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故事(1)孫景慧:疫情下給流浪人員一個“家”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疫情以來,中山數千名社工奮戰在各個領域、服務不同的群體,成為一支別樣的抗疫力量。本欄目從今天起,將講述這群專業“雷鋒”的故事。

社工故事(1)孫景慧:疫情下給流浪人員一個“家”

4月15日上午10點半,疫情期間,在中山市救助站臨時安置點生活了50天的聾啞人老李,終於尋親成功,見到了從廣州來接他的堂侄。辦理各種手續,老李笑開了花,咿咿呀呀、握手、鞠躬、感謝。

孫景慧是市民政局的一名崗位社工,今年2月初,派駐到市救助站臨時安置點工作。

社工故事(1)孫景慧:疫情下給流浪人員一個“家”

2月上旬,大多數人宅在家中,店鋪關門,市救助管理站組織社工成立“流動救助行動小組”,“我們去天橋、公園等地方勸導流浪人員進站接受救助。他們沒有口罩、做不到自我防護,存在感染風險,也有可能成為流動感染源。”

疫情以來,中山市救助站於2月17日在板芙鎮開設臨時安置點,救助流浪人員,以及其他臨時有困難的群體。

孫景慧協助工作人員幫助每個受助者接受核酸檢測和CT檢測,安頓入住,一個人一間房,提供一日三餐。每天要對他們進行測溫,

詢問身體狀況,同時還幫助一些滯留時期特別長的受助者進行心理疏導、下樓散步、放鬆心情等。同時還幫助找不到工作的受助者對接工作崗位、協調通行證辦理等。

社工故事(1)孫景慧:疫情下給流浪人員一個“家”

截至4月19日,該臨時安置點已救助121人,出站110人。

孫景慧的家就在板芙,距離臨時安置點走路只需幾分鐘。派駐到安置點工作以來,一個工作週期14天,吃住都在這裡。每次談到孩子,她有些眼溼。

她說:“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防疫工作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人,即便是生活在城市角落的流浪人員。作為一名社工,看到他們找到家人、找到工作,就覺得我們以這種形式戰“疫”,很有意義。“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統籌/李瑋瑋

◆文+/記者 李瑋瑋

◆圖+2,視頻攝製/黃藝傑

◆編輯:袁鳳雲

◆編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