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會中看到了什麼

這兩年,舉辦跨年演講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也成為一部分人跨年的選擇。


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跨年演講品牌,當屬《羅振宇時間的朋友》《吳曉波年終秀》


說實話,前兩年我既沒有去現場,也沒有看直播。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偏見和短淺的認知,所以刻意錯過。


從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會中看到了什麼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


但今年,我嘗試看看現場直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這兩個演講品牌能堅持並做到現在(羅振宇打算做20年),還有許多人看,一定有它受人喜歡的道理


2、通過已有的途徑,站在運營的角度看看別人是怎麼做演講的,怎麼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活動。


比如前期預熱、售賣、演講、品牌、媒體合作等等,整個流程完全值得學習和借鑑。


3、試圖去獲得一些新知識、新啟發。畢竟人家是一個團隊,一群聰明的人來做一場演講,總不是來摸魚的。


帶著這三個問題,我把羅振宇時間的朋友和吳曉波年終秀都看了一遍。


必須肯定整個分享很精彩,而我觀看之後,也有一些個人的收穫和想法,想和諸位聊聊。


01

不抱怨,帶好頭


在沒看之前,我腦海裡面的做了一個潛意識的誤判。


今年的跨年演講,他們應該也會說:2019年經濟形勢、大環境等如何不好,2020年應該會更艱難,更不容易之類的言論。


之所以有這樣的預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媒體從2019年9、10月份開始,就不停的在傳播著諸如此類的衰風喪語。


包括2020年新年伊始,此類文章還是屢見不鮮。


我認為他們也會和大部分媒體一樣,販賣焦慮。


但事實證明我完全錯了,而且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為2019年做了一個好結尾,也為2020年開了一個好頭。


要知道現在許多主流媒體,還在忙著盤點2019年各領域的企業死亡名單,報道各種企業裁員、員工失業事件,宣傳2020年各種危機與不安。


不分好壞的,只為吸引眼球,作惡式的販賣著焦慮。


在我眼裡,兩位老師算是公眾人物或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能有如此的認知和行動,做了很好的榜樣。


而且我也特別反感一直販賣焦慮的人,或者說總是抱怨的人。


我在過往的工作中一直有也遇到這樣的人,每天幾乎都在抱怨,給小組成員傳播負能量。


說這個活動不能做,那個商家不配合,這個商品賣不動等等。


這種行為極其不好,作為團隊領導,夥伴要少抱怨,也要遠離經常抱怨的人。


02

焦慮是對的,但別瞎焦慮



一定會有人說,我難道說點事實都不行嗎,都有錯嗎?


你們難道不願意面對真相,自我麻痺嗎?


當然不是,直面問題是應該的,但不能刻意的把問題放大。而且只說問題,沒有解法。


何況,許多事情遠沒有那些沒經過深入分析和提供事實依據的媒體,說的那麼嚴重。


以吳曉波年終秀的一段數據為例:


宏觀經濟層面:去年 60% 的經濟學者對經濟是悲觀的,今年這個人數已經減少到了 34%。


再如2019年,經濟學者認為 A 股會上行的佔 33%,持平的佔 33%,下行的佔 20%。


而 2020 年,經濟學者認為 A 股會上行的佔 58.7%,認為持平的佔到 33.3%,加在一起超過 90%。明年的 A 股市場大概率是值得期待的。


除此外,今年還有許多行業、企業,都在“逆勢”增長。


順便再說個邪惡點的想法,也是上次和一個賺錢朋友聊到的。


今年有許多人都說,做自媒體不能再做了,做短視頻已經晚了,做直播錯過時機了,做抖音帶貨一定虧損。


其實,那些說這些話的許多人都賺的盆滿缽滿,他只不過是不想讓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這個行業罷了。


誰賺錢的時候,大聲告訴你,這個地方有錢賺趕緊來呢?


所以,少點焦慮,看清事實。


03

機會永遠存在,但機會永遠變化


一部分人抱怨沒機會是對的,但也活該。


永遠不要抱著靠山養老的想法,沒有常勝藥方。


a、平臺變了,內容沒變


最早做公眾號的那批人,的確賺了不少錢。而當時打開率,閱讀量、關注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


但是隨著微信公眾號改版,短視頻等新平臺的興起,中腰部的許多公眾號不吃香了。


但這你能怪誰呢?


其實,用戶、讀者對於內容的需求沒有變,甚至是增加了。


但是用戶對於內容的形式,平臺發生了變化。你為什麼不抓住機會,做抖音,做快手呢?



b、做電商真沒機會了?


再如,許多商家都在抱怨淘寶電商難做了,貨賣不動,賺不到錢了。


但是為什麼淘寶、拼多多、京東每年的交易額都在增長呢?


今年雙11、雙12淘寶的交易額都再創新高?


到底是你不行,還是行業不行?


許多商家只盯著淘寶,淘寶做不起來的時候,就沒有想著做小紅書,做抖音,做快手。


甚至連去學習,交交學費的勇氣和行動力都沒有。


你既不學習,也不花錢請專業的人,怎麼賺到錢呢?


