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大趴一樣的北京臺春晚

開工第一天,同事、朋友們又一輪互相拜年,同時也交流著春節的種種體驗和感受。因為我在春節期間寫了一篇看央視春晚的博文——《有溫度的2019春晚小品》,就有朋友推薦我有空再看看北京臺春晚,她說:“我覺得北京臺春晚更好看,更有溫度呢”!

如今看電視基本只看紀錄片的我,看大年三十的春晚,也純屬跟家人一起履行下儀式感,北京臺春晚還真華華麗麗地錯過了。好吧,好在電視有回看功能,回到北京臺春晚播出那一天,補個課,也撫慰一下年沒過完(十五才算過完嘛)初七就開工忙叨叨的人和空落落的心。

聽說今年北京臺春晚,很多人是替北京臺擔憂的,北京臺請了這些年名聲大噪的某男星任主持人,但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他的鏡頭要咔嚓掉,而北京臺春晚是早已提前錄製好了的。沒有像其他電視臺一樣在後期上做辛苦的擦除工作,北京臺乾脆把主持人串場取消了。於是,3個多小時,節目連著節目,流暢清爽,用網友的話說,無縫銜接,都是乾貨!

看完整場晚會,感覺就像參加了一個家庭大趴。設計巧妙的浸入式舞臺,延伸到觀眾席,讓表演者更方便和觀賞者互動,更有親和力。演員、觀眾很多都是舉家而來,而且都是穿新衣戴新帽,很喜慶的模樣,也讓現場的氣氛特別熱烈,倍兒有紅紅火火過年的感覺!特別是在晚會現場,舉辦了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情景劇《我愛我家》的25週年聚會,當年的演職人員帶著家人孩子,來到現場,多年未見重逢的驚喜,化為深情的擁抱和喜極而泣,丹丹媽媽還掏出一大摞大紅包,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場面非常感人。一起回憶《我愛我家》相伴的往昔歲月,觀眾們也觸景生情,或是展露笑顏,或是擦拭眼角的淚。緊隨《我愛我家》烘托出的融融暖意,北京最美家庭的代表家庭也攜手走上舞臺,他們相濡以沫、共擔風雨的真實故事,更加升華了“家”的主題。

春節家人相聚,會一起包包餃子下下廚,吃飯喝酒談天說地,北京臺春晚把這個場景搬上了舞臺,讓舞臺呈現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在百姓生活中,過年時,有的家庭還會即興組織自己的聯歡會,小輩們的才藝表演彙報演出,往往把這種歡聚推向高潮。北京臺春晚也把這樣的場景再現在更大的舞臺上,你會感覺表演的不是明星偶像,而就是身邊熟悉的親朋好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丹丹媽媽的兒子兒媳,霍思燕一家三口,用真情演繹的《你是我的家》、《親親我的寶貝》吧,把家的溫暖,愛的純粹都傳遞給了觀眾。

家庭大趴,在溝通交流中,最終互相啟迪和影響的還是那些共同的“三觀”,為人處世,立身之道,都在不經意間接受、領悟,交融和契合。郭冬臨等人的小品《成全》,讓與人為善、成人之美的“好人”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激賞。馮鞏等人的相聲《今天倍兒爽》表達了社會對誠信的呼喚和重視、保護。林志玲、宋小寶等人表演的小品《心裡有數》,讓我們認識到人和人之間沒有天然的差距和隔閡,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可以互相真誠地交流,彼此鼓勵和溫暖,大數據冷冰冰,而那些真實、自然,更加可貴,更加可信,更加可親。韓童生、常遠的小品《頭頭是道》,講述了一個父子兩代理發匠,從開始老手藝和流行新潮的衝突,到最後互相欣賞認可,達到握手言和、共生共贏的有趣故事,生動演繹了父子情深。這些作品,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千家萬戶,親切可感,溫暖如春。

可以說,北京臺春晚的看點、亮點有很多,從收視率看也是人氣最高。我想,也許大家和我一樣的心態,年復一年看各臺各種春晚,免不了產生審美疲勞,相比看別人演節目,參加一個家庭大趴的體驗或許更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