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創傷!你中招了嗎?

l 第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朋友小微自從大學畢業,一直被母親催婚,什麼歪瓜裂棗都給她介紹。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你這孩子怎麼就不領情呢。”甚至還對小微說:“女人過了28歲就不值錢了,再不嫁你連孩子都生不出只能給人當後媽了。”

慢慢的,小微寧可假裝加班也不願意回家。

事實上,她媽媽真的是為了她好嗎?

小微母親一直看不上她的初戀,但一邊嫌棄著一邊忙著催她兩結婚。覺得親戚家的女兒都結婚了,只有自己的女兒還未婚,多丟人。可小微的初戀男友根本不具備結婚的條件,工作十餘年月薪才兩千,毫無上進心,兩人三觀也不合。這樣的對象,能給小微幸福的生活嗎?想必是不能。

有多少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逼迫孩子服從他們的安排,可他們忘了孩子也是有自主意識的人,有自己的判斷力。


三句話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創傷!你中招了嗎?


l 第二句:你怎麼總跟那些差的比?

這段時間,倩倩為了支援疾控部門的相關工作,每天早上六點就出門,一直忙到晚上十點才能下班回家。本以為回到家能被溫暖的家人和飯菜歡迎,沒想到,迎接她的卻是父母的責怪:“你怎麼這段時間都不看書,你的職稱還要不要考了?”

倩倩忍不住反駁:“表姐不是也不看書而且還每天睡到十二點嘛,我好歹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好吧。”

“你怎麼總跟差的比,你表姐這不是去年開始就沒工作在家休息了嘛。”

合著早出晚歸的工作還比不上一個在家待業的啃老族。換誰都會心情糟糕透了。

“你怎麼總跟差的比”這句話幾乎伴隨了中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但諷刺的是,這類父母往往只允許孩子比別人優秀,卻不能接受孩子拿自己跟別的父母比。否則就會冠以“不肖”的罵名。

在這種長期被批評打壓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大多隻會順從,逐漸失去主見。


三句話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創傷!你中招了嗎?


l 第三句:這麼小的事我都忘了,你怎麼還記著,真是小心眼。

你有沒有嘗試過和父母談起幼年受到傷害的事情,而父母卻一臉無所謂的告訴你:我忘了。

巧在一個離異家庭中成長,中學時因為痔瘡就醫,反而遭受到醫生的猥褻,告訴母親後母親卻沒有絲毫反應。

多年後,確診重度抑鬱的巧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與母親談起這件事。母親卻一臉無所謂的說:“這麼小的事我都忘了,你怎麼還記著,真是小心眼。你那麼厲害當時怎麼沒有自己去醫院投訴。”

巧奔潰大哭。我是真的心疼這個女孩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則用一生治癒童年,巧無疑是後者。


三句話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創傷!你中招了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童年時受到的創傷往往伴隨著其一生。所以各位父母,請檢閱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沒有傷害到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具體化的誇獎與鼓勵,孩子往往能更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