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將軍五進塔里木

王震將軍五進塔里木

“生在井崗山,長在南泥灣,轉戰千萬裡,電墾在天山,”王將軍贈給農一師(即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解放戰爭時期的二軍五師)的這幾句話,言簡意賅地概述了這支隊伍的戰鬥歷程,也反映了王震將軍對電墾戍邊部隊的親切關懷。

在抗日戰爭時期,王震將軍曾率領三五九旅的全體指戰員在南泥灣開荒生產,“自己動手,生產自給”,馳名中外。

一九四九年九月,新疆和平解放。十月,王震將軍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進軍新疆,與新疆起義部隊,伊(犁)、塔(城)、阿(勒秦)三區革命部隊勝利會師。緊接著,部隊立即投入剿匪肅特、建黨建政和生產建設之中。在那艱苦的歲月裡,王震將軍經常深入到各部隊檢查指導工作,和指戰員們一起勞動,激勵、鼓舞著每個同志,很快掀起了生產建設高潮。他號召部隊節衣縮食,支援新疆的工業建設。在各族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起了第一批現代化的工業企業,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九五二年秋天,王震將軍調到中央工作。他雖然工作在北京,與新疆遠隔千山萬水,但他時刻想念著邊疆的各族軍民,在一九六〇年三月至一九八零年十月二十年內,曾五次到阿克蘇地區和農一師視察工作,給當地各族軍民和廣大軍墾戰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震將軍五進塔里木

一進塔里木

一九六零年三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王震將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陶峙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副主席伊敏諾夫、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吳鑑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治部主任王季龍等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阿克蘇地區和農一師塔里木墾區。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在中共阿克蘇地委召開的阿克蘇專區黨政軍機關幹部大會上,王震將軍作了重要講話。在談到農一師時,他說:“農一師從一九四九年進軍新疆,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進軍帕米爾高原,進軍阿里,高舉無產階級專政的旗幟,擁護民主改革,擁護社會主義改革,鞏固國防,維護地方秩序,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忠實於各族人民。不管怎麼說,農一師的成績是最主要的。當然有缺點,要改正。我這裡放一炮,一師在這有特等重要的作用。”

三月二十一日,王震將軍在陶峙嶽、伊敏諾夫、吳鑑群、王季龍等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塔里木河兩岸的生產部隊,他不時停下車子,在新開墾的荒池上、麥田裡察看土壤和莊稼生長情況。當汽車進入十四場(現九團)開荒造田的地方,他從車上下來,和軍墾戰士們一起勞動。在休息時,他接見了曾在烏(魯木齊)、庫(爾勒)公路修建時立過功的“冰峰五姑娘”,聽取了五姑娘之一田桂芬同志關於他們小組栽培棉花情況的彙報。休息後,他到了十四場作業站,察看土壤情況。他抓了一把土放在嘴裡舔了舔,對二總場場長王金山說:“鹽鹼太重,一定要治理好土壤,才能保證豐收。”這時,正在刮地的-一輛輪式拖拉機開過來。王震將軍走過去。駕駛員陳國清同志急忙停住車,跳下駕駛臺,向王震將軍敬禮。他親切地拍著陳國清的肩膀問:“你是哪裡人?”“首長,我是陝西人。”“開車幾年了?”“三年了。”“成家了沒有?”“沒……還沒哩。”陳國清漲紅了臉。王震將軍興致勃勃地登上了駕駛臺,精神抖擻地駕駛著拖拉機在田裡開了一圈。下了機車後,在地頭召集各團場領導開會。他說:“要開荒,要種地才有糧食吃,不會餓肚子。一切要靠自己雙手創造。依靠國家調糧補助是過不好日子的。”

當天下午,農一師在塔河北岸的阿拉爾召開了萬人大會,王震將軍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說:“農一師的同志有來自井崗山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老紅軍,有抗日時期的老八路,有打過將介石的解放軍,有抗美援朝打敗美帝侵略軍的志願軍,也有在帕米爾高原巡邏的騎兵戰士,有新疆三區革命部隊的戰士和起義戰士。你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下,參加生產建設,來到塔里木大沙漠,修了水渠,建了學校,你們已經創造了勝利的開端。相信你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年苦戰,會將塔里木幾千萬畝、成億畝土地開墾出來,將這裡變成我們祖國最大的機械化、電氣化的糧棉基地。”

