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讀《三國演義》時,看到徐庶這個人物,總為之哀嘆,他為了成全與劉備的君臣之誼,進入曹營之後,一策未出,讓那滿腹的才華,空負流水。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讓徐庶勸劉備投降時,徐庶不回去,留在劉備陣營,三國會發生什麼變化?

讓我們 開動大腦,假設一下吧。

一、徐庶其人

徐庶,字元直,穎川長社郡人,也就是現在的許昌長葛人。東漢時,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於曹操。

他原名徐福,本是寒門子弟。好遊俠,早年為好友報仇而殺人,後被救了出來。因為覺得要救人,單憑個人武藝意義不大,於是改名徐庶,開始四處拜師求學。後來因戰亂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平、崔州平等名士往來密切。

後來劉備兵敗曹操,客居江東劉表之處。劉表便將新野暫借於劉備居住。徐庶聽說劉玄德仁義之名後,前往投奔。

因其母親在老家被曹操擄獲,藉此要挾徐庶,徐庶不得已才離開劉備,投入曹操帳下,在《三國演義》中,他深恨曹操用其母親要挾他,並因此害死了他母親,於是進曹營之後,一言不發。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徐庶赤壁前夕,勸降劉備時,不再回到曹營,會對三國曆史造成什麼影響呢?

二、徐庶離開對曹操陣營的影響

徐庶本是被曹操挾迫,才進入曹營的。但他進入曹營之後,一言不發,未獻一策。可以說,在曹操一方,是透明人,是雞肋的存在,即不能為自己所用,還得花錢糧養著他。

如果他勸降未歸,對曹操又有什麼影響呢?最多也就是少一個吃飯的人罷了。曹操不缺謀士的。

曹操佔據中原之地,而當時的穎川(今禹州),在漢末三國之時,是整個中原的文化盛地,不少謀士都在那裡求學過。而曹操手下,更是有強大的謀士團隊。

1、郭嘉,字奉孝,穎川人士。曾在官渡之戰時,為曹操獻上十勝十敗之說。鼓舞軍心,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史書上稱之“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2、荀彧,字文若,穎川人士。有蕭何之才,一直固守曹魏的後方,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在政治方面,為曹操引薦了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稱之為

吾之子房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3、賈詡,字文和,涼州人。本是董卓屬下,董卓死後,獻計李催、郭汜拿下長安。可以說當時李郭之亂,獻帝君臣出走的亂局便由他而起。後投張繡,又隨張繡投曹操,從此一直在曹操營中效力。有

毒士之稱。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4、荀攸,字公達,穎川人。荀彧之侄,擅長靈活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是曹操的謀主。一生獻計奇策十二。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5、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人。程昱多謀,謀斷大事。曹操討伐徐州時,與荀彧一起鎮守後方,擋住了呂布的進攻。倉亭之戰,更是獻上了十面埋伏之計,擊敗袁紹。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除此之外,曹操帳下還有毛階、蔣幹,戲志才、司馬懿、劉曄、陳群、蔣濟等謀略之士,皆世之名士。

所以,離開了徐庶,對曹操陣營的影響,並不大。

三、對劉備陣營的影響

相對於曹操的豪華陣營,劉備的手下一直比較寒磣,在遇到徐庶之前,武不過關羽、張飛、趙子龍,文不過孫乾、糜竺,糜芳等。所以,劉備對於徐庶的敬重,一方面是徐庶有才,另一方面,也是手下人才的缺乏。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在徐庶進曹營之後,劉備一直困頓於新野,還幾次命在旦夕。他沒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戰略規劃,可以說曹操、袁紹角逐天下的時候,劉備只是一個吃瓜群眾。

遇到諸葛亮,劉備才如魚得水,諸葛亮的隆中對更是給劉備指明瞭方向。如果赤壁之戰,徐庶歸來,那麼對於劉備,對諸葛亮都是一個臂助,再加上鳳雌龐統,這樣鐵三角,劉備的謀士陣營會更加完美。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後來,劉備進川,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中流矢身亡。但如果有徐庶,劉備進漢中之後,派關羽留守荊州,令徐庶代替糜芳,怕是荊州的情況會比劉封糜芳時,要強太多。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而關羽與徐庶二人相識甚早,而關羽對徐庶的才華也是見識過的,那麼,他二人配合,關羽不會有後顧之憂,也不會中呂蒙、陸遜之計。這樣,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有實現的可能。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而荊州不失,關羽不死,那麼張飛也不會鞭打下屬而被殺,蜀國也不會有夷陵之敗,劉備也不會命喪白帝城,以蜀國的力量,怕是東吳和魏國,都要頭疼許多。

四、結語

所以,我個人意見,如果徐庶回到劉備陣營,對於劉備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改變三國的走向。讓劉備、諸葛亮興復漢室的目標還有達成的一日。

當然,一切都是我們的假設,徐庶雖說曾經好遊俠,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文士,他作為一個國士,有文士的堅持。忠臣不事二主。他既然投奔了曹操,哪怕不獻一生,一言不發,但是要他放棄自己的名聲,再投奔劉備,也不太可能。

總之,劉備與徐庶這兩個好基友,有緣無份,他們本來可以成為君臣的典範,名揚千古,可惜天意弄人,讓他來到了曹操一方,既浪費了曹操的糧食,又虛度了自己的才華。可悲,可嘆。

我是木子君,歡迎與我聊三國。

(文:木子君的小屋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