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石雖磨不改赤——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他曾捨生忘死為救同志而坐牢,他曾為籌革命經費“綁架”生父,他曾在延安向毛澤東、周恩來彙報工作。他雖然不是倒在槍林彈雨中,國家民政部卻為他補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他就是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丹石雖磨不改赤——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背叛家庭鬧革命

劉經三,原名劉炳禮,代號“陶子”,1906年9月3日生於山東省牟平縣黃疃村(今屬乳山市)。他出身殷實之家,性格剛直。1922年入寺山學堂讀書,三年後考入濟南育英中學,畢業回家鄉教學,後隨父親經營藥鋪等生意。曾擔任民國牟平縣教育委員、瑞泉中學董事長等職,1930年又繼承父職,擔任本鄉鄉長。成長路上一帆風順,劉家人也對他寄予厚望。

丹石雖磨不改赤——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瑞泉中學畢業證書

在這樣優越的家庭環境下,子承父業,名正言順地當個“富二代”,也是順理成章,然而,他選擇了另外一條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忘我地投身於革命洪流。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民族危機加劇。國難當頭之際,劉經三“憤國家之危機,恨南京政府之惡劣”,認識到“欲改變國弱民窮的現狀,非走革命的道路不可。”於是,他越發堅定跟著共產黨走救國救民之路。1932年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初,任中共牟平縣委第一任書記。從此,他領導全縣各地黨組織開展活動,多次發動和領導膠東南部沿海一帶農、漁、鹽民同官府鬥爭。到1935年下半年,牟平全縣已擁有共產黨員500多人,成為膠東地區黨員人數最多的縣之一。

老紅軍於儉業眼含熱淚回憶說:1932年秋後一個晚上,在老鴉莊村附近的海邊,自己在劉經三帶領下向黨宣誓加入組織。於儉業沒上過學,以染布為業,劉經三緊握著他被染黑的雙手說:“老於啊,沒有黨旗,咱們就壘三個沙丘插上蘆葦,對黨宣誓吧!”

宣完誓,劉經三對他說:“我老婆姓陶,所以黨內代號是‘陶子’。老於啊,你就以你這染黑的雙手作為黨內代號‘老黑手’,你擔任交通員,負責情報傳遞,與我單線聯繫,你看行嗎?”

“我就想,經三哥有文化,家裡那麼有錢,放著安穩日子不過,冒著殺頭風險到處奔波,不就是為了我們窮人過上好日子嗎?人家的頭比我金貴都不怕,我怕什麼!我於儉業跟定他了。幹革命到底!”

毀家紓難磐石堅

1932年冬,張靜源奉命到牟海地區開展工作,劉經三鼎力協助。劉經三積極到各縣奔走,特委很快就與各地黨組織建立了關係,各項工作也很快打開了局面。

為方便與各地黨組織的溝通,劉經三協助張靜源在牟海交界一座荒廢的廟宇——霄龍寺建立黨的秘密聯絡站,並自籌經費成立了雞鴨公司,以公開經營的方式掩護開展組織活動並擔任經理。聯絡站的主要工作是印刷、下發和保存黨內機密文件,隱藏、分配武器彈藥,以及與各地黨組織進行秘密聯繫。

丹石雖磨不改赤——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劉經三《1936年的危機與我們應有的準備》

為解決黨的經費不足問題,劉經三不惜變賣自己的家產,但是開銷越來越大,怎麼辦?劉經三靈機一動,有了主意。不過,他心裡清楚,父親雖然比較開明,總是開口要錢,他肯定不會不明不白地把錢掏出來。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在確保老人家安全的前提下,導演“綁票”。第二天,家人如期將錢送到,父親當即被放了回來,也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劉經三要錢為了鬧革命,周圍十里八村的人知道後,都感慨他對革命的赤誠,也感慨老父親的開明大義。

1933年10月,特委書記張靜源遇害,劉經三雖然籌劃懲治了兇手,但是膠東各縣黨組織與上級失去了聯繫。在此嚴峻時刻,劉經三發起在文登鄉師召開文登、榮成、牟平、海陽、萊陽、招遠、棲霞7縣黨組織代表聯席會議,研究尋找上級黨組織等問題。7縣代表一致推舉他北上尋找黨組織。

1934年初,劉經三歷經千辛萬苦,去北平、天津等地,終於同北方局委派的特委書記常子健一起返回膠東,使膠東特委得以重生。特委恢復後,劉經三任特委委員。

這年9月23日,劉經三與特委委員張連珠、李厚生同去榮成、威海等地巡視工作,途中夜宿文登縣崮頭集時被捕,他機智地掩護張連珠二人出獄。他落入敵人的魔爪,遭受百般折磨,直到1936年2月出獄。

劉經三遺孀陶展卿老人生前曾回憶說:出獄那年7月份,劉經三接到通知去了延安。去世前曾給老家寫過兩封信,其中說到:與毛公(毛澤東)、周公(周恩來)在一起,經常與周公一起打乒乓球。劉經三離家當天,陶展卿整理他的衣物,發現一把帶七顆星的手槍和黨證,馬上把東西交給了思想開明進步的公爹。

一門三烈不居功

在劉經三的老家,親屬們保存著70多年前膠東區行政公署發給的抗日軍人家屬優待證,上面有三位烈士的名字:劉經三、劉經三的弟弟劉經五和劉經三的兒子劉喜璞。在“是否需要物質優待”一欄下清楚地寫著“不需要”三個字。他一家出了三位烈士,家人卻從不居功自傲,從不向國家伸手。

丹石雖磨不改赤——中共膠東特委委員劉經三

劉經三父親劉岐峰的抗屬優待證

在家風的薰染和劉經三的影響下,劉經五1944年入黨,同年參加八路軍膠東部隊。抗戰勝利後,隨部隊渡海轉戰東北,1947年在四平攻堅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1歲。

劉經三犧牲時劉喜璞才7歲,由祖父撫養成人。雖然很少見到父親,但受祖父“為民請命,報國有志”的教誨,劉喜璞15歲入黨,16歲參軍,歷經戰鬥20多次。1958年因戰傷復發病逝,年僅29歲。

當時抗日政府對每個抗日軍人的家屬都有相應的物質優待規定。劉經三的父親劉岐峰說,革命事業正在艱難的時候,他不需要優待。

當年,劉經三出獄後,曾被不明真相的同志誤認為是叛徒。1937年初,他忍辱負重,幾經輾轉來到延安,重新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後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留延安工作。這年酷夏8月的一天,劉經三在延河游泳,溺水身亡。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人,竟以這樣的方式去世,令人悲痛惋惜,但他革命的傳奇生涯卻將永遠激勵後人,為人傳頌。(來源: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院)

值班總編:張軍濤

複審:王璐瑤

編輯:嶽 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