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積壓 活了市場 穩了菜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廣東家禽和水產品市場需求疲軟。為此,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提出省財政對家禽和水產品屠宰、加工、收儲企業給予一定補貼,補貼時限至4月底。

4月30日,補貼時限截止,筆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目前,全省已收儲水產品6.8萬噸,有效解決了水產品積壓難賣之困;此外,截至3月底,全省各地已屠宰收儲2500多萬隻家禽,對增強市場信心、促進市場回暖起到積極作用。

疫情影響致家禽水產品滯銷

廣東是漁業大省,水產養殖產量全國第一,2019年廣東水產養殖產量673萬噸。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全省水產品市場需求疲軟,魚蝦難賣,量價齊跌。

以南美白對蝦為例,2月上旬從平日的25元/斤下滑至14—17元/斤,銷量也大幅下降。“水產養殖存塘量不斷增大,加工產品積壓明顯,如不及時疏通和拓寬流通渠道,將影響後續生產。”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於培松說。

家禽業的情況與水產品相似。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由於生豬價格供應較緊、價格上漲,帶動家禽價格上漲、生產大幅增長,全年家禽出欄量同比增長約10%。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全省部分活禽批發市場停止交易,部分地區封路導致運輸受阻,消費大幅下降,家禽難賣積壓、價格快速下滑,家禽企業生產經營遭受重創。

收儲補貼政策引來積極反響

面對這種情況,2月14日,省農業農村廳發佈《關於做好家禽水產品收儲工作的緊急通知》,此後,該廳聯合省財政廳印發《2020年廣東省家禽水產品收儲和蔬菜瓜果收購、貯藏應急補貼方案》(下稱《方案》),提出省財政將對家禽水產品屠宰、加工、收儲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各市也要安排資金予以補貼。

省收儲政策出臺後,各地積極響應,制定發佈適合當地實際的水產品收儲政策。如珠海斗門區在全省第一個出臺地方性水產品收儲獎補政策,在省補貼標準基礎上再補貼300元/噸;汕頭市濠江區在省補貼標準基礎上再補貼200元/噸;陽江則對收儲量同比增長10%的水產品加工企業以工業產值的名義進行額外補貼……

湛江市農業農村局漁業科負責人表示,《方案》出臺後,市場極為關注,自己的電話都被“打爆”,養殖戶紛紛打電話來詢問具體辦理方法。

漁業龍頭企業也迅速響應,主動開展水產品收儲。國聯水產表示將收儲水產品0.5萬噸,珠海強競集團表示將收儲白蕉海鱸魚1萬噸,湛江港洋水產公司將收儲南美白對蝦1.7萬噸,湛江市35家企業計劃收儲對蝦、羅非魚、金鯧魚等水產品5.5萬噸。

在收儲補貼政策的引導下,家禽業的各大企業也積極加大收儲力度,如廣東天農公司從大年初二開始復工復產,開足馬力屠宰加工冰鮮雞,目前已完成收儲冰凍雞約200萬隻;廣州江豐公司充分利用家禽加工廠優勢,以不低於養殖成本的價格大量收購養殖場和農戶的肉雞,並加班加點進行屠宰和入庫收儲,屠宰收儲家禽46萬隻……

水產品壓塘問題已有效緩解

位於陽江的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於2月11日正式復工,目前已經收儲了2000噸羅非魚,每日收購水產品10萬斤,隨著公司員工返崗率逐漸提高,以及魚價的回升,該公司收購量正不斷增加,旗下一子公司的收購量增幅高達500%。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補貼政策對公司的生產計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沒有補貼,在疫情期間,公司可能會考慮暫停收購”。

綜合市場反應,在收儲補貼政策推動下,隨著國內疫情好轉,物流逐漸恢復,水產加工業加快復工復產,餐飲業逐步恢復,目前廣東水產品壓塘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出塘量逐漸增加,水產品價格不斷攀升,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品已經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價格,由虧本價轉變成微利價,水產苗種企業步入繁忙的春耕生產,有效保障了“菜籃子”水產品供應和漁民增收。

於培松認為,《方案》的實施,首先是穩住了養殖戶的信心;其次,政策出臺後,水產品價格馬上企穩並不斷攀升;再次,大量養殖水產品收儲後,騰空了魚塘蝦塘,為春季投苗生產提供池塘空間,為今年“菜籃子”水產品供應提供了保障。

在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與飼料處處長羅一心看來,在收儲補貼政策的引導下,各大企業積極加大收儲力度,2月下旬以來家禽產品價格逐步攀升,3月家禽價格反彈回升至成本線左右,家禽行業逐步走出虧損的陰霾,開始恢復正常。

來源丨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