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傳奇:蘇世民經歷八次大危機而不倒的祕訣


黑石傳奇:蘇世民經歷八次大危機而不倒的秘訣


文/丁小杆兒


翻閱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的自傳——《我的經驗與教訓》,在全書洋洋灑灑28萬字間的旅行,彷彿是在伴隨著作者一路成長,從一個普通人如何成為巨擘,但合上書頁則無盡感慨: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錯失良機,而那些讓你膜拜的成功人士則是抓住每一個轉折點。


蘇世民和長他21歲的彼得森在1985年各出資20萬美金一起創立了黑石,如今這家公司掌管著5000億美金的資產,在200多家公司擁有股權,房地產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還開展了槓桿信貸、對沖基金和其他市場領先的業務活動,但他卻直言大學裡沒有選修過任何經濟類的課程,直到現在也沒有專門學過。


他在自傳裡說,金融只是幫助瞭解世界、建立關係、應對重大挑戰和實現個人抱負的途徑。並鍛鍊了他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


也是以金融業務為起點,蘇世民同時躬身於慈善事業、在清華、麻省理工、牛津等幾所大學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樓宇,他還任職於紐約肯尼迪藝術中心這個美國高層社交舞臺,而從這本書最後的致謝名單中,可以看出蘇世民強大的社交能力,從歷任美國總統到華爾街風雲人物、美國最偉大的企業家、全球的政要當然也包括中國、文化娛樂、體育明星……

嬰兒潮一代:早年結識的人會不斷給你帶來驚喜


蘇世民出生在費城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成長於美國的“嬰兒潮時代”,房屋建設熱火朝天、郊區不斷擴建、出生率持續飆升,父親繼承了祖父的生意開了一家窗簾麻布店但從沒有擴張店鋪跨域自己舒適區的野心。與父親不同,蘇世民在店裡打工的經歷和鍛鍊讓他從脾氣暴躁的孩子成長為爭強好勝的少年。


1965年因為短跑成績優秀,蘇世民被耶魯大學錄取,從費城來到了紐黑文,與另外兩個“怪咖”同處一室,一位一個學期幾乎都沒換過內衣,另一位每天都聽希特勒進行曲而且還在牆上訂了一面納粹旗幟。


大一暑假,蘇世民想在海上過夏天,在充滿異國情調的港口停留,於是他登上了一艘目的地未知的貨船成為了只能做最低級工作的水手,第一次航行他抵達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這次航行的所有空閒時間他都在讀佛洛依德的書。


大二他從文化和行為專業轉到了達文波特學院,前總統 喬治·W.布什畢業於此,比他高一屆。


蘇世民在耶魯期間成立了達文波特芭蕾舞學會組織表演,那時候他其實已經有了金融思維,一個人到紐約請芭蕾舞劇院來學校演出,理由直接而動人,“學生們沒有錢,但他們喜歡芭蕾舞,他們是你們未來的觀眾和贊助人。”並說服劇院允許他們免費看彩排,經此,他名聲大噪。他還推翻了耶魯270年的禁宿規定,成為畢業典禮的發言人。


他說,在生命早期無意中結識的人,會在生命後期不斷出現,並給你帶來驚喜。


畢業的時候,他聯繫了一位畢業於1913年的耶魯校友,這位校友和肯尼迪家族是朋友,曾擔任過紐約州的州長,駐蘇聯大使。他得到的指導是隻有有了財富,政治才能獨立。要認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蘇世民選擇華爾街作為財富創造的起點。那時他甚至還看不懂一份簡單的財務報表。帝傑證券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甚至第一場談判便是要求還未錄取自己的老闆直接加薪,滿足他要成為班上收入最高的人的需求。


而那時正值越南戰爭,在帝傑證券沒有文化認同乾的沒勁後,蘇世民直接辭掉工作加入了陸軍預備隊。預備隊的經歷加深了他對等級制度的懷疑,也堅定了他在發現問題時挑戰權威的信心。從部隊回來後他進入了哈佛商學院。同年,比爾·克林頓和希拉里·克林頓都去了耶魯大學法學院就讀。他說,“未來的國家領袖在模擬法庭上進行著高智商的辯論,而不是在研究生產小部件的公司。”


華爾街歲月:惡意環境中的友好交易


畢業後,雷曼兄弟成為了他眼中“風起雲湧、令人興奮的地方”,因為這個公司招錄的並不全是MBA,而是聚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前中央情報局的特工、退伍軍人、前石油行業從業人員等等。


