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提到“放棄”這個詞,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反應的就是負面詞彙,消極思維。

但是用辯證法的思維換一個角度來看,放棄與堅持是相互轉化,相互影響的。

放棄一些人生中的多餘的東西,就會得到更加舒適的生活空間;放棄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就會得到更好的能力提升;放棄那些不屬於自己的人或者事,將會遇見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

日本的一位哲學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喜歡保留,保留舊物,保留記憶,保留很多不值得珍藏的東西。

實則,懂得放棄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拿得起容易,能否放得下才最考驗一個人的內心。”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一、拖延是前進的絆腳石,放棄拖延,克服懶惰

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年前定下的小目標你都完成了嗎?

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但是不少人一直拖延到自己已經失去了改變自我的能力和機會的時候,才幡然醒悟,自責懊悔,然而卻已經於事無補。

可以說拖延是毀滅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蛀蟲,是讓我們變得脆弱不堪的毒藥。

《奇葩說》導師蔡康永曾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因為你一次次的拖延,將自己不斷的置於生活的死角,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只能無奈的拱手讓人。

我們仔細的觀察會發現那些處於金字塔的高端人士;那些不屈服於生活的強者;無一不是放棄拖延才獲得人生的成功。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二、自卑是內心的缺失,放棄自卑,仰望星空

自卑者的世界裡,藏著的更多的是敏感和多疑。她們性格中的這種頑固因子註定她們無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女生,性格是典型的自卑討好型,無論是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還是和工作職場中,她都表現的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完美,讓別人不高興。

她過分的將自己放低到塵埃裡,過分的在乎別人的想法,以至於將自己活成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單薄影子。

其實,楊絳先生,很早就說過,“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放棄自卑從敢於直視自己的內心開始,一個人變得強大也是如此。有直視自己的勇氣,有拒絕他人的資本,慢慢的就會變得自信有魅力。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三、貪婪是短識者的地獄,放棄貪婪,心胸寬廣

自私貪婪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越是貪婪,他渴求的東西越多,慾望就越容易佔據他們的理智,讓他們變得敏感狹隘。

美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亨利,曾經對於貪婪一詞有過很深刻的闡釋。

他說,“一個人如果任由自已的慾望,肆意增長,那麼最後他會因為這種貪婪的慾望付出生命和靈魂的代價。”

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強大,是從戰勝自己內心的貪婪和其他邪念開始的,當你能夠在與之博弈時佔據上風,那麼你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富足的。

心胸開闊無事與憂,六根清淨知足常樂。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四、糾纏是自我的束縛,放棄糾纏,釋放內心

古人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士皆為情之所困,而不得脫身。

看過電視劇,《知否知否應知綠肥紅瘦》的觀眾們都知道劇中的男二齊衡,齊家的小公爺,是多少觀眾心中的意難平。

他一心念著的盛家六姑娘盛明蘭,為了她和父母決裂,為了她選擇絕食,為了她讓自己變得憔悴不堪。最後還是沒能如願以償的把把她娶回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嫁給另外一個男人。

如果他一直這樣的消沉下去,始終糾纏著已為人婦的明蘭,那麼他得到的不會是生活的喜悅,而是無盡的悲哀。

所以當他最後選擇打開自己的心扉,去迎接另一個佳人,走進自己的世界的時候,他已然釋懷。

心雖不似少年時的稚嫩,但是變得成熟強大。

心理學:當你放棄了這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強大,缺一不可

有人說,當你緊緊握住雙手的時候,你會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是當你打開手的時候,會發現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放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能力,當你懂得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回報給你的是更為珍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