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物資匱乏,商品採取有計劃的分配製度,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

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糧票有限,而且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每月定量供給的糧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沒有城裡人的身份,就拿不到這些票證。

怎麼樣,看到這些描述,是不是特別像現在去買房子的樣子?走進售樓處或者中介店,確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購房資格有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房票”怎麼準備。


我們知道,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當房價漲幅過快,就需要通過增加供應降低需求來穩定房價。

增加供應的途徑,要麼是多追加“麵粉”——增加土地面積,要麼是增加“麵包”的密度——提升容積率。

然而,一方面我國擁有非常嚴格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不是想加就加的;另一方面,考慮到限高、光照、天際線、單位面積的人口承載力等,容積率也不是可以拉到無限高。

供應端是有瓶頸的。

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城市用地基本已被開發完畢,為保證產業和公共設施,住宅用地無法增加供應,容積率又動輒4.0-6.0,已經拉到頂,舊城改造又因為費效比問題進展緩慢,所以導致住房供應無法增加,房價一年比一年高。

既然供應端所能操作的空間不大,所以政府熱衷於在需求端做文章

怎麼控制需求呢?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原則:設定門檻,總量上限,只看增量

首先,只有符合一定標準的個人或家庭才能有資格在本市購房,這就是“設定門檻”

一座城市往往希望真正在本地就業、生活的人群能買到房子,防止外地投資客,也就是熱錢進入當地樓市,所以這個購房資格的門檻一般會是:本地戶口、社保年限、稅收等,越是本地人、越是在本地貢獻社保稅收的,越能買到房。

其次,對於符合本市購房條件的,也不能無限制的一直買買買,得有一個“總量上限”。目前大多數城市設定的上限,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擁有兩套,個人則只有一套。

最後,對於已經擁有本市住房的,無論以前是如何買到的,一概不予追究,這就是“只看增量”。但是如果要新買,不好意思,不僅要看你現在的購房資格,還要核查你目前所擁有的住房情況。

瞭解了政府的思路之後,對於我們獲取各城市的購房資格就大有幫助。


獲取購房資格的初階,就是在本地買買買。

一出生就是本地戶口的,那恭喜你,起手就是一張房票,如果結婚則有兩張。

如果不是本地人,也沒關係,落戶是你能最快、最便捷拿到購房資格的方法,落戶後就能購買1-2套當地住房。

首先是應屆生落戶

在本地上學的人群,18歲成人,22歲大學畢業,25歲碩士畢業,等等,這些時間點都是你能迅速落戶的節點,只要找到工作,開始交社保,0-6個月後,你就是本地人了。

其次是人才落戶

初來乍到,不是應屆也沒關係,中專、大專、本科,只要有一定學歷,也和應屆畢業生一樣,可以通過短暫的工作時限進行落戶。

再次是積分落戶

學歷只有小學、中學,夠不著門檻,各城市同樣有積分落戶系統供你落戶,滿足一定的居住和社保年限,攢夠分數,也能落戶。

最後是投靠落戶

夫妻、直系親屬中有人在所在城市有戶口,就可以通過夫妻投靠、親屬投靠進行落戶,好處是對學歷、社保沒什麼限制,壞處就是年限比較久。

但是,如果實在不滿足落戶條件,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方便在當地落戶,各地政府也為這類人群開了一條口子,也就是不落戶,僅僅通過交社保來獲取購房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繳納一定年限的社保,然後憑社保繳納記錄就可以買房,大多數城市要求連續或在一定時段內累計24個月的社保記錄,像限購比較嚴格的上海,要求連續60個月的社保才能買房。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不過,各地對於本市戶口的待遇要高於外地戶口,因此僅通過社保記錄買房的家庭,往往只能買一套,而本市戶口的家庭,通常可以買兩套甚至三套。


獲取購房資格的中階,就是突破地域限制,在外地也能買買買。

其實在外地獲取購房資格的方式,和你在本地買房的套路是類似的,一是戶口,二是社保。

目前全國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幾乎所有城市都變相放開了落戶,只要學歷在大專/本科及以上,年齡在35/45週歲以下,在當地開始交社保,基本馬上能獲得戶口。戶口有了,購房資格也就有了。

如果你是碩士甚至博士,那簡直擁有了一張全國遷戶口通行證,可以把戶口遷往幾乎所有城市,而且沒有年齡限制。畢竟研究生在大多數城市的眼裡都是人才,當然非常歡迎你落戶買房了。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當然,如果不方便遷戶口或者不滿足落戶條件,那就只有走社保這條路。

