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奉:赴任敦煌太守的路上有些波折


尹奉:赴任敦煌太守的路上有些波折

墟落幾遷改,歸夢猶循故。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假期出行時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天下動盪,頻繁的戰亂也造就了一批豪傑俊彥,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本篇就來聊聊尹奉,字次曾。

尹奉是涼州漢陽人,案《後漢書·郡國志》,漢武帝初置此郡時名為“天水”,所以《三國志·楊阜傳》才會提到楊阜、尹奉、趙昂等人都是同鄉。在《三國志》中“天水郡”、“漢陽郡”都有提及,說明在漢末三國時期漢陽郡曾將名字改回“天水郡”,而《晉書·地理志》又提到“晉復為天水”,也許是漢魏嬗代後改過名,又將其改回漢陽,在西晉又改名天水。

“武帝置,為天水,永平十七年更名。在雒陽西二千里。”——《後漢書·郡國志》

“天水郡漢武置,孝明改為漢陽,晉復為天水”——《晉書·地理志》

尹奉、楊阜、趙昂三人年少時就已經出名,他們三人都曾擔任過涼州從事。

西晉還有個南陽人尹奉,曾擔任零陵太守、寧州刺史,和這個漢陽人尹奉不要弄混啦。建安十七年(212年),馬超在渭南之戰落敗後,跑去襲取隴西諸郡,涼州刺史韋康在這過程中也被馬超擊殺。

“阜少與同郡尹奉次曾、趙昂偉章俱發名,偉章、次曾與阜俱為涼州從事”——《三國志·楊阜傳》注引《魏略》

楊阜、姜敘、尹奉等人都算是韋康的故吏,他們聯合在一起準備討伐馬超。案《三國志·武帝紀》,趙衢、尹奉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才啟動了他們的計劃,先是姜敘發動叛亂,誘使馬超前去平叛,趁著馬超離去再關閉城門,並且擊殺馬超的妻子、兒子,這也使得馬超只能去漢中找張魯借兵。

“因敕敘與阜參議,許諾,分人使語鄉里尹奉、趙昂及安定梁寬等,令敘先舉兵叛超,超怒,必自來擊敘,寬等因從後閉門。”——《三國志·楊阜傳》

當馬超再次領兵回到涼州時,他被趙昂等人攔在了祁山,並且夏侯淵在收到姜敘等人的求援後,不僅派出了張郃先行支援,自己也領兵出征。最終馬超被逐出涼州,尹奉再次出現時就已經被任命為敦煌太守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顏俊、和鸞、黃華、麴qū演等人在各郡發動叛亂,敦煌郡在太守馬艾逝世後和朝廷之間消息沒有及時交互,直到代長史事的張恭向曹操求援,尹奉才被派來擔任新的敦煌太守。當時張恭之子張就還被黃華抓去,張恭不僅派去前去迎接新任太守尹奉,也出兵攻打黃華所在的酒泉郡,最終迫使黃華投降,尹奉也順利赴任。

尹奉擔任敦煌太守時期循規蹈矩,沒有什麼創新,卻也沒什麼疏漏。在尹奉逝世後敦煌太守之位空懸20年,這才迎來了新任太守倉慈,由他整治了當地豪族,完成了尹奉未竟之事。

郡在西陲,以喪亂隔絕,曠無太守二十歲,大姓雄張,遂以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無所匡革。慈到,抑挫權右,撫卹貧羸,甚得其理。——《三國志·倉慈傳》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