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读书终极目标: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似乎只对樊登读书法的第一步进行了详细阐述。最重要的后两步,总感觉写的不够透彻,所以今天特别想进行一些补充,并对樊登读书法背后逻辑和所依据的原理,做一下拆解和分析。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01 读完一本书后,为何要间隔一周再画思维导图?

02 读书后,为什么要讲给别人听?

03 怎样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01 读完一本书后,为何要间隔一周再画思维导图?


首先回顾一下樊登的读书步骤:

  • 第一步:读懂一本书
  • 第二步:把自己和书隔离一周
  • 第三步:根据记忆绘制思维导图
  • 第四步:讲给别人听

上一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第一步的内容,即读懂一本书,关键在“懂”字上。

今天针对樊登读书法的第二、三、四步,来做详细拆解,并说明背后的理论依据。只有搞清楚背后的逻辑链条,才能更有效地去模仿和练习。

樊登的具体做法是:读完一本书后,他会先把书放下,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大概一周左右,然后根据记忆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再录制视频讲给大家听。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记忆留存是有一定比例的,六天后仅能记住第一天学习内容的25%。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六天后,其中四分之三的内容已经忘记,但是还要依据仅存的记忆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既然过程如此痛苦,为什么樊登还会这样做?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心理学知识: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通俗简单地可以解释为: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心理防御机制便会启动,一旦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你就会为自己编造谎言,狡猾地让自己逃避掉各种痛苦。

举个例子:

就用樊登老师的读书方法来说,当你读完一本书一周后,你会选择凭借自己的记忆绘制思维导图,还是会选择读完这一本后将其束之高阁,继续选择下一本来读?

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后者,为什么?

因为,这样会让你相对感觉更轻松,不需要回忆、不需要思考,只是一本一本读下去就好了。一年读几十本,甚至几百本,到时候年终给自己一年所看过的书拍个大合影,然后在朋友圈晒一下,下面一群人给你点赞、评论、各个给你竖大拇指,你顿时感到内心无比充实、自我膨胀到认为可以超越身边所有人。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逃避痛苦找到的一个借口,而且你明明知道是在逃避,却不愿意承认。

不能否定你一年来通过努力读过的那一摞摞书,但从中抽出一本,你还能讲出里面的多少内容呢?一些重要的概念、观点、数据、故事,你还能记住多少呢?

这就是我们人类开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情况,为了躲避痛苦。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都会开启,你会选择快乐,还是选择痛苦?都取决于你自己。防御机制是我们一生自然习得的思维习惯,它已经深深“铭刻”在你大脑的神经连接和路径里。

如果选择快乐,你会永远处于自己的舒适区内;如果选择痛苦,就是你迈向下一个台阶的重要拐点。

了解了这个概念,你就会清楚为什么我们每次都会止步于第一步和第二步,而无法踏入第三步、第四步了。因为你舍不得离开舒适区带给你的快乐和满足感。

而樊登读书法的第三步和第四步,会使你的大脑进行大量“摩擦”,带给你的感觉是痛苦与挑战。但恰恰最后两步才是让你有所突破和成长的最关键环节。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02 为什么要讲给别人听?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这幅图称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结果,在图中排列出了常规的学习方式。

图中不难看出,平时我们最常用的“听讲”方式,它的学习留存率仅为5%,阅读为10%,而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教授给他人,占比为90%。

樊登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一种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利人,更利己。

提到学习金字塔,不得不说“费曼学习法”,也有人称之为“费曼终极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费曼学习法分为4步,如上图,我来进行详细说明:

  • 第一步:选择并确定一个学习的主题。

任何主题都可以,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

  • 第二步:把它讲给一个孩子听。

你所讲授的对象不是你的那些聪明的成年朋友,而是一个8岁的孩子。因为8岁孩子的词汇量和注意力刚好能够理解基本概念和关系。

  • 第三步:发现缺口

在你讲授的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卡壳,忘记重要的点,不能解释,或者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那么,这时你就发现了知识的缺口。这就是学习开始的地方。

  • 第四步:组织简化

知道自己在哪里卡住了,那么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学习,直到你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这个知识,并确保自己没有从原始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话,将其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再去讲给孩子听。

这个过程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全过程。这不仅是学习的妙方,还是窥探不同思维方式的窗口,它让你将想法撕开揉碎,从头重组。这种学习方法会让你对观点和概念有更为深入地理解。

所以说,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途径,是你有能力把它传播给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读懂一本书》中,樊登分享了他在阅读过程中,时刻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樊登对自己的要求与费曼学习法,是不是感觉如出一辙?

是的,这就是学习的终极方法。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03 怎样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学习二字,可以拆开来进行理解,“学”既是模仿,“习”则是刻意练习。“学习”就是通过模仿牛人的方法,去进行刻意练习。简简单单“学习”二字,道出了其中的大智慧。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

  • 爱因斯坦模仿牛顿、麦克斯韦......
  • 巴菲特模仿格雷厄姆、费雪
  • 查理芒格模仿富兰克林
  • 马斯克模仿乔布斯、洛克菲勒
  • 稻盛和夫模仿王阳明、松下幸之助
  • 刘强东模仿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

这是一个不变的法则,所有人都一样,牛人都来自模仿牛人。


学会知识的自我反刍,将书中内容变为身体的一部分(背后原理篇)

请记住一个公式:

学习=模仿+刻意练习

所以,你想成为谁,就去模仿他,然后进行刻意练习。

例如我,想成为樊登老师这样思路敏捷、逻辑清晰、又娓娓道来的讲书人,那么我现在要做的就是:

  • 第一步:模仿樊登老师的读书方法
  • 第二步:刻意练习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要成为大师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模仿+刻意练习。

大概集中地读了一百本书以后,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轻松,而且很容易抓住重点。这说明久而久之的训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我们现在在屏幕前看到的樊登老师,也是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从2013年第一次在微信群以直播形式为大家讲书,一直坚持到今天。

如果你想成为哪个领域的顶尖高手,或者你想短期内突破那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按照最高水平去要求自己,那才是最高效的道路。


作者简介:ouma手记,写有温度的文字,做有态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