由於目前全國社保沒有聯網,允許在不同省份分別交社保,因此可以在不改變現有本地工作的情況下,

去目標城市交社保,積攢一定年限後,再拿到房票。

不同城市的門檻不一,基本上在交了12-24個月社保後,就能獲得1張房票。

為此,不少樓盤或中介都建議可以提前下定,然後慢慢交社保、等購房資格來下再進行網籤、過戶。這麼做的好處是能提前鎖定價格,但一旦有一方違約,事情就會變得比較棘手,所以大家要權衡一下利弊。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推薦沒有房票的異地購房者去購買本市不限購地區的房子,比如武漢的蔡甸、漢南、新洲,杭州的臨安,長沙的瀏陽、寧鄉等。但在我們看來,限購的背後是對於需求的壓制,如果供大於求,還要限購幹什麼?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反過來說,只有房子賣的不好的區域才不限購。所以我們認為那些不限購的區域,其房產的價值要大大低於限購區。能買限購區,就不要考慮不限購區。


購房資格的最高階,就是在有戶口、社保的基礎上,房子買滿了之後,繼續突破上限的方法。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會說,這不是違法的嗎?

抱歉,事實上有很多合理合法的方式,幫你完成這一目標。

第一個:贈與

在不少地區,可以通過贈與的方式把房子過戶給沒有購房資格的直系親屬,成本低,不佔名額,但必須是全款房。一般的操作是,夫妻已經兩套買足,就將其中一套貸款還清,贈予給夫妻其中一方的父母,這樣就能騰出名額再買一套。

需要注意的是,被贈予的這套房子再次上市交易,必須滿足“持有滿5年以上,而且是家庭唯一住房”,才可以免20%的個人所得稅。

第二個:司法拍賣

通過購買法拍房,也能不佔名額地買入房產。法拍房指的是遭法院強制執行拍賣的房屋,來源主要是以下幾種途徑:貸款逾期、借貸抵賬、司法沒收財產等。近幾年包括淘寶、京東、公拍網在內的多家網站推出拍賣板塊,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法拍房不限購,也能貸款,但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房子裡有人,有租約,有戶口的話,會非常麻煩。就算你拍下,產權歸你,但要裡面人走,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另外,法拍房的所有交易稅費以及上任業主的欠費都需要買家承擔,如果運氣不好遇上的這套房,上次交易屬“非夫妻直系親屬之間的贈予或繼承”,那麼再次過戶會產生20%的個人所得稅。

法拍房的水很深,千萬要謹慎。

第三個:以公司名義買房

如果把一套房子看作是一家公司,那麼公司買房相當於做股權交易,可以不受購房資格限制。比如在上海,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以公司名義買房:

1、企業設立年限已滿5年;

2、企業在本市累計繳納稅款金額已達100萬元人民幣;

3、企業職工人數10名及以上,且按照規定在該企業繳納社保和公積金滿5年。

我與買房只差一張房票的距離|上海買房指南投資篇(四)

以公司名義買房以後領取的產權證上就是公司的名稱,公司的房產如果要轉讓,要經董事會股東會作出決議,

公司購房的契稅也相對較高,為3%

第四個:真愛大法

通過離婚析產,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一張房票。具體方式是:一方將所有名下住房過戶給另一方,淨身出戶,便是本地戶籍單身人士,可以順利再買一套。

此方法的得名在於,一旦房產擁有方後悔,不願意復婚,那麼淨身出戶的那一方就會全輸。所以我們每次都建議:如果對這個方法有疑慮,那就堅決不要使用。

當然,贈與存在日後繼承的問題,不是長久之計,法拍房風險點很多,公司買房門檻也較高,所以其實還有一些迂迴的方式可以幫你買到房子。為此,我們團隊貼心推出上海買房資格獲取的業務,歡迎私信諮詢。


最後,是我們關於購房資格獲取的建議:

一、過江龍打七折,異地購房始終存在情況不熟、管理不易、容易被坑的問題,無論是落戶還是社保,獲取房票都存在一定難度和成本。所以我們建議,先深耕本地,把本地的兩張甚至六張房票用完,再去買外地。

二、我們總是說要購買有價值的城市,不僅如此,在考慮城市週期的情況下,購房資格獲取的難易程度也是選擇異地購房城市的重要標尺。如果限購太嚴格,成本太高,不如退而求其次選擇購買和管理方便的。

三、獲取購房資格的方式有很多,有的費錢,有的費時間,預算不高的,就儘量選擇省錢的方式,城市週期上不是很緊急的,就可以選擇慢慢交社保,等等,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然,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才能最放心。


以上是正文,來自於紀強,平米房產研究院亦有貢獻。

平米房產研究院專注於房產自住、投資和學區的研究分析,幫助購房者科學買房,多快好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