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唐朝气度?

气度者,气象风度。能允许气象流溢、风度挥洒,首在开放自由。嗣后自然倜傥。



唐承汉魏六朝之风流,还没来得及僵化,自上而下,宽和自由。李氏马上得国,开国太祖太宗都是带过兵的,所以不文弱。李世民接位时不过三十岁,此人对初唐气质的影响极大。唐初军事强盛,但又不像汉武穷兵黩武。突厥既平,四夷宾服,天可汗的名号掌着,唐自而上下的自信,加上自己又有鲜卑血统,也不僵化不搞种族隔离华夷之防,不教条主义,自然开放。

李唐虽然宫闱混乱,世称“唐乌龟”,但钱穆老师说其制度甚好,至少在中前期,不管天子怎么换,元气不伤。三省六部,三省尤其是中书门下,极重相权和内部参议;天子亦重宰相,唐朝时群臣议事,是有位置坐的,不像后来天子坐着群臣肃立,还要三拜九叩之类。府兵制,不像宋朝厢禁军那么偏废,虽然末年节度使制不力,但至少在唐初,破突厥、平高丽,很是霸道。总体说,唐之政治制度就像他们的窄袖小帽装,比汉复杂,但比宋元之后清明简易得多了。军事至少在初期也够稳。这就自上而下,立了个“简洁明快、强健潇洒”的劲头。

因为制度端正,风骨又开放自由不僵化,所以精神领域也很自由。之前的六朝有些太散,唐是一种有凝聚力的散,于是成了倜傥。孟浩然不做官也能得风雅之名,王维靠诗画与琴也能得贵族青眼,李白从中亚到长安也能有名。岑参、高适、王昌龄们不以出塞从军为耻。因为开放,所以王维李白论起禅啊道啊也可以很萧散不拘泥。

王国维说过段话,大意是,唐人写诗好在不会存着“我要写诗”这劲儿。实际上唐诗虽然冠绝天下,但更多是抒情解怀、友人酬答之物,因无心而自出机杼。其实这个“无心插柳反得自然”的话头,可以推广到唐其他领域。做画,文人画还不兴盛,所以写意少但工;写文章,大家其实都承六朝金粉,写得好华丽骈文(王勃等人),但又想有风骨,于是刻意求古拙(陈子昂、韩柳);民间生活,因为制度稳定而高效,所以巅峰期也“小邑犹藏万家室”,市民生活虽然未必比宋繁华,但自由度算是挺不错的。男女也算平等。教条极少。最重要的还是那俩字:开放。

说彻了,大概是,唐,或者说唐的文人们,是从魏晋六朝的粉堆里,站起来的一个风骨肌肉男。前朝清雅秀丽仍在,所以自然天生丽质不必去追求才情;自身够强健够自信,于是吞吐风云,自然停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