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冒充公检法诈骗是骗术之王?

#金融诈骗拆局#

“冒充公检法”是什么骗术?

产自台湾,历史最悠久、变种最多、被害人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骗术,没有之一。

被害人直接或间接遇到自称公安局的民警/检察院的检察官/法院的法官的骗子,告诉被害人“摊上事儿了”,贩毒/走私/洗钱/诈骗/身份被冒用犯罪等等,什么事儿严重犯什么事儿,有“拘留”、“通缉”、“传票”伺候,想“保平安”就乖乖配合,同时以“协助调查”、“自证清白”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设置呼叫转移、进行网络贷款、下载恶意软件、到钓鱼网站填写信息、提供验证码、提供个人信息等、转账、扫码付款等,甚至给深度受骗被害人植入“特派员”幻想,协助骗子诈骗另一个被害人。


为什么说冒充公检法诈骗是骗术之王?

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后果?

被害人银行账户里的钱被骗光,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甚至骗子还会让被害人在多家网贷平台贷款,背上巨额债务。

如何识别“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奇怪的电话号码和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被害人联系,并且经常会出现传票/通缉/洗钱/走私/贩毒/身份被冒用犯罪等“摊上大事儿”的关键词。

骗子自称警察、检察官、法官等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或“帮助转接”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并且很“关注”被害人的钱、财产情况,要求被害人安装用途不明的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短信验证码等繁琐的配合工作。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原理?

这套骗术的框架依然是“建立人设>制造恐慌/兴奋情绪>实施操纵”。作为骗术之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已融汇多种心理操纵手法。

(1)转递人设增强可信度:骗子除了直接联系被害人自称“公检法”外,还可以先冒充”银行“、”电商“、“电信运营商“等容易被相信的人设,这个人设取决于骗子拿到了被害人什么信息、改号软件能仿冒什么样的号码。被害人只要相信了骗子的第一重人设,便会更容易相信其介绍转接的后续人设,比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权力机关。骗子循序渐进,防止直接自称”公检法“导致下药过猛,引起被害人警觉。

(2)分布式激发恐慌情绪:第一重人设(”银行“、”电商“、“电信运营商“等)先询问被害人一件”异常“的小事儿,比如非本人的消费、大额转账、和本人无关的物流订单等,给被害人“自己身上可能发生了坏事“的暗示,在被害人出现好奇心后声称只有”公检法“才知道,随后帮助被害人“转接公检法“,再由后续”公检法“角色通过一系列发问和恐吓继续暗示,直至被害人相信到自己”被冤枉摊上了大事儿“。骗子循序渐进,防止向被害人直接灌输“摊上大事儿“的概念引起怀疑。被害人越主动、越好奇,说明恐慌植入越成功。

(3)先手植入概念实现“反反诈骗”:在被害人相信骗子“公检法”身份后,骗子会利用已取得的信任先行给被害人灌输“可能会有冒充你身份干坏事的坏人告诉你被骗了,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概念,防止诈骗过程中公安机关和银行/网贷的工作人员点醒被害人导致诈骗功亏一篑。

(4)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操纵:

让被害人访问钓鱼网站/APP:通常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信息查询“、”公安部通缉人员查询“等字样,强化被害人对”公检法“的人设和”摊上大事儿“的置信程度,以及以通过“安全检查“功能收集被害人的照片、身份信息、住址、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达成转移被害人资产的条件。

让被害人安装远程控制APP:骗子以“配合调查“等理由要求被害人安装远程控制APP,这类APP的名字通常是英文构成的,如teamviewer、quick support等。骗子会使用远程控制软件操纵被害人的手机申请网贷、通过活体识别、获取短信验证码、查看被害人资产情况等。

发给被害人PS出的图片:图片包含“工卡/警官证“、通缉令、法院传票、物流订单、聊天记录、系统截图等,增强被害人对”公检法“的人设和“摊上大事儿“的置信程度。

带上耳机、设置呼叫转移:以“配合调查“、”安全保护“等名义操纵被害人在手机中输入”**21*骗子手机号#“将被害人的来电转移到骗子的手机号上,并要求被害人带上耳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接收骗子指令,以防止被害人亲友、公安机关反诈部门等对被害人进行反诈骗提醒,以及冒充被害人接受银行/网贷工作人员对被害人进行的贷款核查。

如何区分真假“公检法“?

真的“公检法“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你在网上填信息、下载APP、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账、扫码付款。真的“公检法“有能力对你是否涉案进行充分认定,有能力线下直接找到你本人了解情况,没有必要对你进行各种繁琐的线上或远程”自证清白“和“安全检查”。

碰到这些情况应该直接挂掉对方电话,然后自己拨打110核实对方身份和自己是否“涉案”。

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后怎么办?

存留好证据,什么都不要删。如钓鱼网站、APP、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微信/QQ聊天记录、骗子的收款账号、收款码、银行卡号及姓名、设置的呼叫转移电话号码等。并且第一时间拨打110求助,提供骗子收款银行卡号、姓名,申请紧急止付,由警方冻结涉案账户,尝试阻止被骗资金转移。

被骗后,还需要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做笔录。检查手机安全性,卸载来历不明的APP。 如果曾设置过呼叫转移,手机输入”##21#“后拨号,取消呼叫转移。

如何让自己免遭诈骗?

尽量使用大厂商的APP和网站,大厂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内部员工都很难看到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和APP内填入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卖给骗子的概率。

点击头像关注度小满金融,学习反诈骗知识,让自己远离骗子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