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危機輸家,這就是為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危機輸家,這就是為什麼

卡爾·馬克思寫道:“歷史重複了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蘇聯解體既不是悲劇,也不是俄羅斯現在的鬧劇。

俄羅斯面臨的問題是油價暴跌。像俄羅斯一樣,如此嚴重依賴任何一種商品的國家將永遠脆弱。由於商品的價格本質上是波動的,它取決於工業力量的強大程度,因此出口商既無法控制價格,也無法有系統地產生投資資本。

曾經有一段時間,俄羅斯可以利用能源銷售或能源禁運(視情況而定)使歐洲發抖。但是現在世界充滿了能源,俄羅斯最近與沙特合作的努力未能支持油價。俄羅斯人提出了美國和沙特合作的陰謀論,這些陰謀論旨在以低廉的能源價格和很少的市場來削弱俄羅斯經濟,但前提是任何陰謀都需要降低價格。而現實是能源供應激增,主要是因為美國能源部門,需求沒有跟上。實在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如今的原油價格大跌。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危機輸家,這就是為什麼


石油價格已經在下降,由於疫情的全球範圍爆發

,價格已經崩潰。全球經濟的收縮不可避免地減少了對能源的需求。實際上,與今天的現實無關的組織歐佩克組織提高價格的嘗試失敗了。在1970年代,需求激增,OPEC可以管理供應。我們當中有些人會回想起阿拉伯石油禁運,它定義了1970年代,是蘇聯和伊朗等國家建立現代經濟的機會。石油生產商認為他們的權力和收入將是永久的。但是,高昂的價格促使人們尋找新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並尋求新的能源利用效率,並且原油在1980年代價格急劇下跌。

現在,蘇聯解體有很多原因-低效率和腐敗是該系統數十年來的弱點-但在1980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方面,隨著莫斯科試圖跟上美國軍事發展的步伐,國防預算飆升,尤其是傳奇的《星球大戰》(Star Wars)項目。另一方面,能源價格下跌,俄羅斯人嚴重依賴能源銷售。俄羅斯陷入了國防開支與能源價格下跌之間的巨大背離,這最終破壞了蘇聯的基礎。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危機輸家,這就是為什麼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著建立現代經濟的 挑戰。倒臺後的第一個十年是混亂的,因為投資銀行家和寡頭在私有化的旗幟下挪用了財富。陷入寡頭統治的前克格勃特工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出現,應該導致了現代化的浪潮。能源價格相當高,從理論上講,可以創造出現代經濟的投資資本。

相反,投資資本被轉移到俄羅斯境外以獲取利潤和安全,而依靠寡頭來掌權的普京無法做到他所知道的必須做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力量激增,並且有可能進行投資,但是隨著過程的加速,能源價格下降,這成為投資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天裡,它完全消失了。

俄羅斯的挑戰既不是建造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也不是投資先進技術。俄羅斯現在面臨的挑戰是避免崩潰。俄羅斯預算在其組成區域之間分配,這些區域向教師,醫生和消防員支付薪水。但是隨著能源價格的下跌,俄羅斯的預算下降,並且隨著預算的下降,該地區也開始萎縮。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俄羅斯,幾乎沒有針對低能源價格的措施。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危機輸家,這就是為什麼

普京是一位有力的領導人,但他的選擇只有兩種:斯大林主義的一面,它緊緊抓住這個國家,或者其他。別的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緊迫性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俄羅斯人可能會感到困惑,但能源價格的打擊是巨大的。例如,建造Nord Stream 2將天然氣從俄羅斯帶到德國的想法是古老的歷史。在病毒和能源價格之間,這是任何人最後想到的事情。

在我青年時期,我曾在擔心俄羅斯力量的地方工作。在事後看來,美軍誇大俄羅斯力量的能力令人驚訝。當時,蘇聯是一個偽裝成大國的樣子。人們總是忘記了波特金村的想法來自俄羅斯靈魂的深處。沙皇將遊覽一個地區,並向他隱瞞該地區的貧困狀況,修建了面對鐵軌的村莊,但只蓋了房屋的正面。外牆給沙皇帶來了俄羅斯繁榮的幻覺,其背後則是一個遙遠的現實。

俄羅斯人民忍受不了,俄國人總是告訴我,忍耐的能力意味著不能用外國標準來判斷俄羅斯。的確,俄國人忍受並且很少會崛起。但是,當它們崛起時,就像1917年所做的那樣,或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及最終在1991年對付德國人時,它們可以消解看似不變的事物。俄國人說,他們知道如何度過漫長而艱苦的冬天。但是在某個時刻,石油價格暴漲,而石油的價格只是俄羅斯生產所需要的石油價格的一小部分,更不用說繁榮了,很難看出俄羅斯人將如何在這個疾病和貧困的冬天忍受。所以我認為馬克思弄錯了:鬧劇是第一位的。悲劇可能排在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