三月二十二日王震將軍渡過塔里木河,視察了塔河南岸勝利第三總場,回來時又視察了塔里木農墾大學。當時正趕上學校開飯,王震將軍向農大副校長王三同志說:“快拿飯來吃嘛!”這下可把學校的幾位領導難住了,因原計劃是在二總場吃飯,這裡沒有準備,讓客人吃什麼呢?王三同志硬著頭皮說:“部長(當時王震將軍任農墾部部長),稍等一會,我要伙房裡給你們做點好吃的”王震將軍堅定地說:“你們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不要再做了!”於是,王三同志派人通知伙房端來了幾盤鹹蘿蔔絲和兩臉盆玉米麵發糕,王震將軍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其他幾位領導同志也跟著吃了起來。飯後,王三同志簡要地彙報了學校情況並請王震將軍題寫校名。王震將軍向兵團陶司令員和王季龍主任說:“這個學校的方向是正確的,你們要支持!”

當天晚上,王震將軍把王三同志請到二總場,詳談了學校的情況,當即把這個學校定名為“塔里木農墾大學”,揮筆題寫了校名。寫後問王三同志:“你知道‘農墾'二字是什麼意思嗎?‘農墾’這兩個字就意味著艱苦奮鬥嘛!”

三月二十三日,王震將軍到沙井子視察,參加了勝利一總場召開的萬人大會並進了話,鼓勵廣大幹部和軍墾戰士,克服一切困難,實現以農為主的持續發展。

二進塔里木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王震將軍到農一師視察。七月二十日到達師部,當天聽取了師領導同志的彙報。

七月二十一日上午,驅車到勝利九場(現五團),瞭解了這個場的生產發展和群眾生活情況。他要求九場種一萬畝桑樹:要和地方搞好關係,幫助人民公社發展生產,向他們傳授技術。當天下午,王震將軍到一團農場視察,他強調:技術規章要由技術人員定,技術問題由技術幹部作決定。晚上,返回師部,在農一師直屬單位幹部會議上講話。他說:“你們改造了一百多萬畝鹽鹼地,有十多萬畝達到穩產高產。現在要講技術,政治加技術,才能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你們應該多種核桃、葡萄、桑樹。有了桑樹好養蠶。幹部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群眾搞好生產。”

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兩天,震將軍到塔里木河兩岸,視察了十場(現六團)、十四場(現九團)、三總場、十九場(現十二團東半部)和塔里木農顯大學,聽取了這些單位領導的彙報,並講了話。在十場,他下水稻田和軍墾戰士一起拔草。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王震將軍在阿拉爾召集塔北各單位領導幹部開會,他說:“你們在自治區、兵團黨委的領導下,十多年來,在這塊鹽鹼地上做了許多工作,進行了很艱苦地開荒造田、修路、造林等基本建設,流了許多汗,還要繼續椅。”

將軍回到阿克蘇以後,就在農一師師部起草了為在塔里木發展蠶桑生產,動員上海青年支援邊疆建設給國務院的報告。報告經周恩來總理閱後,批給了上海市委第書記柯慶施同志。後來,王將軍打電話把師長林海清和基建科副科長孔令才我到上海,同上海市曹荻秋副市長協商上海青年的動員和安置間題。同年十一月由農一師組成了以幹部科長張文華同志為首的上海工作組,在上海市委的領導下,廣泛地開展了動員工作。從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六年,動員了數萬名上海年進疆,使新疆的軍墾事業,增添了新的力量。

三進塔里木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九日,王震將軍在兵團和農一師領導同志陪同下,再次視察了塔里木懇區。四月二十四日下午,王震將軍在農一師師部聽取了師黨委常委的彙報後指出:“農一師要奮發圖強,人家能達到的,你們也能達到。要抓棉花。全師棉花要搞高產,搞十萬畝,平均單產100斤。糧食也要高產。要增產節約,田邊地角都要充分利用。要搞好生活。”

