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胡文

3月20日,春分。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在毛棉杜鵑花開始綻放的時節,深圳最高峰——梧桐山迎來了可能是史上最強的登山陣容:王石以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創會會長的名義,帶領包括完成“14+7+2”人類壯舉的深圳登協會長張梁、深圳登協副會長曹峻、時代記錄製片人洪海在內的登山健將以及深圳知名攝影家、企業家來到這裡。王石、張梁、曹駿、洪海都有登頂珠峰的記錄,這無疑成為梧桐登山歷史上的一項盛事。

為何要在這個時點攀登梧桐山?王石道出原委:3月19日,武漢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實現“零”增加。這是一個重大標誌,城市生活將從宅家狀態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那麼,擁抱大自然,增強免疫力,進而帶動整個城市恢復活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此外,眼下正是梧桐山的特色花種——毛棉杜鵑盛大開放之際,賞花登山,不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能領略深圳之美,這同樣是一種戰疫。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因此,登山是從杜鵑谷賞花開始的。主產於中國南方的毛棉杜鵑,生長於海拔700-1500米的灌叢之中。經過多年培育和打造,毛棉杜鵑已經成為梧桐山風景區的一個品牌,一株毛棉杜鵑花期一週、整個杜鵑谷花期則達一個月——第五屆毛面杜鵑花會已拉開序幕。當天梧桐山大霧瀰漫,盛開的毛棉杜鵑更顯燦爛,遠觀更是層巒疊嶂、蔚為壯觀。一番風雨之後,落下的毛面杜鵑則是滿地繽紛。一行人一邊賞花一邊拍攝,一邊聽著景區管理人員的介紹。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其實,梧桐山遠遠不止有毛棉杜鵑!”一同前來的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琛當起了導遊。原來,他因為拍攝的緣故,最近半年多次來到梧桐山。他說,梧桐山花木繁多,吊鐘花、紅花荷以及丁香杜鵑都十分好看耐看,即便一株映山紅怒放起來也是動人心魄。梧桐山既是深圳的寶藏,也是都市裡的“詩與遠方”!經此一番介紹,大家都感嘆:以前來得太少了,以後要多來,不負這梧桐美景。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一路上,王石和張梁攀談起來。當年,張梁最初登山時,王石提出了攀登14座的建議。經過18年的奮鬥,“14+7+2”目標已經達成,王石問道:今後有什麼打算?張梁回答說,“14+7+2”既是一個終點,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已經有了新的規劃。

半個小時的賞花之後,一行人移步到好漢坡平臺,開始登山準備活動。中航時尚健康集團董事長王嵐說,運動本身就是有生命和意識的。宅家久了,運動都按下暫停鍵,是時候重啟了!其間,有人給王石遞過一瓶礦泉水。王石婉拒了,返身拿出了隨身攜帶的水壺。他說,2010年拍攝公益廣告時,自己做出了三項承諾:不喝瓶裝飲用水、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一次性飯盒。後兩項都沒有兌現,但第一項10年堅持做到了。在收到日本朋友贈送的一套摺疊筷子及餐具後,後兩項也要繼續做下去。

中午時分,登山開始。1100多米的好漢坡登山道,第一段300米最陡最吃力。一行人中,儘管有登頂珠峰者,也有首登梧桐者。大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登山,張梁、曹駿等不時會作些提醒。王石登山的速度並不快,但腳步很穩,一路沒有停頓,不到半小時徑直到了山頂。稍後,一行人全部到達了“鵬城第一峰”岩石下。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山頂風大霧濃,渾身酸爽使得大家感觸很多。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以及王琛等都是第一次攀登梧桐山。陳勁松說,在2020春分之際登山,給人帶來了許多思考:即在人生乃至事業道路上,怎樣開始新的攀登?曹駿則告訴王石,深圳登協將在市民中徵集票選,選出最值得攀登的“深圳十峰”,讓更多的市民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這個創意好,深圳山多海闊,梧桐山一年至少要登兩三次!”王石說。他回憶,20世紀80年代剛來深圳時,就登過梧桐山,那時一眼望下去深圳滿是田野,如今深圳已變成一座國際化城市,未來還將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2000年,揹著滑翔傘包,從梧桐山上飛起落在明斯克航母。“這次是10年之後再登梧桐山,特意穿上了2005年登山的揹包裝備,就是希望帶動更多的人運動起來,讓城市重新充滿活力。以前從事的運動比較小眾,今後將更加大眾化,比如公園跑步和城市登山。總之,就是要“出圈”,從深圳開始,廣州、揚州等一座一座城市去推廣。

下山則快了許多。下午2點,一行人回到好漢坡平臺,王石突然右腳出了狀況:鞋底掉了!原來,這雙已有10年曆史的登山鞋鞋底脫膠了。就這樣,他一手拿著水壺,一手拿著鞋底,由洪海定格,留下了這張照片。

杜鵑花開,王石梧桐山登高倡言: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


“王石梧桐山上掉底子了!”這次登山,在一片歡笑中結束。


(圖片攝影:洪海)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過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