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守護者劉偉:社區就是他的家

走在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大菊衚衕內,社區民警劉偉和往常一樣,一邊巡視著周圍的情況,一邊和街坊鄰居們打著招呼。“劉警官您又來了!吃了嗎?來家吃口麵條吧。”面對居民的熱情邀請,劉偉總是擺擺手,“不用不用,一會兒我回派出所裡,有飯吃!”一邊走著,劉偉的嘴也不閒著:“今天風大,您坐會兒就回去吧!”“您怎麼沒戴口罩啊,一會兒趕緊戴上,當心著點兒。”

作為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北新橋派出所的民警,自2008年成為北新橋街道社區民警,劉偉就有了第二個家。不管白天夜裡,居民只要有事,隨時都能找到他。疫情期間,在劉偉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照顧下,社區裡的24名孤寡老人,更是口罩、消毒水一樣不缺。在他們眼裡,劉偉就是社區的守護者,只要他在,居民就安心。

社區守護者劉偉:社區就是他的家

1995年從部隊轉業後,劉偉來到了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派出所成為一名民警。2008年,他深入社區,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今年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劉偉更是每天都紮在社區裡,有時候中午都來不及回派出所吃口飯。

“北新橋街道大菊衚衕都是老舊平房院,很多家裡都沒有單獨的衛生間,因此每當有需要居家隔離的,我都會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入戶,先看看居家隔離條件夠不夠。”劉偉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衚衕里居住的老年人偏多,尤其是社區內住著的24名孤寡老人,更是成為他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點。“他們大部分體弱多病,患有多項基礎病,最主要的是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認識不夠,防範措施也不足,有安全隱患。”劉偉說道。

記得疫情剛發生時,每天在社區裡轉悠的劉偉發現,很多孤寡老人都不戴口罩就在社區內遛彎,還去市場買菜。劉偉看見了便上前提醒,可老人卻覺得,總呆在家裡太悶了,這病跟感冒似的,外面空氣這麼好,根本不用戴。“他們大多不會看手機上的新聞,不太瞭解這個病的嚴重性,我就看見一次就提醒一次,把這個厲害程度跟老人說一說,慢慢的,社區裡的老人也都理解了。”

隨後,劉偉還找到居委會,協調給社區孤寡老人每家都配送一點口罩、消毒水、洗手液,老人根本不知道該去哪裡買。接下來的每天,劉偉只要有時間了,就去這些孤寡老人家裡去看看。還把自己和居委會的電話都留給了他們,囑咐他們如果家裡有什麼需要買東西了,或者身體有什麼不適的時候,隨時給他們打電話。

每逢過年,劉偉都會準備一些米麵油送給社區裡的老人和家庭比較困難的人,12年來沒有間斷過。

社區守護者劉偉:社區就是他的家

居住在社區裡的劉大爺,夫妻倆人靠低保過日子,劉大爺還身體多病,家裡經濟壓力較大,為了補貼生活,劉大爺就在自家門口替人磨個刀、賣賣鮮花增加一點收入。

劉偉知道這件事後,就開始琢磨,怎麼能幫幫這老兩口。第二天晚上下班時,劉偉就去了趟市場,批發了一些手串等小物件,給劉大爺拿了過去。“我當時告訴他,這都是我家裡的,也沒什麼用,您就拿著賣吧,別管5塊、10塊了。”劉偉說道。

不光是劉大爺,社區裡的老人,誰行動不便需要買個菜、買點藥、換個煤氣,劉偉都隨時幫忙。

為了上班近,能即時處理社區突發狀況,劉偉最後乾脆在社區裡租了一間房子。“社區居民大多都知道我住哪,有時候夫妻吵架了,半夜裡也去敲我門讓我幫著協調,打電話更是經常的事。”劉偉說道。

在社區工作近12年了,現在每當走在社區衚衕內時,劉偉覺得就是一種進家的感覺。居民叫他劉警官,還有叫老劉、小劉的。他一路走著,一路遇到的居民都跟他打著招呼。“尤其到了中午,看我要回派出所裡吃飯,都喊我去他們家吃餃子、吃麵條去。”劉偉笑著說。而這份親切和信任,源自於劉偉多年來對居民的真心付出。社區是他的家,他亦是社區的守護者。

在五一期間,劉偉和他的同事依然在社區裡忙碌著。“我希望能用我們的努力,繼續守護好轄區居民,保障大家都能安全的出門逛逛,愉快的度過小長假。”劉偉說道。

社區守護者劉偉:社區就是他的家

掃碼上快手看精彩視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