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不久前,《中國教育報》發佈“2018中國家庭教育年度十大熱點”,“‘陪寫作業綜合徵’刷屏朋友圈”位列其中,家長為孩子的作業著急導致心梗、腦栓塞、骨折,還有調侃要嫁閨女求“親家”輔導作業的……儘管這些都是極端的個案,但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卻並非個別現象。

  日前,曲阜師範大學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會面向山東省日照市六所小學3000餘名家長,開展了“小學生家長輔導、檢查孩子做作業”現狀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家長陪寫作業中出現的親子矛盾,已經成為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近七成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陪寫作業咋就成了“雞飛狗跳”

  上面文中提到的“小學生家長輔導、檢查孩子做作業”現狀調研,向我們揭示出的種種現狀,值得家長們深思。您不妨看看,調查中所反映的這些問題,有沒有出現在自己身上呢?

  

  近七成家長會在輔導、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難以抑制的暴躁情緒

  說起陪孩子寫作業,幾乎所有家長都有一段“心酸血淚史”,特別是低幼年齡層的學生家長,更是經常被孩子寫作業的各種問題困擾,陪寫作業的時候經常感覺脾氣暴躁,這種現象並不是個案。在調查中,有68.25%的家長表示會在輔導、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難以抑制的暴躁情緒,其中有48.41%的家長能夠在事後的自我反思中意識到打罵、責備、批評等教育方式對孩子有消極影響,但卻控制不住,可見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難以把控情緒。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參加調查的孩子67.97%的學習成績都是優秀或者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孩子成績與家長輔導行為表現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責罵行為與成績層次有著密切的關係:打罵行為突出的家庭,孩子成績層次相對較低。

  有教育專家認為,儘管很多時候孩子給父母造成的只是小麻煩,但父母表現出的痛苦會在孩子心裡成倍放大。如果家長一味地催促、嘮叨甚至武力威逼,只會讓孩子反感、害怕甚至焦慮,對做作業越來越缺乏主動性。


  79.28%的家庭是母親陪伴輔導孩子作業,父親的陪伴不足

  母親過多幹涉家庭教育,不僅使父親角色在教育活動中的展現受到壓制,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母親的性格行為、情緒對孩子產生浸染作用,強勢的母親容易培養出懦弱的女兒,培養的男孩缺乏陽剛之氣。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親的教育角色舉足輕重,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人們常說丈夫、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不僅僅指男人負擔家庭的經濟收入,也指男人在家庭教育中起平衡作用。父親教育角色缺失或性格軟弱,會對孩子的心態及成長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97.42%的家長忽略夫妻關係等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經常有家長在網絡上調侃說陪娃寫作業是道“送命題”,是對脾氣和耐心的考驗,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反映了不少家長的“心聲”!在調查中,73%的家長能夠意識到自身性格、脾氣以及孩子的學習態度、習慣是影響家長輔導、陪伴質量的主要因素。

  但是,有97.42%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夫妻關係等家庭因素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當夫妻關係不和諧的時候,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進而產生恐懼、悲傷、無助感等消極情緒,不利於孩子心理發育。當夫妻不和時,兩人的焦點多在對方身上,對孩子的關注自然減少。經常處在這種壓抑、消極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就會出現厭學心理、逃學行為。

  另外,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看電視、播放視頻,造成孩子“一心多用”,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分心;有的家長在陪伴孩子作業過程中,對孩子過於“噓寒問暖”,一會兒送個水果,一會兒送瓶酸奶,打擾孩子學習。這類做法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注意力品質的培養起著負面作用。


  59.14%的孩子對家長的干擾、批評行為表現出忍氣吞聲、無奈接受的反應

  其實,談起被爸媽輔導作業的經歷,孩子也很鬱悶。網上傳播很廣的一個小視頻裡,當被問到“用一個詞形容爸媽輔導你寫作業時的心情”,孩子的回答是“感傷”“兇狠”“淚流滿面”……

  親子溝通是一門藝術,家長與孩子溝通順暢是化解一切家庭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有效溝通、平等交流是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家長單向輸出。孩子像小綿羊般溫順,或口是心非地接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其實都是漠視家長的說教,是無效溝通的體現。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五招幫你掌握陪娃寫作業的正確姿勢

  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提高陪伴質量,加強有效陪伴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時要放下手機,可以在旁邊看書,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自控能力弱,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感到作業枯燥也會堅持不下去。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想辦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提高陪伴質量的關鍵是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之間即便發生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以免讓孩子感到焦慮不安。要多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成為孩子親近和信賴的朋友。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難題,才願意和父母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學會管理情緒,培養良好心態,構建良好親子關係

  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學會讓情緒從適合的管道釋放,比如採用注意力轉移法,強迫自己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冷靜下來再和孩子交流;還可以和孩子做個小約定,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請孩子做一個手勢提醒自己,儘量避免不良情緒傷害親子關係。

  以鼓勵引導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要正確看待孩子作業“不會做”的問題,如果孩子認真聽了還是聽不懂,是能力問題,家長要耐心點,多花點時間慢慢幫孩子補基礎;如果孩子走神、沒認真聽,是態度問題,需要適當地管教,但不要暴力懲戒,情緒不要失控,家長始終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時鼓勵孩子,保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掌握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知識水平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性格、心理和行為習慣,有的家長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照看,不僅疏於陪伴,也不瞭解孩子,真正生活到一起時,難免爆發衝突與矛盾。

  家長還要與老師積極溝通、細緻交流,最好能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把握孩子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近七成家長陪寫時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所謂的陪,陪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固定時間做作業的習慣。幫孩子認識做作業的重要性,養成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再做其他事的習慣。

  要培養每天覆習、完成作業、預習的學習順序。預習的重點是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複習是找到薄弱環節,並在薄弱環節多投入時間複習。

  要培養孩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獨立做作業並不是說家長不需陪伴,而是要盡力做到只陪伴、不干涉。孩子剛入學,家長要輔導孩子熟悉各科作業的標準、格式、規則,待孩子掌握要求後,就要逐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