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農民的現代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最終落腳點和關鍵評價指標。農民的現代化首先在於“富”,讓農民生活富裕,是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方略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具體運用。


「參考」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經濟新常態下農民增收面臨的諸多挑戰,周潔紅教授等認為這不僅折射出依靠工業化、城鎮化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能力遞減的問題,更暴露出農業產業基礎條件薄弱、資源要素約束趨緊等農業農村發展內部問題:一是基礎設施硬短板與利益聯結軟短板並存,農業農村產業點狀創新尚需串珠成線才能真正實現新動能接續。二是成本抬升與資源約束擠壓傳統農業利潤空間,質量安全與農業品牌根基需築牢才能助推生態高效農業突破價格天花板。三是制度改革滯後與鄉村治理能力不足阻礙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盤活,持續性制度創新與建設基層服務型組織方能激活市場要素。四是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單一與鄉村產業扶持政策監管不力制約政策效能提升,政策協調性與系統性尚需進一步提升才能撬動農業農村產業升級。


「參考」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實現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的平衡發展,關鍵在於改變現有農村產業發展中 “人、產分離”的思維,以產業數字化改造和制度改革為雙重動力,推動以“人”和“產”的有機結合實現 “產業發展生態化”與 “鄉村生態產業化”。


(1)以數字化引領農村產業、農民生活與鄉村治理轉型升級。補足農村信息基礎短板,軟硬結合加快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加快智慧農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農村電商、雲農場、冷鏈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定製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消弭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民生活數字化。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提升村民利用數字資源、數字工具的能力。實施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工程,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與基層服務組織建設。


「參考」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2)以綠色、精細、品牌為目標,提升農業的效益空間。推動農產品安全智慧監管,強化農業品牌管理。強化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預警,推動智慧監管建設。強化認證主體信用信息與產品信息的披露,支持和引導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加大農業區域公共品牌的培育和推廣力度。發掘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賦能綠色優質生產。優化產業佈局,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產業佈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系統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提質增效。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三位一體”農合聯實體化運作。


(3)以激活要素活力和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為導向,深化農業農村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探索多樣化的土地經營方式。全面推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村集體經濟利用閒置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重點用於鄉村公園、農(文)旅產業等項目建設。穩妥推進村集體資產確權和股份制改革,確保資產增值與農民增收。明確村集體在宅基地監管中的主體性作用,在宅基地退出補償中引入收益分享機制。推動激活農村要素與促進城市資本下鄉高效對接,引導城市資本、技術、人員合理有序進入農業農村。


「參考」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4)以提升農業保護政策整體性和協同性為導向,完善鄉村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優化政策體系設計。充實發展綠箱補貼政策,組合利用政策工具。探索政策性保險和商業險保險聯動的農業混合保險機制。加快支持保護政策創新,構建統一協調機制。以內外圍相結合的雙層治理模式構建新型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強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和市場調控政策等內圍政策支撐,完善相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地整備建設等協同配套體系等外圍政策。加強項目資金的動態監管,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完善內部審計、交叉審計、第三方審計相結合的監督審計制度,探索建立社會監管機制。推進關口前移,強化源頭監管,有條件地加大鄉鎮街道的監管權重。


責任編輯:宋昀書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尊重原創,轉載請後臺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