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首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曾對美形成核威脅,現靠運天然氣維生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人民都以為離“和平”狀態更近一步,殊不知各國都沒有真正完成戰後重建任務,美蘇兩大強國又走進對峙局面:冷戰。

提及冷戰,兩國之間確實也沒有過絕對正面兵刃相向的時候,縱使有古巴導彈危機,差點讓全世界都作為“陪葬品”,但最終還是得以平息下來。不過有一說一,當初蘇聯還不算核大國時,也曾遭受過美國的核威脅。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意識到“圖-4轟炸機”不能滿足於自身核彈頭投送任務需求。尤其是全世界的飛機都在朝著噴氣式方向發展後,圖-4轟炸機顯得更加落後。

蘇聯首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曾對美形成核威脅,現靠運天然氣維生

對標當時美國和英國,前者手裡有B-47,後者手裡有3V轟炸機,蘇聯研發遠程新型轟炸機的計劃迫在眉睫。世人都知在這長達近乎半世紀的對峙中,美蘇間始終都是誰都不甘於落後。

換個角度而言,在這44年時間內,美蘇一直都在竭盡所能推動人類科技發展的腳步,“米亞-4”轟炸機就是蘇聯意識到等不及的時候誕生的。可當時誰能料想到,這蘇聯手下第一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後來竟然轉而從事天然氣運輸任務。

蘇聯首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曾對美形成核威脅,現靠運天然氣維生

據悉,當蘇聯軍方有意打造噴氣式轟炸機時,蘇聯諸多飛機設計師和圖波列夫一樣,都不太看好。普遍認為渦輪螺旋槳是保證轟炸機在速度上和航程上最優值的最佳選擇,反觀噴氣式設計難以滿足更遠航程需求,軍方也因此一時間陷入進退兩難局面。不過當一位名叫米亞西舍夫的年輕設計師,將研究報告書遞交後,局勢豁然開朗。

從1948年遞交報告,1951年2月份米亞西舍夫就提交了第一份設計方案,不過這已然就是一份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方案。為通過審核,他先後致信赫魯曉夫和蘇聯航空工業部長,表達戰略轟炸機的重要性。皇天不負有心人,米亞西舍夫的建議被採用,至此蘇聯戰略航空兵被掀開新篇章。

蘇聯首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曾對美形成核威脅,現靠運天然氣維生

兩年時間後,米亞-4成功完成首飛任務。相較於更早一些完成首飛的圖95轟炸機,確實有一定優勢,不過在航程上面確實也未能達到預期的11000-12000公里。所以,想要達到既定目標,米亞-4轟炸機離不開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

武器裝備拓展新型號,部署於不同地方或者是為外貿進行改進,是武器裝備的常規操作。後來設計師們也對該米亞-4轟炸機進行過改進,衍生出4個不同型號,不過都沒有掀起什麼大風大浪。其中最特殊的也就米亞-4B型和米亞-4BM-T “Atlant”兩個型號。

蘇聯首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曾對美形成核威脅,現靠運天然氣維生

其中改進而來的米格-4B型在航程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最遠達13000千米。不過到20世紀80年代,該型號所有轟炸機都一改轟炸機身份,成“空中奶媽”。再看米亞-4BM-T “Atlant”就更有意思了。

明明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結果到最後有一架搖身一變和運輸機搶起了生意。原來當時為讓該型號可以運輸更多的大型零部件,原本的垂尾被取消,換成了雙垂尾。為此設計師也沒少費神,因為飛行控制系統還得重新設計。

再後來它能得以重現藍天,也就是因為運輸天然氣。雖然身份設定被改變,但它依舊為蘇聯航天事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累計執行過超150次的運輸飛行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