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車只值一萬港元?揭祕人人車大敗局:已燒光7.6億美元

人人車只值一萬港元?揭秘人人車大敗局:已燒光7.6億美元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人人車二手車直賣節開始啦",橙色背景下代言人黃渤喊出的廣告,或許是很多人對這家公司的第一印象。

但近期,據彭博等多家媒體報道,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正初步計劃以1萬港元(合人民幣8586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對此,58同城和人人車方面均回應表示,相關消息不實。

公開資料顯示,人人車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第一家二手車C2C交易平臺。公司鼎盛時期,曾覆蓋超過全國100個城市,員工規模破萬。據天眼查,公司六輪融資總額達7.6億美元。

然而,在經歷了與瓜子、優信二手車的燒錢營銷大戰後,人人車最近的一筆融資距今已有18個月,2019年年初還曾傳出公司破產的消息。

此後,創始人李健曾發內部信嘗試推出"合夥人"制度,卻難改變公司窘迫的財政困局。如今,人人車員工人數已不足200人,公司還牽涉數十起訴訟案,就連李健本人也於本月退股。

人人車,還有未來嗎?

李健退股一週後,人人車被傳“賤賣”

天眼查顯示,10月15日,人人車運營主體"北京人人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杜希勇變更為趙松。與此同時,趙松還接替李健成為了新的執行董事;而李健和王清翔則退出了自然人股東的身份,由王雪和祥瑞科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4月30日,公司投資人剛剛由北京善義善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為李健和王清翔。雷達財經注意到,上述公司現名為北京人人車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目前李健還保留著該公司的執董職位。

連續兩次變動中,企業類型也由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過渡到了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人人車只值一萬港元?揭秘人人車大敗局:已燒光7.6億美元

李健退股不到一週後,10月21日有媒體援引彭博等多家媒體報道稱,人人車正初步計劃以1萬港元(合人民幣約8600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但交易尚未確定,不保證一定達成。

有關交易細節,知情人士透露稱,58同城將接管人人車的香港業務,同時向其內地業務提供至少400萬美元的貸款。這筆交易遭到了一些投資者的拒絕,但在上週的股東大會上贏得了騰訊和滴滴的重要支持。

此外,彭博在報道中援引一份法院文件內容稱,因人人車無法償還約1500萬美元的債務,人人車債權人之一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td.正在開曼群島法院尋求對前者頒佈清盤令,此法院申請可能會使人人車與58同城的交易複雜化。

對此,58同城和人人車方面均回應稱"消息不實",人人車方還提及,保留依法追究不實消息散佈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58同城旗下瓜子後發先制,人人車靠騰訊滴滴融資反超

事實上,58同城在二手車市場的佈局由來已久,其中就包括與人人車之間展開的"燒錢大戰"。

2014年,二手車開始成為熱門的投資領域。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截至2015年9月,二手車行業已披露的總投資額已超12億美元。獲得融資的公司中,就包括人人車和瓜子二手車的前身—趕集好車。

2014年7月和12月,人人車先後獲得總價值2500萬美元的融資,在用錢加大了流量採買和團隊擴張的步伐後,公司在年底的月交易量已超300臺。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2014年11月,趕集網旗下趕集好車上線,上線當月即拿到北京市場二手車C2C售賣冠軍。彼時還是趕集網CEO的楊浩湧曾表示,董事會一致決定不計成本推進好車業務,將二手車電商C2C模式推廣至全國更多城市,惠及更多趕集用戶。

然而在此期間,趕集網還面臨著與58同城的鬥爭,這也讓上線不久的人人車經歷了一段平穩的初創時期。

2015年4月,人人車的月銷售量已經過千,同月,58同城與趕集網完成了合併,楊浩湧出任聯席CEO。

2015年8月,人人車獲得騰訊領投的8500萬美元C輪融資。一個月後,楊浩湧在北京宣佈,"趕集好車"正式更名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未來一年將投入10億人民幣,用於市場擴張。11月,瓜子二手車從合併後的58趕集集團中拆分為獨立公司,以楊浩湧為核心的管理團隊與58同城分別持有瓜子二手車54%和46%的股權。

人人車只值一萬港元?揭秘人人車大敗局:已燒光7.6億美元

由此,以人人車和瓜子為代表的二手車平臺開始了瘋狂的"燒錢營銷"。人人車聯合創始人杜希勇曾如是評價那個階段公司的營銷行為,"劈開用戶的腦海,種下我們的品牌。"

數據顯示,人人車在2015、2016年的營銷費用分別為5000萬元和5億元,這其中就包括2015年11月簽下黃渤作為代言人。

但在"燒錢"這一步,人人車顯然是被動的那一方。有二手車行業的業內人士透露,當時人人車緊盯瓜子二手車的廣告投放,瓜子投誰,人人車就投誰。多年後楊浩湧在接受商業人物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如果我在做人人車,先打廣告一定是我,我不會給瓜子機會,融來的錢一到賬,轉身廣告就已經出去了。"

