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曾國藩謀略鑰匙之《挺經》(七)

第七章 英才


打開曾國藩謀略鑰匙之《挺經》(七)

【原文】

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錕鋙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魏無知論陳平曰:今有後生考己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當戰爭之世,苟無益勝負之數,雖盛德亦無所用之。餘生平好用忠實者流,今老矣,始知藥之多不當於病也。

【註釋】

①不當:不適當,不對應。

②逮:及。

③閭:這裡指門戶。

④析薪:劈柴。

③器:器重,重視。

【譯文】

儘管有良藥,如果不對病症,效果不如一般的藥物;雖然是賢才,但所幹之事不適合於他專長,那麼還不如去找平凡人來幹。質地堅韌的木樑可以撞開牢固的城門,卻不能用來堵住老鼠洞。強壯的水牛不會捕捉老鼠,日行千里的駿馬也不能守住家門。價值千金的寶劍用來砍柴,不如斧頭好用。三代傳世的寶鼎,用來開墾荒地,還不如普通的木犁。面對具體時刻,具體的事物,只要用得適合恰當,普通的東西也會產生神奇的效驗。否則哪怕是由錕鋙山所出之鐵也造不出寶劍。所以世人不憂慮沒有人才,而憂慮使用人才的人不知量才適用。魏無知在評論陳平時說:“現在有個年輕人,很有孝德之行,卻不懂戰爭勝負的謀路,您該如何用他呢?”當國家處於戰爭時期,如果一個人不懂戰爭勝負謀略,雖有高深德行也沒地方應用他。我生平喜歡用忠實可靠的人,如今老邁了,才知道藥物雖很多,卻也有治不了的病。

【原文】

無兵不足深慮,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鬱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出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嘆者也。默觀天下大局,萬難挽回,侍與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養幾個好官,以為種子。


【註釋】


①舉目斯世:舉目當世。

②攘:這裡指爭利。

③亟:立刻,馬上。

④貪饕出縮者:這裡指暴虐貪婪善於鑽營的人。

③果驤首而上騰:佔據高位而享受富貴。

【譯文】

沒有軍兵,尚不足焦慮;沒有糧餉,也不足痛哭,只有舉目當世,想求得一個見利不爭、義字當頭、忠誠耿直的人才,不能立即得到,或者僅得一個,卻又因地位卑下,往往因此抑鬱不舒,受盡挫折,終至罷官死亡。而那些暴虐貪婪善於鑽營的人卻因佔據高位而享受富貴,受人尊重,健康長壽,直至衰老,這是真正令我慨嘆無奈的事啊!靜觀天下大局,這種不平之事萬難挽回。而我們所能夠勉力去辦的,就是儘量重用一些正人君子,培養幾個好官,作為變革時事的種子力量。

【原文】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鍊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強成,名可強立。董子曰:強勉學問,則聞見博;強勉行道,則德日進。《中庸》所謂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強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見用於世,而乏才用之具。誠能考信於載籍,問途於已經,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勉之又勉,則識可漸通,才亦漸立。才識足以濟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註釋】

①功可強成:功勞可強迫威逼而使之成就。

②名可強立:聲名也可在強迫威逼環境中立起來。

③人一己百:他人知曉一件事,自己要知曉一百件。

④人十己千:他人知道十件事,自己要知道一千件。

③乏:缺少,匱乏。

【譯文】

天下沒有現成的人才,也沒有生來就具有遠見卓識的人。人才大多都是勉力堅強磨鍊出來的。《淮南子》說:功勞可強迫威逼而使之成就,聲名也可在強迫威逼環境中立起來。董子說:努力做學問,所見所聞就會廣博;頑強地尋求真理,道德修養就會日益進步。《中庸》裡所說的他人知道一件事,自已要知道一百件。他人瞭解十件事,自己要了解一千件。就是要勉勵自己多付出功夫。現在入們都企盼為世所用,卻缺乏社會需要的才能謀略。如果真正能從古代典籍中得到驗證,再向那些事業有成之士學習,苦苦思索通用於當世的途徑方法,並親身去實踐,檢驗它的成效。努力又努力,那麼就可通達識見,才能也就逐漸培養起來了。才能見識足以有益社會,還用得著擔心世上不知道自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