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在中國談到社會學,就一定離不開費孝通,他是中國最著名的社會學家,而且他是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最著名的社會學代表作是《鄉土中國》。

費孝通先生不僅學術研究做得好、文章寫得好,他的愛情故事更是令人動容。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費孝通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同惠,倆人算是“不吵不相識”,在一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同學聚會上,他們兩個因為一個人口問題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費孝通為了說服王同惠,找了一本課外書,借聖誕節互贈禮物的機會,把這本書送給了王同惠,希望王同惠看了這本書以後,可以達成共識,沒想到這本書成了他倆的“媒人”,緣分就此開始。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那時候費孝通在清華研究院,王同惠在燕京大學,清華和燕京離得比較近,給他們提供了戀情發展的便利條件,他倆來往很密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費孝通和王同惠彼此欣賞,愛情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滋生了。

1935年廣西邀請燕大的社會學專家去調查當地的少數民族,費孝通被選中作為指派人選,而王同惠也對這次調研產生了濃厚興趣,她想一起去,儘管這個時候費孝通和王同惠已經確定了戀愛關係,但是孤男寡女一路同行去調研,在那個時代還是會被人說閒話的,於是,為了這次調研倆人決定提前結婚。

婚後第4天,這對新婚燕爾的夫婦就踏上了他們的征程。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廣西大瑤山位置偏僻,幾乎不與外人來往,交通十分不方便,兩人最開始還能騎馬或者坐轎子,到後面就只能步行了,兩個文弱書生,走了幾天山路順利到達目的地後,他們才發現,在調研中最大的困難不是交通,而是語言不通,好在王同惠的語言天賦很高,她在跟村民了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可以自然地跟當地人交流,為費孝通得來有用的信息。

同年12月,費孝通和王同惠在嚮導的帶領下進入地羅運村考察。儘管此前兩人已經經過了兩個來月的鍛鍊,可山路崎嶇不平,路途遙遠又只能步行,而此時的王同惠已有孕在身不免走起來有些吃力。費孝通會時不時停下來給王同惠擦汗,這讓嚮導十分不適應,為了避嫌嚮導走得快了些,結果兩人跟丟了,在山中迷了路。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在找路的過程中費孝通不慎掉入了當地人為捕虎設下的機關,雙腿被石木砸中,動彈不得,王同惠急忙將上前將壓在費孝通身上的石木移開,可費孝通站不起來,於是王同惠想下山去找人來幫忙。

沒想到,王同惠這一走,兩人竟成了天人兩隔。

費孝通在山裡等了一夜,直到天亮也沒有見到妻子歸來的身影,費孝通又擔心又焦慮,爬著下山,過程中遇到一頭牛,他想,有牛的地方就有人!最終被放牛的人家解救。被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村民們去找妻子。

村民們搜救了7天后,在一處懸崖下,找到了王同惠的屍體。

這時候,他們才剛剛結婚108天,本應是新婚燕爾,妻子又剛懷孕,還沒來得及享受甜蜜就天人永隔,費孝通十分悲痛,想要隨著王同惠一同離開,但兩次自殺未遂之後,費孝通決定帶著王同惠的理想希望繼續活下去。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費孝通傷勢稍稍好轉就立即整理和妻子王同惠在瑤山蒐集到的資料,之後他將研究報告《花籃瑤社會組織》在上海出版,作者署名王同惠。這本書首次全面介紹了瑤族的族源、語言、民風禮俗等情況,開創了中國社會學的新領域。

此後4年,費孝通都在學術研究中度過。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1939年,從英國留學歸來的費孝通,任職雲南大學,經大哥費振東介紹,認識了從印尼回國的孟吟,兩個人一見傾心,不久就在昆明結婚了。

1940年,日本飛機頻繁的轟炸昆明,費孝通、孟吟夫婦不得不四處搬家躲避,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費孝通夫婦迎來了他們女兒的誕生,女兒的到來為費孝通和孟吟的生活增添了巨大的欣喜和希望。

為紀念亡妻王同惠,費孝通給這個獨生女兒取名費宗惠。

孟吟通情達理,並沒有因此感到不快,反而很欣賞費孝通的重情重義。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後來,費孝通經歷了全國知識分子都經歷過的那痛苦的十年,在那段動盪又艱苦的歲月,孟吟始終陪伴在費孝通的身旁,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費孝通。兩人相濡以沫的度過了55年,在1994年,孟吟離開人世,而費孝通老先生則繼續著他的學術道路。

費孝通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的愛情是幸福的、令人動容的,他寫的書,也是值得被反覆研究的社會學著作。

《鄉土中國》是費先生的名著,直到今天,人們談到中國人的很多問題,都會引用這本書裡的觀點,所以說,這是一本非常具有社會學活力的一本書。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這本書就是為了讓我們瞭解腳下的這片土地,讓我們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習慣,讓我知道中國和西方社會究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本質上的不同。

比如,中國人和西方人對於妻子的看法是不同的:

中國家族當中的主軸是縱向的,而西方人家族的主軸是橫向的。

這縱向和橫向怎麼理解?

就是中國人更重視的是和父親、母親、兒子的關係,而不是和妻子的關係,所以,中國人一個大家族住在一起,做媳婦的那個人的地位往往不高。

中國有句古話:“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其實就是“熬成婆”了,就有了自己的縱向關係,可以管理自己的兒子,所以中國人的家庭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縱向關係。

這是一種社會屬性。

而西方人,更注重橫向關係,比如,美國人跟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就是honey(親愛的),他們認為夫妻關係的重要性要勝過與父母的關係。

因為我長大了我離開了家,對於他來說這家最重要的人是這個聯姻關係,所以他跟他的妻子之間會變得更加的感情外露,更加親密。

所以,這就能夠解釋我們為什麼東方人兩性之間保持得比較矜持,而西方人表示的外露的一個原因,因為我們的家庭關係是以縱軸為主的,而西方人的家庭關係是注重橫軸的。

費孝通結婚百日妻子去世,與二任妻相伴55年,卻將女兒以亡妻命名

這就是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關於男女關係的調研結論。

這本書還涉及到了社會學的方方面面,諸如:為什麼中國人會對“泥土”有執念、農村的人為何會對二十四節氣如此瞭解、因為差序格局的影響,明明是很親的兄弟,發展個兩三代就越來越遠了,由什麼來定義人際關係圈?

為了讓年輕讀者讀起來通俗易懂,這個版本的《鄉土中國》特地添加了插畫,以現在的城市化程度,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農村是個什麼樣子的。

這本書定價只要39.8,一頓飯錢,說實話,有些毫無內容的雞湯書的定價都比它要貴,而這本書的價值遠遠高於它的價格。

無論是自己買來研讀還是送給孩子當禮物,都具有意義,孩子通過這本書可以瞭解到40年代的鄉土中國是個什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