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武裝”下的綠色工地

高科技“武裝”下的綠色工地

灑水車給工地路面灑水降塵。(張燕 甬軌君 攝)

為高標準常態化深化文明創建工作,發掘城市重大項目文明施工標杆工地、和諧共建樣板工地,本報啟動“走進家門口的文明工地”活動。通過記者進工地形式挖掘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和諧共建等方面的標杆,也為市民帶來重大項目建設的最新進展。

記 者 張 燕

通訊員 甬軌君

軌道交通建設,安全是底線,文明是底色。

昨日,記者來到寧波軌道交通4號線東錢湖車輛段施工現場。這裡是4號線列車“停車場”之一,總佔地面積31.5萬平方米,面積相當於44個足球場,是目前寧波軌道交通在建線路中規模體量最大的項目。

目前,東錢湖車輛段正在進行機電施工收尾階段,計劃6月份具備接車條件。這是記者進工地的首站,也是用高科技“武裝”的綠色工地樣板。

綠色工地顏值高

4號線東錢湖車輛段比鄰4號線終點站東錢湖站,位於美麗寧靜的東錢湖核心區域。走進工地,就有一片綠色映入眼簾。原來,為了減少車輛段外牆油漆塗刷時產生的揚塵和高空墜物,項目部特意加裝了5000平方米的綠色密目網,工地裡的裸土都種植上綠色草皮或用密目網進行覆蓋,乾淨整潔的施工現場與景區天然的環境融為一體,實現標準化綠色施工。

首次引入新材料治揚塵

環境美的背後,項目部積極引入“黑科技”治揚塵。“近期,正在引入一款新型抑塵劑。相比普通清水,泡霧機在施工現場噴灑這款藍綠色的液體後,就好比在空氣中覆蓋上一層防塵膜,可以長時間有效控制揚塵。”負責施工的上海工程局現場負責人張銳介紹。據悉,這是寧波軌道交通建設工地上首次引入。

24小時實時監測降噪聲

在你的印象中,工地是不是隻有鋼筋水泥、飛沙走石?記者在東錢湖車輛段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工地主幹道全部鋪設瀝青路面,工程車在平整的路面行駛,灑水車來回灑水作業。最多的時候,還有5臺泡霧機同時啟用。

施工現場,還配置揚塵和噪聲監控系統。LED顯示屏上的紅色字幕顯示著場地內實時的PM_2.5、PM_10和噪聲數據,24小時實施監測,保障現場綠色施工。

高科技實現泥漿初步“乾溼分離”

為規範施工渣土清運工作,寧波軌道交通在既有的工地視頻監控系統和車牌識別系統基礎上,開發了渣土清運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對所有進出工地的渣土車24小時全方位管控。在之前土建施工階段,由於工程規模大,東錢湖車輛段項目部還特意配置泥漿固化裝置。這套設備自動化程度高,能24小時連續運作,實現泥漿初步“乾溼分離”,全過程無粉塵、噪聲汙染。目前,項目部要求工人確保建築垃圾“落手清”,每天定時定期安排專車及時運出場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