雖然蘇世民對雷曼兄弟的評價並不高,但在這裡他真真實實的成為了投資銀行家:針對收購或出售某個業務部門提供諮詢建議,確定購買標的或買方;建議公司融資進行擴張,或在股票價格較低時回購股票。很快他便成為了公司的合夥人和靈魂人物。


但他36歲的時候決定合夥把出現了經營失物的雷曼兄弟賣掉,離開這家後期讓他忍無可忍的公司。他想以另一個身份投身於19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第四次併購浪潮中。


那個時代槓桿收購成為華爾街的關鍵詞。在雷曼兄弟的時候他就想做類似的交易但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內部支持而作罷。


1985年,美國經濟在里根總統的領導下進入復甦第三年,貸款利率很低借貸很容易,大量資金在尋求機會,金融業正在調整結構提供新服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結束了證券交易必須要提供固定佣金的制度,華爾街正在解體。


蘇世民應該感謝雷曼內部的政治鬥爭,雷曼給予他的經驗和鍛鍊。同年秋天,他和同為雷曼兄弟合夥人的彼得森各自出資20萬創立了黑石,彼得森比他大21歲,在加入雷曼兄弟前曾是尼克松總統的高官。


而這次轉折直接成了黑石的起點。1985年10月29日他們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整頁廣告宣佈黑石集團正式成立,彼得森擔任主席,蘇世民為總裁。


從早期只提供諮詢和交易服務到更復雜的投資業務,成功募集資金成為他們商業計劃的關鍵一步。憑藉創始人的聲譽、努力與機遇,在1987年10月黑石募集了6億美元,並開始了併購之旅。


蘇世民認為槓桿收購有三件事情令人印象深刻:

(1)無論經濟環境如何,槓桿收購都可以從經常性費用和投資利潤中收集資產、賺取收入。 (2)你可以通過槓桿收購真正改善你所收購的公司。

(3)可以賺大錢。


“如果你投入資金以改善所收購的公司,那麼公司的日益強大不僅會使員工受益,也會讓你的聲譽得到提升,這些將會給你帶來更高的長期回報。”他們繼續在《華爾街日報》投放廣告,將他們所做的生意看作是“惡意環境中的友好交易”。


運輸之星公司成為他們踐行這個理念的第一單業務。黑石從鋼鐵集團USX公司中將運輸部門剝離出來,投入1340萬美元股權,USX提供1.25億美元供應商融資,而後從化學銀行(日後成為摩根大通)拿到其他所剩資金。得益於鋼鐵市場的復甦,運輸業重整旗鼓,他們改善了運輸之星的現金流,兩年時間總投資回報率便達到了26倍。


運輸之星大捷之後,黑石也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如埃德加康博公司收購案布萊恩•麥克維的資本套利業務等,黑石也因此調整了投資策略,及時建立了投資審查制度。雖然這並不能完全避免失敗,但其保證了黑石在經歷了資本市場風浪之後,還能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


而後蘇世民和彼得森個人又分別出資250萬在黑石單獨成立基金,與另一位合夥人成立黑石金融管理公司。而後又將年收入僅為1200萬估值卻達到5億美元的諮詢業務股權的20%出售給黑石的出資人日興證券。


“為了取得成功,你必須有勇氣打破邊界,進軍自己無權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如果失敗了,你就搖搖頭,承認失誤和不足,然後從自己的愚蠢中吸取教訓。僅僅憑藉鍥而不捨的意志力,你就可以讓世界筋疲力盡,做出讓步,把你想要的東西給你。”


這段話成為了蘇世民多元化佈局的哲學思想。黑石開始進軍其他業務領域,1988年黑石成立了黑石財務管理集團,從事抵押證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證券投資。


淌水房地產、躲過科技泡沫


在籌集第二隻私募基金的時候,他們開始討論另一個新的機會房地產。


1990年-1992年美國陷入三年經濟低谷,私募股權公司生存艱難,美國社會隨著80年代資產泡沫的破滅,不動產商和銀行在困境中掙扎,而行業低谷也正預示巨大的投資機會。


黑石及時調整策略,在槓桿收入業務如履薄冰的時候,豐富業務種類,成為第一個進行不動產風險投資的私募股權公司,並且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同樣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初,由於沒有深入介入互聯網行業,黑石躲開了互聯網泡沫的急劇膨脹和破滅。


