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不開的五條街(文


點擊上方,聆聽音樂!

文/唐修建 編輯/書中浪子 組圖/書中浪子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擠不開的五條街

唐修建(江蘇)

老鎮江人習慣把市區分為城裡城外,城外最熱鬧的是大西路,城裡那就是五條街了。 五條街名為街,實不是街,而是一個街市,中山路南邊的南門大街、梳兒巷,北邊的第一樓街、中街,與中山路形成五街交匯,交匯點的方圓形成五條街域名。曾經的各條街象生命裡的血菅流向匯點,形成熱鬧的市集,古老的關河從五條街穿過,.河上有古橋連結,根據我市考古專家劉建國主編的《名城地下的名城——鎮江城市考古紀實》記載,宋代名為嘉定橋,後名鎮方橋、再後定名網巾橋,為古代關河上名橋之一。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鎮江南鄉的蔬菜、瓜果、山柴由南門大街肩挑車推到五條街,東鄉的農產品通過梳兒巷,小市口也流向五條街,形成萊市,山柴市;魚民或魚販大多由千秋橋方向而來,亦有小蓬船直接由北水關沿關河到網巾橋上岸,形成魚市。萊市、魚市、各種賣手工藝品的商販和沿街的茶館、醬園、肉鋪等形成了五條街的興盛之勢。與之相連的中山路與解放路交叉處,是鎮江有名的大市口,中心有重要的地標建築中山塔,大市口是很有名的城中一景,但與五條街相比就冷清了許多,故形成了“五條街擠不開,大市口不得人走的”口頭語,
提起那五條街擠不開的熱鬧,使我們一下子就回到那童年時光。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清晨,吱吱作響的獨輪車的大輪子撞擊著南大街古老的花崗岩的路條石而發出隆隆的響聲,喚醒了寧靜的早晨,打扮清麗的婦女挽著竹籃,紛至這個商集,形形色色的商販大聲盡力地推銷貨品,於是有韻律的叫賣聲吵雜的問價聲在網巾橋畔迴蕩,那時的女人們出門都喜愛用泡桐木的刨花浸的水刷頭髮,使頭髮整齊而發亮,穿上有大襟的褂子,胸前或髮結上帶上朵 梔子花或茉莉花,提上籃子慢慢地穿行於這鬧市,打扮漂亮並不妨礙與商販們大聲還價。

南門街頭的茶館也巳熱氣騰騰,名叫草鞋底的燒餅焦香四溢,百果青菜的素包子,那青菜的包芯透過白麵皮成翡翠色,清香繞粱,令人慾食。有的老人們也儉補,一壺茶,一塊燒餅或二三隻包子能在茶館坐到十點鐘,方回。有些老萊農,兩筐萊巳賣完,便將扁擔反架於兩 筐之上,買一隻春生和的京江臍或一塊草鞋底,再加一小瓶二兩五的小白酒,放於扁擔上,席地而座,把臍或餅一點點的細拗成小塊以下酒,速度極慢,心態安閒。
十點多鐘時,菜農商販們漸收攤了,主婦們也開始做午飯了,關河沿邊,炊煙裊裊。


下午到夜裡各種小吃的攤子開張了,炸白果,小混飩,回鹵幹,油炸敦等等,皆是用擔子挑著賣,一副擔子就是一間小廚房,有鍋有爐,每副擔子都卦有一小馬燈,夜幕降臨,燈光點點,熱氣 繚繞。 在網巾橋南面有一空地,晚間成了草臺戲班的地盤,輪番上演著各種名目的準劇,有時也由政府公映電影,不要錢的,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國產 彩片 梁山伯與祝英臺 的影出,開影吋是人山人海,埸面極大。叫賣瓜子花生米的女孩們生意特別的好起來。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在鎮江寶塔山有一名廟,名為都天廟,每年四月間都耍舉行盛大的巡遊,這遊行是極其講究路線的,五條街是巡遊必重點經過的地方,而且在這裡要稍作停留整頓。 在小時的憶中,在五條街見過一次都天廟廟會大遊行,也是鎮訌歷史上最後的一次都天廟會大遊行。 從寶塔山下都天廟出發,經東門到範公橋(現正東路梳兒巷頭),經東門坡(現中營街)到小市口,過鼓樓崗、府衙街(今烈士墓前),過千秋橋(今第一樓街)、轉中街至五條街,稍作停留再向西到西津渡然後折返。那天五條街萬人空巷;那鑼鼓喧天,對旗傘飛揚的隊伍的細節現巳憶記模糊了,但有一小事故記憶尤然,隊中有一表演項是疊羅漢,即二十餘壯漢人疊人至三層並隨隊行走,在五條街壘疊成功向大市口進發中發生倒堆,觀者齊驚呼,一時大亂,傷二人,被人扶走,。然少傾,便恢復隊形,在鑼鼓聲中繼續前行。 對都天廟會當年這一盛況,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王禮剛認為,“都天廟會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究其之所以能風行一個多世紀、且在鎮江尤盛的緣由,是與當時鎮江經濟繁榮、百業興旺而且本地具有碼頭文化特色分不開的,”。 南門街草巷是我的出生地,在五條街小學完小,後到一中上至高中,從五小到一中的十二年中,天天經過五條街,太瞭解她的滄桑,知道她的變化。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五條街還有許多知名老店,恆順醬園,春生和茶食店,白蛇傳傳說中的保和堂藥店,康熙初年創業的唐老一正齋膏藥店等等;這些名店都有一個個滄桑的故事,彰顯了鎮江名城歷史文化的厚重。 五條街小學,那是鎮江縣的官府衙門大堂遺址,五十年代初,上小學時,裡面建築遺蹟保存還很完好,現在已蕩然無存,穿過五條街的關河已填埋,上面所有的橋也沉在泥土中。生動活潑的集市己被格式化的五條街菜場和超市所取代。“五條街擠不開”的埸景己成傳說,五條街的過去,也只能是我們這一輩人永遠的鄉愁。


社會總是在發展,時間總是在前行,長江鎮江段南岸已變成金山湖,在高樓的映襯下北固山已不再雄偉,但是一個現代化的新鎮江正在書寫新的歷史,描摹新的畫卷。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作者風采: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作者簡介:

唐修建 退休後上老年大學,一個很普通平常的人,喜愛攝影,偶爾寫點小文,喜愛看反映真實活的作品。


本期編輯簡介: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李淑華 筆名書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鎮江市作家協會、丹陽市作家協會、丹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鎮江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丹陽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丹陽市乒乓球協會、練湖乒乓球俱樂部會員,丹陽慈善總會義工、丹陽護生小居、丹陽鳳凰慈善、丹陽如意慈善會員,曾在《青年詩林》《鎮江師專》《丹陽日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英語週報》《中學生英語》《英語之友》《揚子晚報》《作家天地》《當代作家》等報刊雜誌,在《同步悅讀》《作家平臺》《一線作家》《人民雜誌》《新長江文學》《藝術薈萃》《女人花文學》等微刊及大小網站論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1500篇。《中外文藝》《當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專欄作家,《浪花文藝》創始人、總編、主播。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畫家風采: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畫家簡介: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擠不開的五條街(文/唐修建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中文:一個現代化的新鎮江正在書寫新的歷史,描摹新的畫卷。

英文:A modern new Zhenjiang is writing a new history and drawing a new picture.

日文:現代化した新しい鎮江は新しい歴史を書いて、新しい絵巻を描いていま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