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後的後半生

一個80後的後半生

2048

2048年 我的後半生過去了,不再懷念

醫生已經給我下了病危通知,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臨別前夜,心如止水。

孩子,我這一生就這樣忙忙碌碌地走過了,希望你能好好教育你的兒女,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煩躁對待他們。 因為你也會慢慢變老的,也會像老人一樣,希望兒女們對我們好的。

孩子,當你老了,希望你兒女陪伴在你身邊。當你需要照顧的時候,就如你小的時候,我照顧你那樣。

當你老了,手經常發抖,吃飯時常把菜湯灑在衣服上,希望你的孩子別嫌棄你,對你多一些耐心,就如他們小時候,吃飯也經常把菜湯灑在衣服上一樣。

當你老了,走路蹣跚行動不便,也想出去曬曬太陽,就如他們小時候,你用小車推著他們出去曬太陽一樣。

當你老了,說話時常忘記了說到哪裡,於是你把話再從頭說一遍,希望你的孩子能多給你一些時間,讓你好好想想,然後把你沒有說完的話再繼續說完。其實你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其實你只是渴望他們多一些耐心待你。

當你老了,每當夜晚,你的孩子一遍又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時,希望他們不要打斷你的思路,就像他們小時候,你給他們講上百遍小白兔的故事,直到你微笑著進入夢鄉。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你可以傾盡所有,並忍受一切傷痛和委屈,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對於兒女而言,他們也許只是想做一個簡單快樂的凡夫俗子。

願你穿越過人生中所有的疲憊和蒼涼,依然泰然自若。

2038年 孩子去北漂了,我一個人在老家

關於北京,我沉默了,愛過,恨過,哭過,我終於回家了,因為我的下半場疲憊、脆弱又孤獨。

五年前,我回到了雲南老家,孩子一個人去北漂了。

在北京,不論你是假裝生活還是認真生活,你都必須很努力,這樣,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你每天朝五晚十地工作,回家時,你也許會穿梭過半個世紀前輝煌的工體,三里屯老街,喝一口18年的酒。

你也許也會偶爾有個週末,像我當年來北京參觀大會堂一樣參觀鳥巢;你也許會偶爾放個年假,但僅僅能在京郊轉轉。

你現在雖然做著人工智能產業,但是它已經進入遲暮,你如果不擁抱未來,你可能會被未來拋棄。

你現在可能住的不是太好,辦公樓也都是30多年前房地產大躍進時候修的,已經在風雨中飄搖。

你也可能買不起支持火星探測通訊的10G iphone 18的空氣觸屏手機,那你還是用你的8G地球氣象衛星通訊手機好了,畢竟我已經被時代淘汰,跟不上你們換手機的速度,而我,已經失去了隔著屏幕凝視你的能力。

北京離你很近,它就在你的腳下。

北京離你很遠,因為你絲毫感受不到這座城市與你的關聯。

你與夢想的失聯猶如我與你的失聯,斷線的風箏,能否再撐起那些浮華與美麗的夢?

願你的大好時光與你的夢想同在!

2028年 我的前半生過去了,只剩懷念

中年人象徵著柴米油鹽,象徵著重壓下的瑣碎生活。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感情方面的事情,永遠是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知道珍貴。 人類永遠發明不出的兩種物質,一是忘情水,二是後悔藥。

五年前,已為人妻。

五年後,中年單親媽媽。

四十歲了,真真正正死都不敢死的年紀。

北漂的時候,我還記得在一不留神衝過30歲大關的時候,我就開始不自覺地忽略自己的年齡,有人問起基本都是嘿嘿一笑地回答,30多了。

熬到了35歲,還是禁不住家裡的催婚,匆匆忙忙地結婚,再無疾而終地離婚。以為自己可以重頭再來,但現實何其容易?

有時候不服氣是沒意義的,因為身體和潛意識已經不斷地提示自己,好像真的與年輕無關了。

從前也好歹是學校高考狀元,985名校,現在孩子的功課我已經徹底輔導不了了。

為了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我辭去了曾經優越的工作,重新創業,回家已是深夜。孩子很懂事,有時候自己做飯,有時候自己叫外賣,作業就安安境地躺在桌子上等我簽字,不同的是,那些題,我再也解不開了。

從前出去談業務喝酒白酒啤酒紅酒輪番上陣,難受想吐就跑到廁所吐出來,回到桌子上還能大吼一聲,給我滿上。現在兩瓶啤酒下去,只能眼睛發直,舌頭僵硬地說,我可能真不行了。

從前…算了,別說從前了,我的前半生過去了,只剩懷念。

2018年 媽媽多了68根白髮

父母當年響應晚婚晚育和計劃生育的號召,30多歲才生下我,明年她就65歲了。

我和她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在北京,她在雲南,直線距離2586公里。

她有多年的風溼,前段時間愈加的嚴重。她瞞著我住進了醫院,身邊沒有一個人,辦手續,做檢查,輸液全部一個人。我得知這個消息後,閉上眼睛就全是她有些佝僂和蹣跚的背影。我陷入深深的自責與不安中。我請了假,買了機票,飛回家鄉接她到我的身邊來。

我看見她的時候心裡很難受,因為她已經瘦得不成樣子,臉上的皺紋很深,精神開起來也有些萎靡。這與我記憶中的媽媽判若兩人,我第一次感受到時間的力量,令人膽寒的力量。

我帶她在北京的大醫院進行了檢查,慶幸沒什麼惡性的病變。但是我知道,她再也回不到從前我記憶中那個能幹麻利的母親了,所以,當她得知自己病得並不是很嚴重要求回老家的時候,我嚴肅地拒絕了。

我說從現在開始,你必須和我生活在一起,因為你已經不年輕了,因為女兒想讓你過幾年有親人陪伴的日子。爸媽,咱商量商量,能不能不變老。再給我些時間,感受外面的世界。

不光是爸媽老了,你也老了!

尷尬幾乎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維度。

年輕人嘲笑他們油膩,老年人將所有殷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他們身上,小孩子呢,則眼巴巴地等著他們再給自己買一根冰淇淋。

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任性不敢病,職場上還最不受待見。我們都必須承認,和滿臉膠原蛋白的年輕人相比,中年人和他們拼不過精力,老闆卻要支付給你更多工資。

更現實的問題是,你的精力再也不會只屬於一個人,一件事。天平的傾斜呈現某種必然性,無論你選擇將天平的中心放在工作上,還是放在照顧父母上,都會有人替你惋惜,指責你做錯了。你沒有對錯,你只有選擇。

無論選擇哪一種,你都會失去很多。

祝你們都好,願我們都咬牙挺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