但此時,他將全部化佈局作為應對市場競爭和變故的策略。


1998年,英國的老牌酒店克拉裡奇成為他們走出美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蘇世民親自承擔了酒店修復和裝修的監督任務,酒店的重新面世的過程直接變為了資產的溢價過程。


英國的投資打開了黑石全球化投資的格局。而後他們收購酒吧、酒店、主題公園等業務,甚至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000年至2002年,股票市場持續下跌,幾乎沒有槓桿收購的投資機會。黑石集團不得不調整方向進入了禿鷹債務投資領域。


新世紀:新冠疫情成為他經歷的第八次危機


2003年市場回暖、資金氾濫,私募股權業迎來新的大發展,資產證券化也助推了房地產特別是辦公物業投資信託的大爆發。


短短兩年時間,美國公寓式酒店、第一醫療、溫德姆國際酒店、拉昆塔和麻利之星酒店等便成為了黑石的囊中之物。


2006年西班牙和印度房地產市場的瘋漲引發了蘇世民的擔憂,他的團隊做出判斷,必須消除一切房地產風險敞口。別人都瘋狂的時候往往是風險的信號。


2005年,黑石70%的投資都集中在週期性業務。到了第二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30%。蘇世民按預期計劃暫停了私募股權交易,把交易量減少了一半。


但在美國市場,蘇世民仍然選擇以比市場價高出24%的價格買下EOP的全部資產,在危機來臨前夜完成了房地產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兩個月收購了400億美元房產,又售出了300億美元房產,8周內完成了總計700億的交易。黑石已經穩賺不賠。


黑石迎來歷史上又一次轉折點是,蘇世民選擇將公司推向資本市場。那時候他與中國的緣分進一步加深。2007年初,黑石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便選擇擔任過香港財政長官的梁錦松負責黑石香港,由其牽線,引入了正在籌備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30億美元的投資。


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蘇世民和團隊不斷攻克難題,他迫切的感覺到這個世界正在走向瘋狂,公司需要儘快儲備現金,他們不能再等了。


最終,黑石的IPO累計籌資超過了70億元,但蘇世民並沒有出現在交易所的敲鐘現場。相反他去了公司獨自坐在自己的會議室裡。


後面的故事可能對於金融圈的年輕人來說就相對熟悉了,金融危機來了。蘇世民將2008年的金融危機歸結為不負責任的次級貸款和不負責任的會計準則導致市場混亂、銀行破產。而在峭壁邊緣,他也成為了美國政府的智囊,他的很多意見被採納。


但黑石的股價卻沒能倖免,從剛上市的31美元跌至2009年2月3.55美 元的低點。中投對黑石的投資損失成為中國財經媒體最為關切的問題,在蘇世民的自傳裡他也提到了三次與朱總理的三次會面都被問及了黑石股價怎麼樣了的問題。


但黑石在業務上的進展還是比許多競爭者順利,危機爆發後3年內,黑石集團持有的公司中僅有一家破產。蘇世民也從政府的救助力度上最早判斷出危機已經過去了,黑石繼續向市場押注。加大了對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的投資速度。


2008年,黑石集團購入上海Channel1購物中心的物業,價格為10億元,總面積為4.2萬平方米。在持有該物業的三年時間內,黑石集團將其出租率提高至90%。2011年9月,黑石集團將所持有的Channel195%的股權出售給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價格為14.6億元人民幣。


書裡,蘇世民說 “我曾親歷過7次大規模的市場下滑或衰退:1973年、1975年、1982年、1987年、1990—1992年、2001 年,以及2008—2010年。經濟衰退是正常現象”,而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成為他經歷的第八次危機。


黑石所投資的企業在這次危機中也遭遇重創,比如最近的新聞說知名連鎖餐飲品牌新西蘭漢堡王正在申請破產,黑石正是其控股股東並且在疫情之下已經放給其輸血,如今,新西蘭漢堡王岌岌可危。


在上週與中國企業家的交流中,蘇世民判斷美國的房地產還有很多價值可以去挖掘。疫情期間凸顯的在線教育、遠程技術、虛擬技術等高科技投資機會。而在這次疫情過後,中國會是全球恢復最快、最好的一個國家,在未來世界藍圖中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創立黑石的時候,蘇世民38歲,如今年過七旬,他仍然每天只睡5個小時,一如既往地參加新的活動和新的挑戰。


想了解黑石發展歷程的朋友還可以去看另一本書《資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成長史》,另外本人推薦另一本書《垃圾債券之王》,不過目前國內只有某寶有盜版印刷書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