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癮、遊戲癮、手機癮…你為什麼容易上癮?如何戒癮?

這個問題分兩塊看待:


首先,如果在第一部分中,你確定自己沒有上癮,那麼,便不存在戒癮這一說。你需要做的,是從自己出發,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


第一,放下你對手機的戒心,就像當初蘇格拉底擔心年輕人不再口述而轉為用筆書寫,他聲稱這種方式會對讓人不再動用記憶力;就像上個世紀人們擔心電視機的出現會讓人變成不願思考的呆子;手機也不過一個時代的產物而已。


第二,刪除掉你手機裡那些不常用的 APP 。如何界定?如果你覺得有可能會用到,那它一般就用不到。刪除就好了。所謂的不方便,不過是你被現代生活寵壞的藉口;


第三,必須保留某些 APP 或賬號的話,想盡一切辦法讓它不從負面影響你,比如惡意推送、垃圾廣告。能關掉的儘量關掉,能屏蔽的儘量屏蔽。別害怕錯過什麼信息,一般來說,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事情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緊急。


性癮、遊戲癮、手機癮…你為什麼容易上癮?如何戒癮?


其次,如果你確定自己有手機癮的話,剛才我們已經說到,手機和電腦一樣,只不過是一些刺激的載體,要戒不是手機,而是這些刺激本身。


不論你是對不可描述的小片上癮,還是對刷社交網絡上癮(包括但不限於抖音、微信、微博……),還有對某些學習平臺上癮( 是的,有些所謂的學習,不過是浪費時間地緩解焦慮和交智商稅 ),請參考上面一部分,戒癮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再重申一次:


理論上來講,我們應該讓“敏化反應”變得不那麼敏感,減弱這種刺激,同時增強控制力,也就是讓退化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重新復甦。

實踐上來講,有很多人在專業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知和訓練,完成了這一過程,從而脫離“癮”的魔障,而有的人則不然。


在我們發佈的話題中,有的回答可以印證這一點:由於去了山裡,信號不好;由於手機壞了,一直沒有換;由於需要考試,強迫自己不帶手機;嘗試關閉朋友圈一段時間,再打開就沒有多想刷的慾望……


這些都是好的方法,但一旦重新開始繼續之前的不良習慣,一切又都是徒勞。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嗎?


沒有。


戒癮是一個讓大腦重新平衡的過程,這個過程很艱難,並且從不可能一勞永逸。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事情,如果你覺得有,只不過是被生活寵壞了而已。


被生活寵壞的人,遲早也會被生活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