四月二十五日到沙井子視察。他說:“農一師的玉米、水稻、麥子要搞高產,培養豐產旗幟。”並號召實行計劃生育,提倡青年晚婚。當天,回到師部以後,他當著師領導的面說:“去年師裡沒有育好桑苗,今年一定要育好,完成桑苗兩億株,明年採取定植、密植,十年高產,十年更新。”

四月二十八日上午,王震將軍要秘書汪文華同志打電話叫我拿電報到他那裡去(當時我任農一師機要科副科長)。我急忙趕到他住的房間,將電報呈給他閱,就坐在他對面的一張椅子上,一面靜候拿報,一面仔細地打量著這位身經百戰叱吒風雲的將軍。他身體有些消瘦,但飽經風霜的臉上,顯出剛毅、堅定的神色。他對中央的指示看得那樣的認真細緻。他看完,我將電報接過來一看,凡是重要的地方,他都劃了紅線。當時我想,作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真是日理萬機,能這樣認真看報,深刻領會中央指示精神,確實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啊!

五月一日,王震將軍到九場(現五團)參加了“五一”國際勞動節慶祝大會。他在講話中號召,“把場建成全師新型的現代化標兵農場。”晚上,召集師、場領導和技術幹部座談,說:“九場一定要搞好,搞穩產、高產樣板。要紮紮實實地幹,不放空炮,”

五月四日,王震將軍到塔里木農墾大學視察工作。到校後,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水利大專六四班停止上課,趕往農一師水電站實習一年,並向副校長王三同志說:“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你們為什麼不利用?在實習工地上同樣可以上課嘛。”實踐證明:將軍這一命令下對了,經過不到一年的實習後,學生的勞動觀點、理論和操作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隨同學們下去的老師也深感收穫很大。

王震將軍這次到學校來,說是養病,可是他哪裡閒得住啊!不是聽彙報就是找人談話,由於連日勞累,舊病未減,又患上了腹瀉。即使這樣,只要聽說有人要見他,他就一定接見。有時他實在支持不住就靠在床架上同別人談論問題。

有一天,他找來三總場鄭昌茂場長,指出玉米要窩追肥。這次談話就是捂著肚子忍受著病痛進行的。凡是瞭解王震將軍的人都知道,他胃部做過切除手術,過度勞累就會疼痛。他這種忘我的精神,給每個同志以巨大的戴舞和力量。

王震將軍在塔里木農墾大學“養病”期間曾去共青團農場視察,要求該場同志發揚光榮傳統,大搞豐產。並向二管處(原二總場)的領導同志進:“一定要把糧食搞上去。阿拉爾醫院除了研究醫療、營養與本身工作外,也要組織搞生產。一個人種一畝高產麥子和水稻,一人搞一畝高產棉花。”

五月六日下午,王震將軍回到阿克蘇;在農一師上海青年知識分子代表和師直幹部大會上講了話。他熱情讚揚了上海青年志在四方,積極參加邊疆建設、服從祖國需要的可貴精神,勉勵上海青年要向英雄那祥鍛鍊成長。

五月七日下午,王震將軍在農一師機關幹部大會上說:“一切播種都要嚴格要求質量,不合要求的根本不能播種。今後,一定要重視培養技術專家,又紅又專,發揮技術幹部的力量。”

五月八日,王然將軍召集農一師《勝利報》社的工作人員談話,指出:“報紙是黨的工具,是政治工作的尖兵,要為政治服務。上海青年進疆,給兵團增添了新鮮血液,對上海青年進行管理教育是一項政治任務,要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艱苦奮鬥的教育。報紙要緊密配合這些工作。報導中既要有氣魄,有聲勢,又要活躍,有實效,不要浮於表面,追求形式。報紙工作人員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和基層通訊站密切聯繫。要關心成千上萬的青年在勞動中成長。”

四進塔里木

一九六四年十月三日至十月十九日,王震將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張仲瀚、幹部部副部長楊兆元及農一師師長林海清、政委杜宏鑑等同志陪同下,視察了沙井子和塔里木區的一些團場。

