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這部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9.5,可能就是因為影片中“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理想生活狀態吧。

修一先生90歲,英子女士87歲,兩人自給自足,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過著平靜但溫暖的小日子。

但有時候我們只看到了美好的生活表面,卻很少關注到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只要還活著,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修一先生是一名建築師,對於城市建築有自己堅持的理念,綠植是他覺得在建築和生活中都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幾十年前他就買下了新村300坪的地,一點一點地建造經營出了他們居住生活的地方,他還帶領大家在後山上種下了很多株的橡樹。

雖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盡力去做就好了。

精神病院重建,請修一先生幫忙設計,修一先生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不收酬勞地答應完成設計稿。

而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份設計圖,並且很迅速,並沒有拖拉。

後輩同事回憶時也有說到修一先生就是這樣的,可以隨時拿起素描本就開始畫圖,拿過去的設計任務,往往隔天再去的時候修一先生就已經完成了設計圖。

對於工作如此,對於生活也是。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將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真正地過到了日子裡。

施肥,修剪,摘取果實,製作果乾果醬···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年齡越來越大,但是該做的事情卻是一點都沒打折。

修一先生去世之前做的事情還是除草,就是這樣的,只要還活著,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生活的百寶箱,是可以滿足我們需求的地方,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英子女士不僅會把收穫的果實變成餐桌上的菜品,甜點,而且還會照顧到修一先生的喜好。

修一先生喜歡吃土豆,英子女士最不喜歡土豆了,但英子女士還是會給修一先生做土豆燉肉,並陪他一起品嚐,每次聽到修一先生說很好吃的時候,英子女士就會很開心。

這看起來英子女士是比較遷就修一先生的,但相比於遷就來說,更應該是一種陪伴和支持吧。

他們婚後的生活並不富裕,面對月工資4萬的修一先生想要買70萬的帆船時,英子女士也只是回了句這樣啊,然後很平靜地覺得得想想辦法。

修一先生總是很喜歡問英子女士這麼做可以嗎,而英子女士也總會告訴修一先生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大膽嘗試,這是好事,去做吧。

這就是家存在的意義吧,無論風雨,我們都可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

他們結婚以後才開始變得無話不談。

英子女士說到了晚年,會覺得丈夫的臉越長越好看了;修一先生說妻子於他而言,是最好的女朋友。

兩人的關係就像酒一樣,時間越長,就變得愈加香醇。

不喜歡拍照的修一先生會在花開的時候給英子女士拍照,也會跟英子女士一起去拍兩人的合影。

英子女士會在修一先生摘果實的時候在下面穩穩地扶住梯子,也會將修一先生做好的小黃牌插在作物旁邊作標記。

修一先生不會跟英子女士去購置食品,但會在買回食物的三天後給店家寫一封簡短但溫暖的信件。

《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這也是修一先生的一個生活習慣,每天基本上都會寫十封左右的信寄出去,有些是認識的朋友,有些是隻有書信往來的朋友,他會跟他們分享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英子女士說女孩子不可以沒有笑容,修一先生去世時,她也告訴自己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這一點。

對於修一先生的去世,影片也沒有做煽情處理,只是像是生活中會發生的其他事情一樣,輕輕地一筆帶過。

其實本也應該如此,所有的事情都值得珍藏,都值得懷念,都值得我們同等的關注與對待。

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不爭不搶,不躲不藏。生活的智慧告訴我們,生活得久了,就越能發現生活的好。

《人生果實》:美好的生活背後總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

人生果實

風吹枯葉落

落葉生肥土

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人生也是需要這樣一點一滴培育經營的過程。

循序漸進,不緊不慢,不急不躁,最終你就會收穫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