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好像全部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若熟讀水滸,便不難發現,真正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上梁山之人,也只有林沖一個。

若僅僅是林沖一個,又如何說得“逼上梁山”呢?沒錯,除了林沖之外,倒還真有幾個是被硬生生“逼”上梁山的,只是這些人並非被朝廷官府逼上梁山,而恰恰是被梁山好漢逼上梁山的。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按照統計,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中,有七十八人是自願上山的,也有慕名而來的,其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背靠大樹好乘涼,跟著大哥有肉吃。另外還有一部分原本是朝廷的將領,被俘之後,不得已留在梁山,這一批也是典型的“招安派”,願意跟隨宋大哥歸順朝廷,而不願留在山寨為賊。

剩下的便是被逼上梁山的了,這些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說,情節輕微的,比如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撲天雕李應、金槍手徐寧等等,他們本來有著各自的生活,並不願意跟梁山賊寇為伍,但僅僅是因為山寨需要他們,要他們的錢財也好,要他們的人才也罷,總之山寨想要的東西,不管是活人還是死物,就一定要得到。確切的說,這些人應該是被騙上梁山,上了賊船下不來,無奈之下只好屈從。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另一種,則是情節較為嚴重的,也就是真正被逼上梁山者。例如病關索楊雄、美髯公朱仝、神醫安道全、霹靂火秦明、玉麒麟盧俊義等等,都是鬧出人命,甚至鬧出戰爭,最終上了梁山。

以美髯公朱仝為例,為了“賺”他上山落草,所用的手法實在殘忍至極,趁著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之日,吳用、李逵、雷橫三人下山,只為“陷朱仝於不義”。方法是由吳用和雷橫絆住朱仝,李逵趁機將跟隨朱仝看燈的四歲小衙內擄走,並且將小衙內的頭顱劈成兩半。使得朱仝沒有辦法交差,不得不跟隨三人上梁山。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為了一個朱仝,而犧牲一個四歲的小孩子,也忒是殘忍了些。但這並不是最殘忍的,宋江攻打大名府時,也許是幹了太多缺德事的緣故,後背長了個大瘡。浪裡白條張順去請安道全為宋江醫治,為了能是安道全就範,張順一口氣殺了四個無辜者,而後效法武松的做法,沾血在粉牆上寫上“殺人者,我安道全也!”幾個大字,迫使安道全在無路可走的窘境之下,只能跟隨其上梁山。

若是為了朱仝和安道全,殺了跟兩人沒有親屬關係之人,倒也說得過去。但為了逼迫秦明和盧俊義就範,殺得可就是兩人的親眷了。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宋江與清風山的矮腳虎王英等人抓住了秦明之後,故意連日設宴款待,一方面絆住秦明,一方面讓人穿著秦明的衣甲,打著秦明的旗號攻打青州,破壞了許多百姓人家的房屋,殺了不少良民,使得知府誤以為是秦明作亂。等到秦明回到青州市,發現自己的妻兒老小全都被知府殺了。

秦明自然是怒火沖天的,一個完整的家庭就這樣毀掉了,自己的親人也全部殞命,但秦明明知是宋江的計策,卻最終還是忍耐下來,只是埋怨“你們兄弟雖然是好意留下我,只是害我有些太毒,還斷送我妻小一家的性命。”宋江卻笑嘻嘻地說:“若不這樣,兄長您怎會死心塌地?”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好輕鬆的一句話,然而秦明仍舊歸順了宋江,並沒有為一家老小報仇,反倒將罪責全部推到了知府的頭上,而把宋江視為兄長。似這種腦瓜子秀逗的貨色,又算得什麼好漢?

最慘之人,莫過於大名府的首富盧俊義了。本來可以安安穩穩地當一個瀟灑員外,卻因為吳用的一通忽悠,外加一首“蘆花灘上一扁舟,俊傑黃昏獨自遊。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天憂。”的藏頭詩,害的盧員外慘遭毒刑、家破人亡不說,還險些葬送性命。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有人或許要說,害盧員外的是管家李固。實則不然,吳用沒有進宅之前,李固是忠心耿耿的,甚至提醒主人不要中了奸人的圈套,最好留在府中,不要去泰安州。然而盧俊義非但不聽,還斥責李固多事。李固見他是個不知好歹的老頑固,才會跟主母陷害盧俊義。換言之,吳用忽悠盧俊義在先,李固坑主人在後。說白了,前者與後者,都不是好東西。

看懂一部水滸傳,才發現所謂義氣,竟是陷兄弟於不義


書中交代的清楚,僅僅是為了一盧俊義,各部折損人馬三萬餘人,殺死大名府內百姓五千餘人,受傷者不計其數。

縱觀一部水滸傳,這也義氣,那也義氣,所謂義氣,乃是陷兄弟於不義。逼自己上梁山者,卻是自己兄弟,不覺可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