體現在實際情況上,先拿到融資的人人車的廣告上線時間反而比瓜子晚了兩個月。而2015、2016年,瓜子二手車的營銷費用高達3億元和10億元。另一家二手車巨頭優信,2016年的營銷投入也達到了7.94億元。

經歷過激烈的"營銷搶位"後,人人車的擴張速度卻明顯慢了下來。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人人車網點的覆蓋城市從90多城減到30多城。據界面新聞報道,人人車三年老員工夏一豪曾回憶道,到2016年10月左右,公司已經發不出員工的報銷款。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人人車擴張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戰略失誤。" 2015年至2016年,二手車電商在重金砸廣告的同時,也在大規模擴張線下網點。人人車此時也在擴點,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售後服務上。

情勢危急下,人人車於2017年9月獲得了滴滴出行的2億美元戰略融資,而李健則在10月後知後覺地表示,人人車決定投入10億元,正式開啟廣告營銷模式,搶佔市場,並稱這次廣告投放力度是最大的一屆,將"從今年持續到明年年初"。

2018年4月,人人車再獲騰訊和滴滴的3億美元戰略融資,拿到錢後,公司的擴張規模一度超過了2016年。

2018年8月,人人車不僅覆蓋城市超過100個,員工規模也突破了10000人。同月,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上半年中國二手車電商平臺監測報告》顯示,人人車以46.7%的市場份額佔比位列C2C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領先於瓜子二手車的38.9%。同時,人人車在品牌知名度、服務滿意度、定價結果信任度等優勢明顯。

人人車被傳破產,關聯公司無力支付裁員補償金

連續的融資,彷彿讓人們忘記了二手車行業尚未擺脫嚴重虧損的現實。

2017年時就有消息人士在社交平臺透露,人人車11月總支出2.71億,收入僅為4000萬元。優信二手車在2016-2018年歸母淨虧損分別為17.76億元、37.73億元和23.86億元。而2017、2018年瓜子二手車的虧損額則分別高達16.17億元和43.39億元。

2018年入秋後,人人車資金鍊的問題開始浮現。10月中旬,江西贛州電視臺《第1關注》欄目報道稱,人人車於10月14日突然宣佈關閉贛州分公司,這導致20多名員工被迫失業下崗且維權無門。同時,人人車還拖欠員工工資、手機設備押金等費用尚未解決。

另據《財經天下》週刊報道,11月7日人人車官網顯示,目前其服務城市共有75家。此前介紹中"業務覆蓋全國超百座城市"的內容已被刪除。有人人車前員工透露,2018年底人人車將全國範圍將近百座服務城市直接關停至30多座。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18日,李健曾在朋友圈高調宣佈,人人車獲得了成都金牛區政府40億元資金支持,同時人人車將在成都設立第二總部。但之後不久,李健又悄悄地將這條信息刪除。

一個月後,一名自稱是人人車評估師的人在網絡平臺爆料稱,"公司通知所有人離職","人人車正式宣佈破產"。 對此,人人車官方微博回應稱該信息為假消息,存在人為故意傳播。然而在此條微博的評論區,卻有多位自稱是人人車員工的網友表示自己被關閉公司系統、強制裁員。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李健在內部信中表示,人人車將開啟戰略升級,業務模式將轉變為合夥人制。具體來講,即將本來為僱傭關係的銷售、經紀人、評估師等人人車員工,變成與人人車是合作關係的加盟商。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對此分析稱:人人車在目前二手車市場格局已定的情況下,圖謀以輕資產模式換取最大輻射能力去爭取市場份額,但想要挑戰或逆轉市場格局的難度極高。

6月,人人車啟動大規模裁員計劃,員工人數縮減至如今不到200人。而此前合夥人計劃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不少人因盈利難而退出,退出後卻發現無法要回自己的保證金。此後,大量的客戶、合作伙伴、員工投訴接踵而至。

據澎湃新聞,人人車關聯公司北京善義善美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善義善美")在2019年6月與數十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曾約定自次月發薪日起分9期支付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然而在3期後,公司就停止了支付,剩餘未支付補償金額度,多在5萬元以內。

在被勞動者提起勞動仲裁後,善義善美提出因現金流緊張,剩餘補償金需等到2020年4月獲得新融資後再重新開始支付。可當4月來臨時,融資卻並未如期而至。

而據央廣網報道,有人人車公司員工稱,自己長期為業務量刷單,不刷領導就讓離職。此外,還有近30萬元的刷單費久拖未還。

天眼查顯示,善義善美曾18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其中今年9次,累計執行標的逾4600萬元,公司近兩任法定代表人李輝、李俄春都曾被限制消費,公司在今年年內涉及32起法律訴訟。值得注意的是,9月22日公司還曾被北京聚點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破產審查。

人人車只值一萬港元?揭秘人人車大敗局:已燒光7.6億美元

此外,人人車的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人人車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今年年內也有4次被列為被執行人,涉及法律訴訟55起。

在黑貓投訴和聚投訴平臺中,與人人車相關的投訴案件分別達到1523、1086起。

有行業人士表示,雖然人人車否認出售,但公司的確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刻,出售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