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後驗知識的故事

一、什麼是先驗、後驗知識

先驗知識(在事實發生之前)知識即人們常說的躺在扶手椅上就可以獲得的知識——通過神的啟示、內省、先天思想,或者通過邏輯和數學推導獲得的知識;後驗知識(在事實發生之後)知識即只有通過走入世界親身觀察才能獲得的知識。

二、原始故事

在中世紀的一次研討會上,學者們試圖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推導一匹馬的嘴裡到底有幾顆牙齒。討論過程中,一個年少妄為的學者突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找來一匹馬,觀察一下它的嘴巴,然後數一數它的牙齒,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麼。然而,這個建議一經提出,在座的學者們卻被驚得目瞪口呆。

三、改版故事

不小心加入了一個博士群,然後有天一個人問到從高空中一滴水砸到人會不會把人砸死,或者砸傷?然後群裡突然就熱鬧起來的,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定理,各種重力,阻力,加速度的計算一個多小時,......最後我看不下去說了一句,你們淋過雨嘛?然後群突然沉默了,沒一會,我被踢了出來。

四、看出什麼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兩則笑話,看到了搞學術人的“傻帽”狀態,推廣至日常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的費常態狀況,也是“讀書讀傻”這一論調的提供了直接證據。他們為我們大眾的日常口味添油加醋,讓我們生活可口。

從學術的角度,他們又沒有錯,必須摒棄日常思維,這是要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才能獲得。

不同框架之間轉換,我們能看到不同事物,無所謂對錯,借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結束。

先驗、後驗知識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