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分先天后天,看看你適合哪條道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是石中劍,一個正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道之人。

對於各位修道者而言,修道通常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先天道與後天道,不過,二者並沒有高低之分,三千大道,殊途同歸,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先天之道與後天之道,以期對各位的修行有所幫助。

無為與有為

鳴琴湯湯,虙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 ——《虙(fú)子賤碑頌》

先天之道注重無為,後天之道則注重有為,為什麼這麼說?我用各位更加熟悉的現代科學來解釋就會明白了。

先天道相當於基礎理論,是在前無古人的情況下不斷領悟的過程,就像牛頓悟出萬有引力,只有基礎條件:蘋果和大地、蘋果熟透會落地,其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積累與領悟。

道分先天后天,看看你適合哪條道

一開始只發現蘋果會落地,後來發現萬物都會落地,再後來發現地球重力,最後大徹大悟發現萬有引力,這就是先天之道的修煉過程。

只知道天地間的基本規律:一陰一陽(蘋果與大地)、物極必反(瓜熟蒂落),或觀於書本,或聽於人言,或悟於天地,總之先天之道的修行全在個人。

後天之道相當於應用科學,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的過程,就像愛因斯坦研製出原子彈,先由前人發現X射線,然後又發現核裂變,然後愛因斯坦悟出質能公式:E=MC^2,最後在此基礎上研製出原子彈。

道分先天后天,看看你適合哪條道

同此過程,後天之道的修行也是如此,先是由師傅領進門,然後就是不斷修煉,最後再加上自己的領悟,最終得道的過程。

一直學習和積累,直到最後才悟出大道,這就是後天之道的修煉過程,重在學習,感悟只是最後一步。

先天之道與後天之道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感悟。

先天重悟,從一開始就要一直領悟,然後不斷把領悟出來的東西進行積累與消化,在修道過程中並不能切實地感覺到自身的變化,也沒有進步一說,直到有朝一日大徹大悟、融會貫通。

而後天重感,學習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或公式、或法術、或口訣、或技藝,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並且在此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巨大變化,直到進步到某個瓶頸,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才算得道。

道分先天后天,看看你適合哪條道

之所以分成無為與有為,是因為在先天之道的修煉過程中,幾乎是毫無作為的,正如牛頓在領悟萬有引力時,中途發現的一陰一陽、瓜熟蒂落都是常識,並沒有多大作用,直到最終悟出萬有引力,才得以被稱之為一代大家。

相反,修煉後天之道就需要有為,或是替天行道,或是積累陰德,或是懲惡揚善,又或是教化眾生,總之,必須要用自己所學的為天下做出一些改變,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需要多做善事,以此來為自己的修行之路降低難度。

成敗與得失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道德經》

前面已經說過,修煉先天的過程中是無法感受到切實的進步的,所以這也是修煉先天之道最大的缺點,在最終得道(萬有引力)之前,所感悟的一切都可以說是毫無用處的,所以一旦沒有得道,那就基本上浪費了畢生精力。

其好處在於可以看透很多事物的本質,見微知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智慧,所以,智慧與悟性的關聯也非常大。

而後天之道則可以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以直接將這些知識為其所用,或強身健體,或征戰殺伐,或著書立言,就算萬一修道不成還可以用學到的東西改善生活,這也是當今世人所追求的。

有得必有失,後天之道最大的缺點就是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得道,一生都會處於瓶頸期不得突破。

道分先天后天,看看你適合哪條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修道就相當於把0變成1,先天是從0頓悟到1,中途會慢慢積累,但是也會不斷消化,所以視為頓悟,而後天也是從0不斷累積,+0.01、+0.01、+0.01,不一而足,直到0.99,但是差的這0.01卻是99.99%的修道之人無法突破的。

怎樣選擇修道之路,並不能只看得與失,好與壞,而是要看哪條路適合自己,悟性一般就選擇後天,以免竹籃打水,悟性好就選先天,從此更需慎行謹言。

關於先天之道與後天之道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下一篇在下將會為各位講解修道之路常見的幾個誤區,以期能幫助各位,切莫誤入歧途。

以上均為個人領悟,如有錯誤,煩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