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後浪,都倒在一片沙灘上

前浪後浪,都倒在一片沙灘上

五四青年節前夕,B站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刷屏。“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這是創建11年的B站,一次經典完美的宣傳。它穩準狠地切中了疫情之下,年輕一代對國家對時代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啟用象徵父輩的老戲骨何冰老師,打造出這款極具燃性的爆款文案,藉此“羨慕、致敬、期待”年輕人。

《後浪》引發的熱浪,讓出圈的B站在前浪後浪中,收割了一大波流量:被災難和恐慌霸佔太久的互聯網,需要熱血和勵志一掃陰霾,讓劫後餘生的人們,從縫隙裡覓得光。

這一點上,我覺得《後浪》的火爆,弘揚了正能量,值得點贊。然而熱血沸騰和宏大口號,是藝術的表達,而不是生活的常態。所謂後浪和前浪,也不過是流動的變量,而不是結實的真相。

拋開B站的營銷,下面這些殘酷的真相,或許更值得和年輕人講講。

1.千萬不要掉入“假精緻”的大坑,然後用一生去彌補。

真正的精緻,是即使窮困潦倒,也要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去旅行時,她在免稅店裡看上了一件衣服。雖然這件衣服和她平時的穿衣風格不一樣,但設計感十足。她試穿了一下,果然很適合她,很好看。

但是冷靜下來後,她又開始思考:我需要它,還是我喜歡它?如果是我喜歡它,一個月後我還會喜歡它嗎?考慮之後,她放棄了購買。因為她知道,這種風格的衣服,對她而言只是過過癮,她的喜歡不會超過一個月。

真正的精緻,是給生活做減法,讓心靈迴歸理性。《一代宗師》裡有這樣一句話:“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別讓自己為了面子而活,被假精緻所綁架。

2.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能。

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能。我們可以從權威和智者那裡習得知識和經驗,卻無法習得智慧和人生。

智慧只能來自我們自身的探索、質疑、經歷和參悟。

父輩現成的知識、思想、文化和藝術,是年輕一代的禮物,但能不能看見這些禮物,找到這些禮物,打開這些禮物,繼承這些禮物,取決於年輕一代自我行走的廣度和深度。

所以,不想當然地認為,上一輩的江山遺產,就是下一代的成果財富。一張紙和一隻蝴蝶的區別,就在於後者因生命內在的驅動,而不願被風任意操縱。

面對後浪,前浪唯一能做的,是及時的放手,得體的退出,信賴的成全:父輩要相信子輩,會跟隨時代和內心的召喚,跌跌撞撞走上他們要走的路。

他們所受的苦和所享的福,所爬的坡和所摔的跤,都是他們為找到內心的“我”,必然要承受的重。

國家如此,家庭亦然。

3.年輕的時候,要自己多做選擇

年輕的時候,其實很難談什麼選擇權。因為除了年輕,你往往一無所有。

雖然年輕一代,比父輩多了更多選擇,但也比父輩多了更多桎梏。交流便捷和物質豐盛的互聯網時代,讓得到變得容易,卻讓選擇變得困難。

資訊發達了,思考卻困難了;溝通方便了,交流卻變少了;物質富裕了,精神卻荒蕪了……

選擇,是相對的。任何選擇,都是我們基於自身境遇和見識所做出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境遇不變,見識不更,怎麼選擇都是一種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選擇權,不是年輕人的特權,而是優秀者的福利:

一路努力,掙脫了原來的困境,你才有權利捍衛內心的風景;不斷突破,獲得了開闊的視野,你才有權利過上想要的人生。

4.有能力,是年輕人最好的底牌。

年輕時,我們往往都是青澀,不成熟的。

為此,就很容易犯傻,會將不重要的事看的很重,卻將重要的事棄置不顧,最明顯的就是「不願意花時間慢慢成長」,總想著走捷徑。

但事實證明,這世界上真的沒那麼多捷徑可走,你所看到的捷徑,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也並不小。

所以,我希望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明白成長的重要性,要知道「能力」才是最為靠譜的底牌。

前浪後浪,都倒在一片沙灘上

前浪後浪,都倒在一片沙灘上

其實前浪和後浪,都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曾經風光過。山上的人,也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爬上來。父輩和我們,我們和孩子,是一脈的,平等的,相通的。

我們經歷足夠多的歲月和人生,才能理解了父輩的艱辛和苦衷,才能在共情和體諒中,學會向他們靠攏。

而我們的孩子,也大可不必按照我們設定的路徑前行。他們會跟隨時代和內心的鐘聲,覓得屬於他們的虔誠。

在一代又一代的更迭中,奮鬥,攀登,突圍,重生,才是人性底色中,最美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