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近幾年親子類綜藝扎堆,沙溢一家收穫最高點贊,這是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家的真實。

黃聖依和安迪的家裡有遊樂場,豪華到不真實;

黃磊的女兒多多聰明又聽話,懂事到不真實;

NeiNei的爸爸吳尊帥到不真實……

明星家庭總有普通人無法夠到的天花板,而沙溢一家,能讓人感受到平凡家庭中的雞毛蒜皮。

前些日子,41歲的沙溢在聊到“教育”時,主動認了錯。並坦白以前給安吉報輔導班,是自己心裡憋著一股勁兒:

為什麼別的孩子都能做好,就你偏偏彈不下來?

後面發現,安吉學得並不開心,便主動停掉了孩子不感興趣的班。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過:“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而對沙溢而言,認錯,是他與孩子相處的一種方式。這個看起來“傻萌”的東北男人身上,藏著一部獨家育兒寶典。


01

越是幸福的家庭,越是沒大沒小


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裡這樣寫道,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在沙溢一家子身上,這這份“平等”的親子關係,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出來。

安吉4歲時,有一次和爸爸在家看電視,誰知電視裡出現了接吻的鏡頭,沙溢趕緊說:「安吉,去給爸爸倒杯水。」

安吉屁顛顛地去了。不料,過了一會兒又出現接吻鏡頭,沙溢只好又對兒子說:「去,再倒一杯水給爸爸喝!」

安吉這回不幹了,反問沙溢道:「爸,你一看見別人接吻就口渴嗎?」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看到這對父子的談話,一位網友這樣評論:「好羨慕安吉能和爸爸沒大沒小地開玩笑。要是我跟我爸這麼說話,他非揍我不可!」

同樣,在《爸爸去哪兒》裡,這種“直言直語”的畫面更是隨處可見。

當安吉大喊幾聲“爸爸”得不到回應時,便直接叫“沙溢”了。

有意思的是,沙溢被孩子直呼大名依然樂呵呵,還會以一句“是,領導”來接話。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遊戲中的沙溢更像是一個大男孩,和安吉打成一片,甚至豁出去了,絲毫不顧形象。

平心而論,在中國式家庭中,這樣的父子關係是罕有的。

比起兩次把兒子罵哭的蔡國慶,沙溢沒有以父之名的壓迫,沒有說一不二的霸權,也沒有彼此抗衡的對立,算得上“非主流”父親了。

很多人認為高高在上,孩子才會聽話,但接受這種在外人看來有些“沒大沒小”的教育方式,安吉該懂的規矩和禮貌卻一樣也不少,甚至有這個年齡的小男孩少有的細膩和懂事。

雖然沙溢平時和孩子打打鬧鬧,但一旦孩子犯錯時,他們父子倆會像兩個真正的男人一樣交流一場,告訴安吉自己錯了就要學會承受後果。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談及“沒大沒小”的親子相處方式,沙溢在採訪中道出了原因:

“給孩子尊重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完全把他當成一個孩子,在孩子的世界裡,他並不覺得自己和大人有什麼區別,你要把他當成一個平等對待的朋友。我覺得亦師亦友,是最好的狀態。”

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成為大人後就忘記了。

當父母和孩子“打成一片”時,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減少距離感。同時,由於沒有了嚴肅臉的束縛,會更能給予安全感,得到孩子的信任,賦予孩子走向更廣闊世界的信心和勇氣。

“沒大沒小”,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


02

“低能”的父母,有最智慧的教育


在安吉眼裡,沙溢扮演著“低能”父親的角色。

就連觀眾看《爸爸去哪兒》時,發現老爸如此不靠譜,而兒子卻霸氣側漏,也戲稱節目該改名了,明明是安吉帶著沙溢出來旅行。

比如剝雞蛋,沙溢剝個皮把蛋黃都帶了出來,安吉斜著小眼睛瞅了瞅,皺起了眉頭,教育老爸:“你的雞蛋還沒我剝得好!”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沙溢還怕狗,說著“爸爸害怕”,拼命拉著兒子,不讓安吉靠近。

參加戶外任務的時候,沙溢表現得更“慫”。一開始,沙溢護著安吉爬到一半就不想爬了,還說在這裡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

安吉卻說:“那他們是咋上去的?那亮仔還比我小呢!別人能做我也能行”,沙溢這才扶著兒子繼續往上爬。

下坡的時候,親爹沙溢想讓攝影師扶著安吉。

“小孩兒都能做到,我還用扶?”