如羅振宇提到的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成立不到3年時間,就成了美妝TOP1的品牌。


它如果一開始就只盯著淘寶,一定很難,花錢買直通車做各種動作,也許都很難冒出頭來。


但完美日記利用小紅書種草(已累計投放了數萬篇日記),公眾號投放(近萬個公眾號),抖音快手(賬號數百萬粉絲)等渠道的聯合推廣,成功助推完美日記登頂。


c、人挪活,樹挪也不一定死。


還有以前傳統的微商,都抱怨不賺錢了。


但是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許多微商朋友都紛紛轉型成了許多社交電商平臺的團隊長,開啟了新事業。


或成了各種短視頻、直播賣貨平臺的領頭羊。


從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會中看到了什麼


再舉個自身例子,我和朋友在百腦匯弄了個賣各種手機電腦的數碼小檔口。


按照常理來說,如今電商平臺這麼多,還整天做活動,哪裡還有客流呢?


的確,在線下市場一天見不到幾個客人,甚至週末六都很難見到。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意,這一年我們服務的客戶、交易額反而增多了。


因為我們都把顧問留在了微信裡,通過老客戶介紹,又把新顧客加到了微信裡。


所以,許多時候,一定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你不能只盯著跌的方面,而要看看什麼地方漲起來了。


機會永遠存在,東邊不亮西邊亮。


順便提幾句,為什麼我們還要在線下開檔口呢,至少也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總有用戶會選擇去線下,更有信任感,他們消費力也很強,我們還能附帶著做其他的推薦。


二是用戶線下能看樣機,能當面問,一次性做各個品牌對比,更容易成交。


三是許多二手及其他附帶業務,線下開展更方面。比如我賣手機,也可以去拿貨賣戴森的吹風機。


四是能第一時間知道市場上最新最真實的價格、新品等走向。比如今年的airpods 3,價格漲跌了很多次,最高超過了2400元。如果不在市場,就一定會錯過很多。


那些整天和你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能的,一般都沒賺到幾個錢。而那些真正賺錢的人,都在默默努力行動找機會。


04

永遠不存在簡單賺的錢


前不久,某大佬說了句,2020開始已經沒有簡單賺的錢了。


這句話,給許多人帶來了錯誤的認知。


難道在2020年以前,就真的有簡單賺的錢嗎?


a、簡單是相對誰而言


凡是和你說某某事情很簡單,能賺錢的。


要看清楚是誰說的,且又是對誰說的。


比如讀書時,你問班上學習最好的同學一個問題。


在他的眼裡許多問題都是很簡單的,很容易得分的,所以對於他來說是簡單的。


如果他告訴你,這道題你也可以做,至少他認可你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天真的以為真的存在不動腦子就能賺到的錢,哪有這樣的好事情呢?


別人口中說的簡單事,簡單的錢,可能是別人已經在這個行業中摸爬滾打十幾年了。


b、做自己專業的事情


所以,再簡單的事情,如果你不專業,不懂,都是很困難的。


就像我寫作的時候,有許多人來問我是怎麼排版的,這些在我眼裡就是屬於基本常識。


多花點心思做自己專業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結合羅振宇所說,許多人靠運氣或實力賺到的錢,都會在自己不專業的領域虧掉。


要賺錢,唯有努力、發揮所長。


也正如吳曉波所說的,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都是以無比的勤奮為前提,要麼是血,要麼是汗。


05

越焦慮,知識就越貴


我想說,任何時候做教育都不晚,知識永遠值錢。


a、讓自己更有價值


以前做新媒體,只需要負責微博,微信。


現在,你可能要會拍抖音、快手、寫小紅書,還可能是youtobe。


你只有掌握越多平臺的玩法,資源,你才能在大家都焦慮的狀態中脫穎而出。


多學知識,多掌握操盤技能,一定會給你表現和賺錢的機會。


b、做教育永遠有機會



淘寶從興起到現在,每天還有人在學習怎麼上淘寶開店,投放,設計等等,這些電商課程到現在還在熱賣。


隨著拼多多、萌推、雲集等社交電商、社群電商、淘客電商平臺興起,又有人四處求學如何做社交電商和社群。


從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會中看到了什麼


還有短視頻、直播、新媒體等各種各樣的新平臺出現時,各種短視頻、直播的課程又大受歡迎。


這些新的細分的領域都有機會,何況其他的領域呢?


