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無需種樹,城裡無樹可植的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決定3月12日仍是中國植樹日,鼓勵各民族人民植樹造福子孫後代。

農村無需種樹,城裡無樹可植的植樹節

農村無需種樹,城裡無樹可植的植樹節

而如今植樹節的象徵意義似乎早已大於實際意義。各地各組織都會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種樹活動,樹是種了,可是誰管?是死是活順其自然,有些團體不惜驅車百里來到荒山,聲勢浩大的舉行了一場植樹節活動,不想消耗的資源和排放的尾氣超出了植樹的效果。

農村無需種樹,城裡無樹可植的植樹節

某電視臺少兒合作欄目,家長帶領孩子體驗種樹活動,感受植樹節的意義。但是每個孩子是收費的,費用包括車費、樹苗費、場地費、午餐費等等,植樹節活動已經淪為一種賺錢的工具。但這也不是重點,電視臺欄目組要找地方種樹,這可不是哪裡都能種的,找的地方太荒怕危險,好的地方是要收費的而且價格高的離譜,最終找到某個價格合理的園區,因為當天種樹的團體比較多,所以園區是在一批人種完後再拔掉樹苗,再讓下一批人來種樹。

農村無需種樹,城裡無樹可植的植樹節

植樹節的意義,不應該只停留在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把樹種活”。

想種樹,卻不知道哪種,也不知怎麼種、種什麼,種了之後有沒有人管理它……這才是植樹節真正需要考慮的的問題,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宣傳植樹的好處和意義,也只是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