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独白02】“独白”是本号今年推出的新栏目,邀请一线媒体记者采访体育明星、体育产业从业者,以第一人称视角看不一样的风景。第二期的讲述者是一位次级联赛俱乐部的管理者,如果你熟悉中国足球,你应该知道他是谁。


特约记者丨陈葳

图片丨来自网络


“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1994年我作为小球迷开始看甲A联赛;2005年第一次以工作人员身份经历了职业联赛的完整赛季;2014年延边队中甲降级;2015年延边队升级中超;2018年从延边到梅州;2020年广东华南虎俱乐部解散。人到中年,终于成为北漂……


作为中国职业足球这么多年发展的亲历者,我还想说一些关于中国足球俱乐部的事情。中国足球从没钱到有钱,再到现在紧缩银根,确实不容易。有钱的时候我也是当事人,没钱的时候我也经历过,有钱没有让中国足球好,那么没钱呢?


我虽然是汉族,但出生在中国“足球之乡”延边,从小为了现场看联赛,翻过体育场围墙,当过著名的“树挂”,也曾因偷带瓶装矿泉水被保安拎出过场外……总之这些事我都干过。作为小球迷,我经历了甲A时期的火爆,深深被足球运动的魅力吸引,高考时第一志愿毅然决然地填了体育管理,毕业实习时出奇顺利地进入了主队俱乐部工作。


在延边队,我因自己年轻又有热情,很快熟悉了除财务和后勤以外的所有业务。开始那几年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只能用混乱来形容。延边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就是专业体工队加上商业赞助,没有任何职业俱乐部的规范,甚至比赛服都没有LOGO。


实际上,延边队就是延边州体育局的一个下属单位,只是那时候叫“足球俱乐部”而已,别的俱乐部一把手叫“总经理”,这里叫“主任”。运动员更是不了解转会规则,自己都没见过工作合同,给多少钱拿多少钱,联赛踢着都随时可以换外援。


当时延边俱乐部踢中甲一年的运营费用也就五六百万,靠着政府不多的补助再卖几个队员,经费就解决了,大部分队员都是小几千块的工资,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上班族。联赛管理的不规范,运动员的低收入,让那几年的联赛充斥着假赌黑,混乱不堪。延边俱乐部的负责人一年一换,谁能带来赞助商,谁就来做俱乐部的主任,工作毫无计划性和延续性,更不用说发展了。

2005年到09年是中国足球最混乱的时期,这期间进入专业青训体系的队员就是1995-2001年龄段的队员,现在根本顶不上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老队员还能在一线队站住脚的原因。


“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现在国家队的水平就是过去10-15年青训工作的成果体现。随着94年职业联赛的开始,体工队的取消,我们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就一年不如一年,水平一届不如一届。尽管现在重视了,这也要几年之后才能看见成果,但能恢复到什么样子?我个人感觉能恢复到过去体工队的水平都算是很好了。


随着足坛扫黑风暴结束,恒大带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投资进入足球市场,改变了各个俱乐部的生存状况,足协也越来越规范,有了注册转会管理规定,俱乐部准入检查。在中国足协政策的规范下,延边足球终于形式上的职业化了,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高层也开始重视足球工作,整个足球环境都逐渐向好。


延边也迎来了一位从北京下派到延边锻炼的副州长主管足球工作。他本人亲自出面过问俱乐部的情况,并牵线促成了与富德集团的合作,才有了延边足球后面的故事。可能是苦日子过习惯了,延边足球突然有钱了,我却不适应了,看着他们大把向一线队撒钱,我的心都在滴血。我的离开与理念不同有关。


“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离开延边足球后,在大学同学的牵线介绍下,我来到了广东梅州市的梅县铁汉生态俱乐部。其实1956年当时的国家体委一共命名了两个“足球之乡”,一个是北延边,一个是南梅县,我觉得在这两个地方都工作过是很幸运的,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两个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两地都有着浓厚且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经济原因让足球人才流失严重。而这同样也是中国足球群众基础最好的辽宁省所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其他俱乐部挑走了。


梅县铁汉的投资人尽管事业跟足球没有一点关系,但在“足球之乡”的环境中长大,对足球运动是有情怀的。老板初入职业足球,花了很多冤枉钱,交了不少学费。当一切刚步入正轨,又遇到了自己企业的资金问题,空有家乡情怀、足球热血是带不动职业足球的,后来就是大家了解的那样了。