如果你一來就想賺幾個億,做幾十個億平臺夢的,可以忽略這點。


對於那些想做個幾千萬,賺個幾十萬,幾百萬的朋友,完全可以在各個細分領域找到教育的可能性。


提兩個小點,快手上有人教別人如何寫字(鋼筆,毛筆),如何演講的課程,一年都能賣出幾百萬。


06

創造新品牌


記得早在2010年左右,就有人說現在做淘寶沒有機會了,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大家可以看看,許多淘品牌都是2010年以後成長起來的。


還有,當線上電商火熱的時候,也有無數人鼓吹線下實體店會消失,會大批量倒閉。


但是,從淘寶到京東,從蘇寧到國美,都在線下不停的開店。數碼店,小吃店,菜場,小超市等等。


a、新渠道催生新品牌

淘寶不行,不代表拼多多不行,不代表京東不行。


抖音不行,不代表在快手不行,在社交渠道不行。


隨著快手,抖音,淘寶直播等新渠道的興起,誕生了許多快品牌,抖品牌。


我認識幾個朋友,他們團隊只在快手渠道做面膜、做鞋子,每年的交易額至少有幾千萬。


還有一個朋友只給代理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供水果,一年也能很輕鬆的做幾千萬。


這幾年的阿道夫,紫米麵包,酸辣粉、凍乾粉就是典型的微商渠道品牌。


再拿自媒體為例,各位仔細去想想。


微博火的時候,有各種微博大V,出現了各種每天教你XX的微博營銷號。


等微信公眾號火的時候,就出現了無數個教你美妝,理財,健身的微信號。


隨後再轉移到小紅書、抖音、快手,B站,依然還有這些重複的內容,但是也都不影響這類自媒體號的誕生壯大。


另外,每一個新平臺興起的時候,都有不一樣的大V?


公眾號出現了視覺志,抖音走紅了代古拉K,頭條誕生了李子柒,快手孕育了散打哥。



而他們本質都是做內容創作者,只是平臺、渠道不同罷了。


那麼下一個平臺出現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必然出現新品牌,新大V 呢?


b、新人群催生新品牌

從人群的角度來說,有95後,00後;從受眾來說有直播用戶、二次元用戶;從收入來說2020年即將邁入小康社會,大家收入越來越高,有錢人也越來越多。


針對95後,00後,有二次元品牌,有漢服品牌。淘寶上有家店叫“十三餘”,專門賣漢服的。店鋪目前粉絲數有302萬,和2018年相比,一年時間店鋪粉絲增加了200萬。


1994年出生的小豆蔻兒,既是這家店的創始人,也是知名的漢服視頻博主。


針對短視頻、直播用戶,有美妝、服飾新品牌。


針對外賣平臺用戶,有猛男的炒飯,二十五塊半。其中誕生於杭州的外賣品牌—猛男的炒飯,短短四年全國開店300多家,一年賣出1.2億元炒飯。


還有完美日記、鍾薛高、HFP、小熊電器等,從食品到美妝,從家居到線下飲品,各種針對不同用戶的新品牌層出不窮。


據淘寶數據顯示,2019年淘寶新增了2000多個淘品牌。其中TOP5的行業分佈是:服飾、家居、珠寶飾品、箱包及寵物食品、用品。


c、新技術催生新品牌

智能手環,無線耳機,消費級無人機,也是最近6、7年才逐漸興起的。


但以上任何一個領域,都能找出年銷售過5億的新品牌。


而這些產品、品牌的誕生,前提都得益於技術發展與突破。


僅無線耳機而言,在淘寶、拼多多、京東上,都能找出幾個品牌一年至少賣出100萬件。


各位再看看大件商品,隨著無人駕駛、充電技術的提升,這幾年智能電動汽車少說也有50個新品牌吧。


雖然這些品牌中,也有已經關閉,有些面臨著各種困難。


但是若干年後,一定會有新品牌出現,受到用戶的喜愛。


再來看下智能音響,未來智能語音助手一定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伴侶。


所以,大家目前在生活、工作中的痛點,未來隨著技術的升級,一定會在吃住行遊購中誕生新品牌。


d、新需求催生新品牌

在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是沒有手機殼的,當時只有手機套。


但現在許多人買手機,都必買手機殼,包括買平板。


從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會中看到了什麼


寧波就有一對1994年出生的情侶,靠賣電子產品保護殼,一年賺百萬元,連摺疊屏手機的殼都有。


再比如手機充電領域,就有充電寶、無線充電設備、充電數據線等細分品牌。


在亞馬遜上排在第一位的移動電源,是一箇中國品牌叫Anker。


2018年,一年營收超過52億元,其中超過98%來自海外市場,成為亞馬遜平臺上最大的3C配件品牌。


而在2018年,有超過3億人從淘寶天貓購買了近10億件手機殼、膜、數據線、充電寶這樣的數碼配件,其中80%以上出自天貓。


在天貓上有個數碼配件品牌叫“第一衛”,粉絲超過100萬,靠賣手機殼、數據線,一年銷售10多億。


我之所以舉這麼小的例子,主要想告訴各位兩點。


其一是再小的領域,都可能找到生意的機會。

其二,隨著新產品的誕生,衍生品、配件也有機會。


比如直播領域,服裝、直播架、燈具、話筒等。


以上,是我看了羅振宇和吳曉波跨年演講後,部分的思考。


許多都是很小的點,而他們提到的全球市場、世界窗口、中國紅利、產業升級、大製造,第三代浪潮也有很多啟發,希望後續來分享。


但不管大小,核心的觀點和認同就是,任何時候機會永遠存在,但成功只屬於發現機會並努力拼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