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聰明的同桌

我一直認為自己比較笨,所以學生時期,學習名次比較靠前,全是靠努力。“笨鳥先飛”是我學生時代的座右銘。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高一那年,我遇到一個聰明的同桌。上課時,她睡覺,我認真聽講;結果,課後做題時,我還在吭哧吭哧翻書、理解知識點時,她已經全部做好,正確率100%。我簡直自卑到塵埃裡去了。

我安慰自己:要考上大學,必須努力。笨鳥先飛,笨鳥先飛,笨鳥先飛!

同桌智商這麼高,可是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在中游,總分沒我高。後來,她考上了大專,打爛了一手好牌。

兩種思維模式

最近我看到《終身成長》這本書後,明白了我同桌為什麼沒有完美的結局。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終身成長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實驗,總結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成長性思維和固定性思維。面對同一件事,人們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從而採取截然不同的行為。

作者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羅爾·德韋克,她是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經常為《紐約客》《時代週刊》等知名報刊撰寫文章。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作者提出兩種思維模式:成長性思維和固定性思維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成長性思維模式

什麼是成長性思維呢?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們,認為努力勤奮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們不相信智商,他們堅信:如果我持續努力,一定會成功。做一件事的時候,偏向關注自己是否有收穫、有成長。

晚清重臣曾國藩,年輕時為了考秀才,白天黑夜勤學忙。有一天晚上,他挑燈夜讀,背誦一篇文章。背了幾十遍,還沒背下來。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靠努力逆襲的曾國藩


樑上的小偷都急了,他跳下來,對著曾國藩,背下那篇文章,揚長而去,驚得曾國藩一愣一愣的。

他考秀才,考了7次才考上。相當於現在考大學,考了7年。可見曾國藩先天資歷平庸。但是他相信勤能補拙,最終成了晚清的名臣。他的思維模式就是典型的成長性思維。

面對失敗挫折,他們總結經驗教訓,避免踩同一個坑。

面對成功,他們開心,但不驕傲、不炫耀,砥礪前行,迎接下一個挑戰。

面對挑戰或者一個難題,他們會興奮:提升能力的機會來了!至於是否挑戰成功,他們不在乎。

固定性思維模式

和成長性思維模式對立的是固定性思維模式。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們,認為聰明才智是先天固定值,不能依靠後天的努力提高。他們相信:如果我是聰明的,那麼我做這一件事就會得心應手。如果我不能順利做一件事,我就放棄。否則別人就會認為我不聰明。

我的那位高中同桌就是固定性思維模式。她覺得自己聰明,因此為了顯示自己聰明,上課睡覺,下課做題全對,寓意就是:看,我不用學都會,我多聰明!

他們更關注對與錯,成與敗,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在乎對與錯


我是什麼思維模式?

看著這裡,也許你會問:筆者努力學習,就是標榜自己是成長性思維模式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思維模式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方法、策略、抗壓能力等。你可能在策略上比較積極,但是在抗壓力上表現消極。

思維模式也涉及到很多領域。比如一個人喜歡繪畫,那麼在繪畫方面,他會積極解決一切問題,表現為成長性思維模式。但是他不擅長溝通,所以對於生活中的瑣事他就比較抗拒,採取逃避態度。在人際溝通上,他就是固定性思維模式。

人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體。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對待努力,我是成長性思維模式,越努力越幸運;但是在策略上,我更多的是表現了固定性思維模式。

關於策略的思維方式,《終身成長》這本書舉了一個案例。要想考上美國醫學研究生,大學階段必須通過化學考試。這門化學難度比較大。作者發現,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學習策略是這樣的:認真閱讀教科書,認真整理課堂筆記。

如果一個知識點很難理解,他們會重複上述過程:看書、看筆記、如果還不理解,算了,背下來吧!測驗的時候,如果他們考砸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自己考這麼差,是化學太難了,進而放棄了考研準備。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呢?他們不會死記硬背,而是嘗試找到化學的底層知識,然後把它們串成一條線。這樣的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統的。而且,他們具備強大的學習動力。遇到難啃的骨頭,或者遇到討厭的老師,他們都不會喪失對學習的樂趣。

反觀自己,高中時期,我延續了自己的學習方式:看書,做題。掌握的知識點都是零碎的,沒有認真思考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做題做錯了,改正過來。雖然明白錯誤的原因,但是沒有從更深的層次思考錯誤的原因。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這種學習策略適用於學習小學初中的基礎知識。但是到了高中時期,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原來的學習方式就不再適用了。因此很多人小學名列前茅,高中了就“泯然眾人矣”。說的就是我。

最後我的結局也不好,第一次高考,考了二本。我心有不甘,第二年復讀再戰,仍然未能超越二本線。等我幡然醒悟後,已經過去十多年。

結語

現在面對挑戰,我總是三思而後行:這件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面對失敗,我不再沉溺其中。而是思考:我可以從失敗中學到什麼經驗?


為什麼當年同桌那麼聰明,卻沒考上本科?我從這本書找到了答案


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導致了不同的價值觀,從而擁有了不同的人生。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像走下坡,人生越來越順。而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像爬上坡,越來越吃力。


#頭條品書團#

「來今日頭條,搜“免費書單”,海量小說免費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