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温子仁,也称詹姆斯·温。指导过《招魂》、《电锯惊魂》系列部分电影,口碑良好,这次指导了《海王》这样一部主打特效、快节奏的商业电影,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其故事的核心内容无非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冲突、王位与人伦的争执。其王族人物内核像是《哈姆雷特》人物性格错位开来,安插到每个人身上。(每个王室好像都差不多)然后有一个放弃豪门的美丽公主,人设、能力更是美得像是童话……

《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不得不说类似的故事看的太多,会有些审美疲劳。为数不多的笑料也是洋溢着满屏的尴尬 ,比如一段紧张的音乐,结果那位酒吧小哥下一秒没了敌意,掏出手机要求自拍……这样的桥段简直不要太多,更像是强迫你听一个笑话。 导演的功力绝对要点赞,场面调度十分厉害,能让观众清晰看见每个人的性格,所有的远景镜头也将特效堆建的海底世界完美呈现。但是整个电影的剧情走向清晰过头,并无悬念。尽管演员演技精湛所有人都对女王活着表示差异,但是绝大多数观众也绝对能在前二十分钟明白,海王的母亲亚特兰娜绝对没死。

《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另外就是这部电影更给人一种看科幻美剧的感觉,因为剧情的副线一直在喧宾夺主。其通过博学的湄拉公主以及其他配角的诚恳的台词不断构建一个宏大的海底世界,听起来很酷,留给观众想象空间也是特别多。美国的电影行业向来喜欢反思自我,所以能够拍摄《死侍》这样的电影讽刺超级英雄的电影公式化、套路化。在这里不拿其他公司其他电影与海王做比较。快节奏的匆忙生活之余,感官刺激的电影更能够解闷。

《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片中细节还是值得玩味的。意大利小镇的高度还原让人看到制作组的用心。每一块瓦片、砖头都能看到意大利的气息。以及开头的海盗与俄罗斯开战,美国电影真是能黑一下俄罗斯就绝不黑两下。出现过三四次的新闻画面每次都在谈论亚特兰蒂斯、以及奥姆掀起的海啸、最后海盗和民间科学家对话的彩蛋……无一不在暗示拍摄续集的欲望。这一季也是挖坑,两个小时的时长表达一个融合成长和英雄的故事明显不够。

《海王》一部好莱坞“公式化”的美国超级英雄,观众还会买账么?

面向未来类型电影的路还很长,只靠特效做依托终会殆尽。衷心希望美国电影人在探索道路上突破“公式化” 等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