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等,全稱“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餘天真登上清境元氣所成曰靈寶君靈寶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靈寶天尊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位於元始天尊左側,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極。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宸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綠那玉國據說在襄陽西南,因為此國盛產綠色的寶石“綠松石”,古稱“襄陽甸子”或“荊州石”。唐代杜光庭在《錄異記》中說:“(和氏璧)藏星之精,墜入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章鴻釗,根據杜光庭杜光庭的《錄異記》和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對和氏璧顏色現象的描述,認為產自湖北襄陽南漳縣的“和氏璧”後製成“傳國玉璽”,可以解釋為綠松石巖,俗名“襄陽甸子”。

鬱察山、浮羅山、丹玄山位於襄陽市襄城區臥龍鎮洪廟村附近。鬱察山等東臨古隆中,西接孔明湖和鶴子川風景區,北邊是西玄山九天娘娘洞,南望南漳七里山森林公園。村子被三座山脈合圍,鶴子川溪水從中穿過,鬱察山位於東邊 ,浮羅山位於北邊,丹玄山位於南邊。傳說靈寶天尊就是降生在此處,所以襄陽又被靈寶天尊故里。新207國道計劃從這裡穿過,武西高鐵也從南部橫貫東西,預留的隆中高鐵站也距此不遠。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洪廟西南,翻上山坡、跨越鶴子川,我們來到浮羅山。山上有襄西南最大的山寨——馬死嶺寨,山寨遺址保存完好,歷史悠久。寨子建在山的最高峰,海拔高度250多米,面積約六畝。這寨地勢險要,南控南漳七里山之境,東攔進入南漳吳集、襄陽之道,北扼臥龍鎮的鄉道。寨呈橢圓形,寨東西直徑有130多米,這裡壘土為牆,寨溝深4米左右。民間相傳李自成曾在這裡駐軍、練兵。

向東跨衝,是鬱察山俗稱黃鱔坡,它是襄西南最高的山,海拔296米。沿山脊的防火帶深入到松林中,山中打柴的山民說:“這裡有一道寨、二道寨。”繼續向前不久迎來了高高的土坎,這裡有寬3米的山門遺址。這道寨南北寬30米-40米,呈船形。向東再走150米左右,到達二道寨,這裡的地勢突然高出6米。登上寨梗,可以看到寨四周用青石壘成,南北寬40米,向東再行80米處,有一塊很長的奇石,形如黃鱔,這便是黃鱔坡得名的緣故。黃鱔坡寨之北是隔衝相望的朱家山寨,東北是火龍寨,三座山寨圍繞朱家衝擺成“品”字形。火龍寨山頂有一塊平地,這就是火龍寨遺址。往日的土寨牆,在風雨的歲月中變為山頂的一圈土坎。相傳不知哪年哪月發生過戰爭,這裡聚集了許多躲避災難的人。一位唱戲的藝人敲響了銅鑼,拯救了山衝裡的百姓,避免了刀兵之災。戰爭之後眾百姓感謝這位藝人,這位藝人卻推說是銅鑼的功勞,於是,人們在火龍山東面的山衝修建了銅鑼寺,從此這衝改名為銅鑼寺衝。朱家山寨海拔270米,它是這三座山寨中最低的山寨,與火龍寨的山接連。

西北方是丹玄山,丹玄山諸峰海拔都不高,不到200米。很多山坡都開墾成了梯田,站在山頂俯瞰四周田園風光,氣象萬千。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多處梯田。丹玄山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襄陽臥龍鎮洪廟村原來是靈寶天尊之母洪氏故鄉,靈寶天尊就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洪廟村南邊有棵枯桑,傳說靈寶天尊就是在枯桑樹下終日悟道,一日元始天尊下凡,傳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最終飛昇而去。清末本地進士胡俊祿建一小街而得名新集,為原新集鎮人民政府駐地,後新集鎮併入襄城區臥龍鎮,成立新集社區保留洪廟村。1997年被湖北省命名為山水園林集鎮。

襄陽臥龍鎮洪廟村與新集還有靈寶天尊相關遺蹟,除了周圍的鬱察山、浮羅山、丹玄山外,為了紀念洪氏及靈寶天尊建有廟宇“上清宮”,人稱“洪廟”,這就是洪廟村名字的來歷。據民間傳說洪廟村為靈寶天尊故里,村中曾有靈寶天尊墓。上清宮供奉的是靈寶天尊,為道教三大仙境道場之一,不知何時修建,盛極一時,可惜在明朝時期荒廢,上世紀被拆除。枯桑樹和衣冠墓冢也難覓蹤跡。據說上世紀曾在洪廟村發現一通石碑,上面字跡殘損模糊,但是依稀可辨“靈寶、上清宮、X桑”等字樣,但是此碑後來遺失不見。現在襄陽博物館還藏有一尊明代靈寶天尊銅像,也是在靈寶天尊故里襄陽臥龍鎮洪廟村附近發現的。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襄陽博物館明代靈寶天尊銅像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道教以每年夏至日為靈寶天尊誕辰。是日,白雲觀亦必舉辦道場,祈福並超度亡魂。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靈寶天尊是道教三寶君“經寶”神化;道教“三寶”與靈寶天尊象徵“經寶”;靈寶天尊三十六變七十二化隨感而應;靈寶天尊是大道化身之一;靈寶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紀混元時期的象徵;靈寶天尊是道教三洞經“洞玄”教主;上清靈寶天尊寶誥常見有三種寶誥。

靈寶天尊象徵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從此天地有規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在正統道教中,沒有通天教主,更沒有鴻鈞,勿混淆。

靈寶天尊故里在襄陽臥龍鎮洪廟村(新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