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解析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


《歡樂頌》:解析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

2016年4月18日,講述都市女性生活的電視劇《歡樂頌》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首播,愛奇藝、優酷、騰訊等視頻網站延時同步更新。該劇一經播出便長時間佔據收視率榜首,同時也是當年開播的電視劇中首部網絡點擊超過100億的作品,在全國範圍內引發廣泛關注。

其呈現的矛盾與現實的深度鏈接更使它賺足了話題,有關劇情和人物的討論也從微信公眾號蔓延至網絡和報紙,並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同住“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個女孩的故事,這五個女孩性格迥異,背景各不相同,攜帶著各自來自工作、愛情和家庭的煩惱。

因為鄰居關係相識相知,從相互之間的猜測與試探到後來的敞開心扉。在這一過程中她們齊心協力解決了彼此生活中的難題,並見證了彼此之間的成長與蛻變。

“我都過三十歲的人了,一分存款都沒有。”

在眾多的評論和熱議中,樊勝美這一大齡剩女形象引發了最為廣泛的關注。

31歲的樊勝美,是一家外企的資深HR,表面光鮮亮麗,但因為有一個嗜血的原生家庭,日子過得十分窘迫,過分的虛榮也使她常常陷入困境。

樊勝美的感情生活十分曲折,30多歲還是孤身一人,但她從未喪失對愛情的希冀。她通過每一次棘手情感問題的解決,使自己對愛情的認知獲得階段性的成長,實現自我超越,也使自己原本異化的愛情觀不斷迴歸正常。

縱觀整部劇,她的戀愛過程可以較為清晰地劃分為三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她對愛情的認識不斷成熟,其愛情觀也不斷髮展完善。

(一)關注金錢

“帥,真帥,一米八幾的大個兒,腰以下全是腿……有什麼用啊,是能當菜吃還是能當飯吃,還是能出去掙錢啊?這也就能騙騙你們這些小姑娘,真要是結婚了,基本等同於自殺。”

恩格斯曾說,“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歡樂頌》:解析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

樊勝美在戀愛的第一個階段主要關注的是金錢。

面對家庭的窘境,她希望將婚姻作為人生的跳板,憑藉自己僅剩的美貌嫁給一個有錢人,也藉此拿到一張通往上流社會的通行證。

她削尖腦袋擠進有錢人的聚會,只為認識名流富商,實現“掐尖”的目的。為了吸引有錢人,她裝作自己已經在上海買了房,企圖以虛假的富足來提升自己的檔次。

在與對她有情誼的老同學王柏川初次見面時,她看到對方的豪車,以為對方是個有錢人,便十分熱情地與他交往,並給予無私的幫助。當知曉其豪車是租來的,態度便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態度變得冷淡,面對對方的邀約,能推則推。

在一個酒會上,她認識了富二代曲連傑,便立刻陷入並與曲交往。曲連傑有錢人的身份使樊勝美喪失了應有的判斷力,為了一張兩千塊的購物卡與曲連傑參加飯局,最後讓別人佔了便宜。她釣金龜婿的夢再次破滅。

(二)關注自我

“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在這個階段,樊勝美在愛情觀上重新找準了自我定位,也就是“在這種富於伸縮性的網絡裡,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並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

樊勝美開始思考愛情對於自我的價值和意義,注重關注自己在戀愛中的過程和感受,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

這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我建構對於人們的認知、情感、動機與行為有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歡樂頌》:解析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

隨著交往的深入,樊勝美和王柏川漸漸都清楚了對方的真實境況。王柏川只是個來上海打拼的小老闆,豪車也是租來的;而樊勝美也只是與別人合租在出租房裡。曾經樊勝美因為王柏川的經濟條件而與他分開,甚至很快投入了他人的懷抱。

但在父親生命垂危的時刻,她突然頓悟了愛情,自此,她進入了戀愛過程的第二個階段——注重自我感受和內心體驗。

“愛一個人不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如果愛情僅僅是一種感情,那愛一輩子的諾言就沒有基礎。

——弗洛姆

她決心與過去的自己告別,“重新開始,好好地經營自己生活”。她明白了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未來就沒什麼可怕的”。

“我每天跟自己說,這個男人愛我,我跟他在一起……我都不會害怕,因為他會給我最好的,遲早有一天我會跟他在上海紮根。”她逐漸認識到,只有敢於拾起碎片重構前景的人,才能長久地經營感情。

與此同時,她不再僅僅滿足於安安穩穩地做一個小科員,而是選擇了跳槽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努力在上海站穩腳跟。

在這一階段,她只是淡化了要找有錢人的觀念,卻仍舊沒有擺脫對金錢的追逐,反而將在上海買房這一沉甸甸的責任覆壓於陳柏川的身上。

(三)關注伴侶

樊勝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成長。她漸漸地發現單純地關注自我和忽視伴侶的感受,將自己身上的重擔完全覆壓於伴侶身上的做法不僅對伴侶來說是不公平的,對於雙方的感情亦是一種損耗。

她向王柏川反思自己:“你我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出身,一樣掙扎在上海,想要立足得打拼,可是我憑什麼對你要求那麼多,我自己絕望的事情我就扔給你,我還要要求你做好,做到我滿意為止,我憑什麼?”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上,她進入了關注伴侶的階段。

《歡樂頌》:解析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


這是戀愛過程中的高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她不斷修正自己的愛情觀和價值觀,敢於正視自己的內心,與伴侶同甘共苦。

在王柏川被騙破產時,樊勝美堅決不同意分手,“不就是沒有錢了嗎?不就是公司開不下去了嗎?沒什麼的,王柏川,我也不會放棄你的”。

如今的樊勝美已經成為一個有強有力的心理支撐的女人,願意和伴侶一同面對看不清未來的艱難道路。

另外,面對富商陳家康的熱烈追求和真心付出,她已經能夠為了自己的愛情拒絕唾手可得的優越生活。

她曾掙扎著讓自己物化,而現在的她重新爭取到一個平等人的地位,她由此獲得了新生。“學會主動”標誌著樊勝美愛情觀走向成熟。

然而,這並非真正的成熟,她仍在愛情和生活中不斷地質疑和反思。在與王柏川投入生活,面對生活裡的柴米油鹽時,兩人之間的矛盾和摩擦也越來越多,樊勝美又開始了新的思考:

“無法真正投入的愛情,真的能叫愛情嗎?”

電視劇是生活的延伸,劇中人物是現實的寫照。樊勝美的三段式戀愛過程是當代女性戀愛的真實寫照,這三種戀愛類型對現實中的愛情具有不言而喻的對照意義。無論你的愛情模式是怎樣的,你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

愛一個人,並非是要找一個愛的對象,而更在於培養愛的能力。

縱觀樊勝美三段式戀愛過程,我們從中得到的最重要啟示便是:愛自己,愛別人。

生而為人,就要對自己負責。我們都希望暢飲愛情之泉,殊不知捆綁愛情的因素太多太多,家庭、金錢等都可能成為我們追求愛情之路上的羈絆,我們會遇到太多的身不由己。

但是我想說的是,當你面臨愛情抉擇的困境時,請跟隨自己的內心,因為那是你的人生。

另外,和樊勝美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難題,此時你要明白你所經歷的事,你所見過的人,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經歷喜怒哀樂,也會不斷成長。

樊勝美每一次愛情觀念的昇華都是基於她生活中所經歷的現實矛盾,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悅納周圍的人和事,在此過程中野蠻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