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植樹忙

運草、開溝、鋪草、壓草……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腹地,上百名工人正在進行稻草壓沙障作業,每個草方格內還點播了沙蒿、檸條等沙生植物種子。

據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介紹,這一片是磴口縣防沙林場作業區,計劃總投資740萬元,採取工程固沙與栽植梭梭人工造林相結合的方式治理沙漠1萬畝,預計到5月中旬全部完成。

隨著氣溫回升,我區各地植樹活動自西向東陸續展開。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區確定今年營造林任務目標1297萬畝,種草任務目標1500萬畝。為了保證造林綠化工作順利進行,全區各地提前做好了年度計劃,及早落實地塊,儲備苗木、種子以及抗旱物資等,一旦條件成熟,迅速抓住有利時機開展營林作業。

這幾天,走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梁外,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一批批忙碌的種樹人和往來穿梭的澆水車。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造林隊是由鎮裡的合作社號召270多名村民組成的,8臺機械同時開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210國道兩側753畝空地上的4.5萬株樹苗拔地而起,耳字壕等村的1.5萬畝沙棘縱橫成林。

由於幼林都有大約3年的緩苗期,為確保造林成果穩定,造林款分3年支付。新造林交付使用後,樹隨地走,林地、林權不變,林地產生的經濟效益歸農民所有。這樣一來,村民不但可以拿到工資,還能拿到分紅。並且,村民就住在當地,隨時可以照看樹木,防止牲畜啃食。

在呼和浩特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社會團體或個人可登錄全民義務植樹網,自由選擇義務植樹項目,通過在線平臺捐款或直接掃描“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捐款,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網絡募集的每一筆捐款,全部進入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賬戶,再由基金會按程序將募集資金撥付受捐項目主管部門,用於開展項目建設,完成造林綠化。呼和浩特市還將出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獎勵辦法,公民通過網上捐資方式獲取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國土綠化榮譽證書可作為門票,免費進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森林景區遊覽。

眼下,植樹造林全民動手、廣泛參與已成共識,大漠荒山、交通幹線兩側、廠礦企業、城市鄉村……到處可見揮灑汗水、播種綠色的景象。

據瞭解,自1979年國家正式設立植樹節以來,截至2019年底,我區累計3.81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栽植各類苗木數量達到20多億株。全區義務植樹基地增至3700多個,每年義務植樹人數達800餘萬人,植樹3000萬餘株。(記者 施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