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是石中劍,一個正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道之人。

所謂隱士,即為隱居不仕之士,《易》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成為隱士的原因有很多,或是一心求道,或是崇尚清靜無為,又或是對世事感到厭倦,總之這都是個人的選擇,今天我們不談原因,只談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隱士高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南史·隱逸》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隱士之所以被稱為隱士,前提必須是士人,如若不然,農人樵夫也一樣隱居山中,為什麼不稱為隱士呢?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隱士,學習積累文化當然是第一步,然後便有了事物的概念,此物名為山,此物名為水,謂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然而知識積累到某種程度,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裡可以簡單理解為量變引發質變,此時的你會發現知識不等於現實,歷史不代表真實,世界與你所想並不一樣,那麼你已經到了第二個境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到了第二層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出現一種情況:槓精,槓精何解?抬槓之槓,精力之精,二者相合即為用所有精力抬槓之人,槓精之所以被人厭惡就是因為這類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抬槓,他們從來沒有自己的觀點,他們的觀點就是永遠與你相反。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一個永遠否定別人的人,當然也會永遠被別人否定。

但是遺憾的是槓精這一階段幾乎是成為隱士的必經之路,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時間長短罷了。

前面已經說過,槓精是因為知識積累到某種程度之後才會出現的,相對於世人而言本就更高一籌,再加之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就會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真理,殊不知此時才剛剛摸到真理的大門。

槓精,作為一個貶義詞,理所當然是被萬人唾棄的,但這又是無法跳過的過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不必驚慌,吾有兩計供各位參考。

古人云: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這句話即可解為高低,也可解為先後,謂之先隱於野,後隱於市。

故上計為隱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隱於大山,世事無關,不關心便不槓,不槓便不精,這也是最為簡單的辦法。

下計為離群索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個人認為這個計策有一定的危險性,故為下計。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不看,不聽,不聞,不問,不讚,不評,把一切可能抬槓的機會封閉起來,離群索居到極致,這也是一種隱居,也是目前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此時成為隱士了嗎?還不是,因為這時的隱居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之舉,並不是主動的選擇,心有不甘的人是不配稱為隱士的。

這時雖然沒有抬槓或者很少抬槓,但是並不代表已經達到了下一個境界,不抬槓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能,要想成為真正的隱士必須做到一點——放下,至於到底放下什麼,這個因人而異,或是放下屠刀,或是放下固執,或是放下成見,不一而足。

講到這裡有個問題不得不提,對於那些不能放下的人來說,還可以選擇放棄,放棄那些看山不是山,放棄這個境界的一切,迴歸生活,從此做個凡人,如果兩者都不肯放就會產生一個相當嚴重的後果——走火入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反社會人格。

由於篇幅有限,關於走火入魔日後再詳談,我們再回來說說放下之後的事,放下那些該放下的東西之後,你將會得到巨大的收穫,至於到底得到什麼,也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

放下之後就應該回歸社會了,正如在下前面所說的,先隱於野後隱於市,至於為什麼一定要隱於市,我想這句詩可以解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也可以反著理解:識得廬山真面目,只緣不在此山中。

當你處於旁觀者的位置時,你對很多事都很清楚,但是有朝一日你身處其中時,你就會明白你理解的並不一定正確,所以一定要身處其中切身體會一番才能徹底明白其中道理。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放下,既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妥協,追求的是悠閒自在、清靜無為,妥協的是凡塵俗世、無端苦惱。你硬說這是山,這便是山,你強說這是水,這便是水,我不與你爭,但是我明白。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由於這段時間之內變化太多,所以在下將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講解。

第一段:磨合期。

重入江湖,俗世憂愁一股腦湧上來,雖然不至於招架不住,但總是身心俱疲,得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此時一個最省心省力的辦法出現了:創建“模板”。

面對不同階層不同人物不同情況都創建一個對應模板,遇到情況就直接套用,但是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模板需要經常更換,也是很費精力的一件事,所以就一定要發展至下一個階段。

第二段:精神分裂期。

在模板多了以後,就需要經常切換,頻道切換狀態就會導致出錯,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創建人格,讓另一個自己來處理一切雜事,但是這段時間並不是特別穩定,所以還需要經歷下一個階段。

第三段:穩定期。

到了這個階段,雙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狀態,主人格對於其它人格都具有可控性,這就是隱士與精神病最大的區別。

當然了,就這樣空講理論可能太過空洞,為了便於理解在下就為各位舉個例子。

在電影《功夫》中,有這樣三位隱士高人:苦力強、裁縫師傅、油炸小販,三人剛好對應三個時期。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苦力強,正處於初期,偽裝自己的手段就是當苦力,肩扛四個麻袋的同時,還用一腳甩上一個麻袋,雖然看起來似乎合理,其實經不起仔細推敲,因為正常人不管力氣多大,也不至於用一隻腳就能甩上一個麻袋,這個人必定是會武功的,所以這種偽裝手段不甚高明。

裁縫師傅勝哥,處於大隱於市的中期,選擇用娘娘腔的方式來偽裝自己,這就比苦力強的方式要高明許多,通常情況下不會輕易暴露,缺點是太過於刻意,刻意到被調戲也絕不還手,所以只能算中期。

油炸小販阿鬼,處於大隱於市的後期,將自己的武器偽裝成做面的工具,說是天衣無縫也並不為過,並且阿鬼的狀態也是處於半清醒半瘋癲,一個油炸小販竟然講起了英文,這也是這個偽裝的高明所在。

除了偽裝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可以證明三人的境界,那就是出手時間。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在斧頭幫幫主打火機即將丟到那對母子身上的時候,苦力強最先站了出來,然後是勝哥看苦力強雙拳難敵四手然後跟著站了出來,最後才是阿鬼出手,並且三人的武功高低也很明顯,苦力強一次打兩個,勝哥一次打一圈,阿鬼一出手就打倒了一片,武功越高藏得越深。

回到正題,為什麼哪怕精神分裂也要為主人格騰出空間呢?是為了保持絕對的清醒,正所謂“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實,在看山還是山之後還有一重境界。

無山無水

所謂的看山看水都是站在某個立場的,更高的境界就是不站立場,謂之不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我不與天下人爭,天下人便爭不過我,不爭其實也是為了爭。

再用《功夫》來為各位解釋,包租公、包租婆兩夫婦一個酒鬼一個煙鬼,整日瘋瘋癲癲,調戲、偷窺、貪小便宜、說髒話、吵架、家暴,看起來跟武林高手沒有半點關係,但是他們的武功已經遠遠超越了苦力強三人,當然,境界也是。

在與斧頭幫發生第一次衝突的時候,儘管形勢一度萬分危急,但是包租公夫婦並沒有出手,直到後來苦力強三人慘敗之後才出手相救,這就是不爭,不出手是為了保持清靜無為,不願意平靜的生活因此打破,不爭是為了更大的爭。

我相信這一切都不是巧合,所以編劇一定對道有著相當深刻的瞭解。

請容許在下斗膽修改這句話:小隱於野,大隱於市。在下認為應該是: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天地。

要想成為一名當代隱士,變成槓精是關鍵

最後,本文雖然講的是如何成為隱士,其實講的是道,隱士的境界對應的也是道的境界,最好與置頂文章共同閱讀,想必定會有所收穫。

以上均為個人領悟,如有錯誤,煩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