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做三農自媒體怎麼樣?

扶風獼猴桃大叔


非常棒的想法。

首先可以推廣自己地域的特色農副產品,只有推廣,才能讓別人知道產地特色,甚至還能帶動一方經濟。

糧食是人們生存的根本,可是現在絕大多數出生在城裡的孩子們,連韭菜和大蒜都分不清楚,我們來普及農村種植的多樣性,讓大眾都瞭解,地裡這是啥,有什麼用,成熟後吃哪個部位等等。

農戶我們都知道,其實農閒時在當地很難掙錢的,你做個三農號,農閒時即是修整期,又能創造一定的收益,可以想辦法去發掘當地很有特色的一面,如果找到了,經濟前景又很好的話,那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前些年,很多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工作都不找,直接回老家,代理當地特產,進行網銷,他們有成功創業的,但大多數都因為經營不善,連續虧損到不得不關店外出重謀生計。

但是做自媒體不一樣,你不需要全職投入,只需花上少量的時間,拍拍照片和視頻,文筆自覺不行的,我們就直接口述,慢慢經營,反正也不影響營生,當它覆蓋面慢慢鋪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之後,就能看出它的實際經濟價值了。

共勉之。


一個沒人用過的名字


農村媒體不怎麼樣,還是老農。

不變生生死死日出日落。


民姓生活


很高興回悟空提問回答,現如今高速度發達網絡自媒體就像站在一個峽谷的風口一般,多少農村做三農領域的在農村進行自媒體創業,從而獲得了較為豐厚的贏利。單單就說頭條裡玩的好的幾個農村人:巧婦九妹,歡子,田小鳳等他(她)們都是在平臺出名的,他們都是樸樸實實的百姓,每天堅持發2.4個作品通過拍攝農村美景視頻,農村美食,簡簡單單的日常生活,用自己而又善良的笑容吸引了上百萬的粉絲,發表作品的瀏覽量都高達上億,我感覺做三農領域卻是不錯,可我又不在農村好友們您說呢,歡迎大家收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