蕭何自汙是為了防劉邦?幾百年後,郭子儀確認了背後的奧祕

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他一身追隨劉邦,為漢帝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官至相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蕭何此人歷史上評價頗高,不但有智慧謀略,而且能體恤民情,制定了很多發展經濟的良策,為劉邦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持。

蕭何自汙是為了防劉邦?幾百年後,郭子儀確認了背後的奧秘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完美的人物,卻在其晚年時期爆出了搶佔民財,貪汙腐敗的醜聞。據史載,在蕭何擔任相國後,有一次劉邦打完仗回長安的路上,遇到一大群老百姓向他投訴蕭何貪贓枉法,主要有幾個事實:一是搶佔民田。蕭何利用自己的權力,強行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水平在長安郊外購買了一大片土地來修建住宅,導致被徵地的農民生活潦倒。第二個事實是蕭何強奪民女。老百姓反饋說蕭何在長安蒐羅了一大批民女供自己享用,搞的很多家庭妻離子散。

蕭何自汙是為了防劉邦?幾百年後,郭子儀確認了背後的奧秘

劉邦聽完老百姓的投訴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開玩笑似的對蕭何說:“相國位高權重,怎至於和百姓爭利呀”。“請向百姓謝罪去”。當然,蕭何肯定不會向百姓謝罪的,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很多人學者分析蕭何突然自毀形象的動機,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為了防備劉備對他下手。劉邦建立漢朝後,對有功之臣大肆殺戮,特別是處死韓信,給蕭何帶來了很大的啟發。當功高蓋主而不懂得隱忍者會處於一種危險的狀態,因此蕭何不惜自毀形象。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這是人性使然,蕭何當上相國後,擁有了巨大的權力,再加上他為劉邦立下的功勞,足以讓他有貪圖享受的條件和動機。

蕭何自汙是為了防劉邦?幾百年後,郭子儀確認了背後的奧秘

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這需要歷史去檢驗。

400年後,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對唐帝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叛亂者攻入了帝國首都長安,唐王朝危在旦夕。就在這個時候,郭子儀橫空出世。他帶領自己的藩鎮軍隊,經過無數次的大小戰役,終於評定了這場叛亂。其功勞不下於楚漢之爭期間的韓信。郭子儀在大功告成後,卻立即改變了形象,變成了一個貪腐好色之人,不再過問朝廷之事,每日成謎於溫柔鄉中.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被唐政府追授“太師“名號,得以善終。據悉,在郭子儀晚年的時候,他的僕從曾問他,“公於壯年,且成不世奇功,奈何沉迷於俗世之樂乎?”郭子儀回答到:“漢朝蕭公,一生辛勞,於高祖有蓋世之功,以爭民利上能自保,何況在下耳?”意思就是像蕭何那麼大功勞的人,都只能通過“與民爭利”這種奇葩的方式全身而退,何況我呢?

蕭何自汙是為了防劉邦?幾百年後,郭子儀確認了背後的奧秘

權力的鬥爭是殘酷的,越是接近權力中心,危險就越大。歷史告訴我們,在這類角逐中,除了擁有實力和品行外之外,更需要高深的智慧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