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生最大的期望,60後父母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

文/免貴姓和

圖/源於網絡採集

時代不停在變遷,時間悄悄從指間偷偷滑過,60後父母都已步入中老年的階段了。

有多少人在意過,他們恰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竭盡全力他們,拉開弓弩的時候已力不從心,而讓他們拼盡心力的,卻是當下晚輩的婚姻需求條件。

為了人生最大的期望,60後父母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

華慈華斯(1770——1850)說:歲月給母親憂愁,但未使她的愛減去半分。

但,在眼下,父母未曾減去半分的愛,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而,讓他們顯得力不從心的,就是孩子的婚事,或者,婚姻。

兒子31歲了,至今沒有結婚對象

張貴夫婦都已是50多歲了,為此夫婦倆為了兒子婚事算是操碎了心,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也知道現在的社會,女人是不願下嫁普通人家的。

當編者談及家境的時候,我說:“對於農村而言,其實可以了。”

說真的,張伯伯家境算是說得過去的,別緻的農家小院,少說也是花了五六十萬,一輛商務小客車,兒子張鋒人也不錯,是特別能吃苦的年輕人,聽張伯伯說在工地上幹活張鋒一年也能掙六七萬。

張伯伯嘆了嘆,一臉憂愁的說:“本希望在我們老兩口還能幫得上一些的時候,指望孩子能娶上媳婦好好過日子,但太多女生都看不上農村裡的普通家庭,天天逼著孩子,催著孩子也不是,還能怎麼辦?”

是的,父母一生勤勤懇懇,付出了最大的努力,還能怎麼辦?

為了人生最大的期望,60後父母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

當我聽張伯伯說老兩口除了忙活家裡的田地,都在工地掙錢,只是上了年紀,換來了一身勞疾,但為了給孩子攢些積蓄討個媳婦,那怕力不從心受苦受累也心甘情願。

聽張伯伯說,在四年前,張鋒和一個鄰村的女人訂過婚,婚紗照都拍了,但女方家在婚前提出的條件攪黃了婚約。

女方提出要10萬的彩禮之外,還必須要男方家在城裡買一套房,不是全款也可以,但女方不同意共同償還房貸。除此之外,要求換一輛十萬以上的私家車,婚禮所用的費用由男人承擔全,要支付女方父母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

當編者聽到這些的時候,說實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樣的條件,有多少普通家庭能承受得了啊!

為了人生最大的期望,60後父母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

後來,編者訪談了張鋒,沒想到,張鋒對結婚這件事看得很淡然,他笑了笑說:“以前想過要去結婚,去完成完整的人生,這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也算是自己的努力目標。”

我追問:“那現在呢?”

張鋒彈了彈身上的灰土,依舊一臉淡然的說:“現在想透徹了,不想結婚了,因為自己結婚,而拖累父母一生那是最不應該的,男人,有什麼苦不能吃,有什麼累受不了,但耗盡兩代人的心力僅為完成自己結婚,不值得,覺得真的不值得,普通家庭娶妻生子,就圖個平淡幸福的生活,而為娶一個媳婦讓一家人承受如山壓力,活在痛苦的壓抑下,憑什麼?這樣的婚姻沒意思。”

張鋒和編者交談的時候,一直很平靜,沒有什麼偏激的語氣,當他說父母已只如強弩之末,不能因為自己的婚事了絃斷弩散,沒有人心疼自己的父母,那就靠自己去盡孝,男人,放下傳承香火的縛束,一個人也能活得很精彩,至少,能比女人單身更精彩,男人面對生活裡無可逃避的壓力,比女人更佔優勢。

為了人生最大的期望,60後父母如強弩之末的絃線越繃越緊。

我不想說張鋒放棄婚姻的思維是對是錯,但他恐婚的心態,是現實逼他對婚姻望而止步,說實話,男生現在所要面對的婚姻成本確實不低,這讓眼下的婚姻只如利益交易,而只為利益而去的婚姻,風險也很大,因此,離婚率一直高居不下。

前些天,一位網友的一席話,讓編者感覺無所適從,又覺得無可奈何,他說:“請理解90後男生為什不願意結婚,不結就不結吧!一個人挺好,就讓田園物質女權終結在90後這一代吧!”

60後的父母已只如強弩之末,為了孩子的婚事卻都在緊繃絃線,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辛勞一生的60後父母,不會被生活拖垮。

而那句簡短的“憑什麼?”,值得讓我們去深思,這個社會改變得太多,也許,男人不願意接受改變了。

本文內容根據作者訪談編寫,感謝閱讀,感謝點評,感謝支持本頭條創作號,請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