這一系列場景下來,安吉簡直就是懟爹界的一股萌石流。

我們其實會發現,沙溢看起來很“無能”,實際上是在跟孩子“示弱”。這一點,媽媽胡可也深諳其道。

《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裡,胡可帶著兄弟倆逛超市,弟弟想打開食品罐,媽媽故意裝柔弱,“哎呀,

媽媽打不開,讓哥哥給你打開吧。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於是,在弟弟崇拜的目光下,安吉自豪地打開了盒子。別看是小小的舉動,卻讓安吉學會了照顧弟弟,替媽媽分擔。

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倒水怕孩子燙著,走路怕孩子摔了,於是事事包辦,總是把“你還小,讓爸爸媽媽來”掛在嘴邊,

既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讓孩子將父母包辦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不妨適當地讓孩子做做大人吧,讓他們學會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在被信賴和被需要中,

學會自我成長,培養責任感。

所以,我們在節目中,才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安吉獨立能力一級棒,兄長力MAX,陽光體貼,走到哪兒都牽著弟弟小魚兒的手,無死角地照顧弟弟。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在同伴不會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時,主動請纓:「你不會,我給你弄。」

從如何打捲到怎麼對摺,他都做得非常到位。

並且自己搭衣服,自己收拾行李,折起衣服來也有模有樣。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有點“笨拙”的爸爸,卻培養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

很大程度上,父母的示弱,讓孩子們在大膽嘗試和自由放飛的過程中,積累著獨立的能力,積澱著勇敢的力量。


03

不必做滿分家長,不強求滿分子女


我們知道,所有父母都是第一次持證上崗,培養孩子,也是自身學習、成長的歷程。

但很多家長們生怕沒盡到責任,耽誤孩子的前程,在任何方面都努力做到100分。而美國教育權威專家詹姆斯博士則認為,一個獲得滿分的家長,往往不是成功的家長。

沙溢的妻子胡可直言,“我們不想做滿分爸爸和媽媽自己累,孩子也跟著累。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並且,力求滿分零失誤的背後,會給孩子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1.拒絕犯錯=剝奪探索權

孩子天生是一個好奇的探索者,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嘗試去認識這個世界。不過,有嘗試就可能會犯錯。而“滿分”家長不想讓孩子犯錯,就會阻撓他們去探索,代替他們去“認識”世界。

2.承受家長高期待的壓力

百分百的完美,意味著百分百的焦慮。以過高要求對待孩子,犧牲越多,便會不自覺對孩子有越多的期待,讓孩子長期處於壓力之下。

3.滋生依賴感,喪失獨立性

許多父母都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前進道路上的石塊全部清掃乾淨,坑坑窪窪全部墊平,

孩子可能暫時平平安安,但同時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4.習慣性抱怨,缺乏責任感

稍有不如意,便對父母表示不滿,不會從自身出發。

沙溢胡可實力“坑娃”,我懷疑這是一對假爸媽……

這麼看來,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妨“偷偷懶”。容許自己犯錯,甚至可主動示弱,尋求孩子的幫忙。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容許他去嘗試,犯小錯受點委屈不要緊,重在吸取教訓。

養孩子這條路,從來都不是單行車道。做個70分的父母,留30分給孩子去探索,也未嘗不可。

點擊瞭解更多報名體驗課,我們將抽取10位幸運兒,送出泡泡瑪特盲盒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