我知道现在足协比较头疼一些小俱乐部的生存问题,因为他们害怕联赛打到一半后俱乐部爆出欠薪,这样对于中国足球本身伤害实在太大了。现在联赛参赛球队名单一直处于难产中就是在考量各个方面的指标。首先需要保证生存下去,然后再想别的。你看看去年参加中甲、中乙的俱乐部有超过10家退出了,基本都是小俱乐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竞赛体系有出现塌方的危险。


很多不是这个圈里的朋友都问我,中国足球这些年为什么钱多了之后搞成这个样子?其实这是一个体系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中国足球需要钱,但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才能发展好吗?国外很多常年混迹低级别联赛的小俱乐部是怎么生存百年的?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延边足球是最差钱的,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为球队没钱,吉林省最大的报纸——《新文化报》在2009年还专门呼吁过捐款。后来我离开俱乐部时,仍然留着的那台打印机就是球迷捐款买的。(如今我听说《新文化报》也要黄了,这个确实有些尴尬。)


钱是俱乐部必须要有的,我过过延边的穷日子,那时候没有钱,球队去客场比赛,延边的吃住都是最便宜的。富德2016年正式入主后,球队有钱了,怎么花钱和怎么花好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


这是很多投资足球的老板们没想好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足球是一个事业,还是一个企业?现在搞足球的企业哪一个是盈利的?他们为什么不能盈利?一个总是在赔钱的企业,你为什么还要一直投入下去?老板一直有钱是可以的,但老板缺钱了怎么办?


企业投资足球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这个目的能否长久满足决定了投资人能否长久投资俱乐部。当时,富德来到延边时,其目的可能是维护好政府的关系,取得延边的市场资源。当这个目的得不到时,为什么还要继续投资?


如果通过俱乐部的努力,通过职业足球联赛的平台,将富德的保险引入到体育产业中来,定制一些职业运动员的保险、场馆险、赛事险,让富德保险成为国内专业的体育保险公司,这样的话我想富德保险不会轻易放弃延边足球。怎么给予投资足球的企业回报?主管部门不能像过去一样给它们批一块地或者给点钱就完事了,其实应该给它们绘制一个发展蓝图,让事业可持续发展。可是,这些现在没有人做。


俱乐部的生死在投资人,投资人没兴趣了、没钱了,俱乐部也就亡了。还有一个办法能让投资人长期有兴趣投入,那就是俱乐部本身能赚钱。这就需要我们用市场的办法避免长期赤字,要量入为出,先做有收益又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用自己的场地和教练资源做足球培训,进行场地租赁,向社区、学校推广足球,带动整个地区的足球运动发展,既有收益又有意义。有了收益之后,再由低到高地参加职业联赛。这个过程可以发展球迷换来门票收益,发展青训换来转会收益,通过品牌宣传推广带来商业合作伙伴,由小变大直到收益撑得起你去打职业联赛,形成良性循环。这才应该是职业足球俱乐部从0到1的过程。


“当中国足球只从钱这方面找原因,一切就变得危险了” | 独白


不得不说,现在中国足协正在做一些正确,但短期内又看不到成果的事情,比如强制要求有基地、梯队,规范俱乐部名称,鼓励股份多元化等政策。这些都是倒逼俱乐部理性投资,规范运营,避免投资人的短线行为。


基地就像是职业俱乐部的家,家都没有怎么谈稳定和发展?中乙俱乐部连个梯队都没有,只能砸钱买队员换取短期的成绩效益,能长远吗?没钱了能不欠薪、不退出、不解散吗?


我相信,现在中国联赛面临的问题,只是改革、规范带来的阵痛,是为前几年的非理性投资埋单,大浪淘沙,真正懂得如何长远发展的俱乐部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今后破产解散的俱乐部会越来越少,我们的联赛会逐渐走出阴霾,越来越稳定。


最后,我还呼吁一下整个社会在意识上要有所改变,对于现在的中国足球不能指望他们迅速提高。国家队靠归化进了世界杯,那么归化球员退役后怎么办?事实上,我挺同意当年高洪波当国足主教练时说过的话:“中国足球未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

当下国家队成绩是前些年青训结下的果,现在做的事情是为十年后的成绩而努力,这就是足球规律,要尊重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