十月三日,王震將軍在農一師黨委會上講話指出:“你們這次會議,要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檢查一下領導的思想和生產工作。”

十月四日上午,王震部長視察了勝利渠水電站。電站工地黨委書記傅兩丙申同志彙報了電站的規模、容量和施工情況。這項工程原計劃在一九六五年“十一”竣工,將軍要求必須在“五一”建成,限定傅丙申同志在十分鐘內召集工程人員商定,並問傅丙中同志:“能不能提前,有什麼困難?傅答:“有幾千立方木料在山裡,無運輸力,還有資金少,水泥少。”王震將軍果斷地決定:“我給你一個汽車連,一星期以內到這裡報到,歸你指揮。”果然,在將軍走後的第六天,新疆軍區的一個汽車連開到了工地。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從山裡拉回木料5000立方,保證了工程順利進行。資金少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水泥少,派專人去關內學習,自己生產水泥。這樣,電站的竣工期由“十一”提前到了“五一”。僅僅用了十一個月的時間,這座電站就開始發電了。

十月四日下午,王震將軍到勝利七場(現為三團)視察,一到七場,不顧旅途疲勞,立即接見了上海青年,並在座談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會後,他發現上海青年中有個既瘦又矮的“小鬼”,問道:“小鬼,你多大了?”小蘆回答:“十五歲”。他又間:“這麼小就到新疆來,不怕吃苦嗎?”小蘆堅決地答:“不怕。”接著,將軍又關心地問:“小鬼,你不想爸爸、媽媽嗎?”小蘆又堅決地回答:“不想。”真的不想嗎?想啊!但他怎能在首長面前顯露自己的“軟弱”呢?王震將軍看出了他的心思,便開玩笑地說:“大概哭過鼻子了吧?”大家轟笑起來。小蘆紅著臉,囁嚅地說:“沒,沒……”將軍拍拍小蘆的肩膀說:“好,好,沒有哭鼻子就好。”這時,他又對身旁的全國植棉能手劉學佛同志說:“學佛啊,我把這個小鬼交給你了,你可要好好地教教他啊。”劉學佛同志連聲答應,然後和劉學佛、小蘆等同志合影留念。分手時,王震將軍又諄諄叮囑小蘆:“你要很好地跟劉學佛學習棉花栽培技術,將來爭取當像劉學佛那樣的勞動英雄。”

回到辦公室,王震將軍又與七場政委王無逸同志談培養、提拔上海青年的問題。他說:“我們要注意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這就像種莊稼一樣,一茬接一茬,要避免青黃不接的現象。你身為團政委,更要注意這個問題。”接著他又問:“你們團有沒有上海青年當連長的?”王無逸同志答:“他們剛來,年紀又輕,再鍛鍊兩年。”王震將軍一聽,批評道:“我文化程度沒有人家高,可十幾歲就當師長,二十幾歲就當軍團長,我問你,你多大歲數當連長?”王答:“二十幾歲。”“對啊,你二十幾歲能當連長,人家就不能當?今後要注意培養他們。”根據王震將軍的指示,七場不久就提拔了一批優秀的上海青年擔任連級幹部。

十月五日上午,七場召開歡迎王震將軍的會議。會議開始前,他問:“應奮同志來了沒有?”應奮同志回答:“來了。”主震將軍風趣地說:“你應奮本是黃浦江邊的一棵小草,怎麼到了塔里木變成一叢紅柳了?”、(因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創作一本小說,定名《紅柳》,該書是寫應奮同志的事蹟,所以人們譽應奮同志為“紅柳姑娘”。)當時,應奮同志羞紅了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下午,王震將軍在辦公室查看七場地圖,問七場領導:“你場近年來開過荒沒有?”張場長答:“我場從一九五六年建場以後,再也沒有大規模地開過荒。”他聽了後感慨地說:“像七場這樣的自然條件,不開荒真是太可惜了。四周有天然防風林,中間有天然排鹼渠。以後要多開荒地,大力發展生產,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說完,他帶著場領導和技術人員,深入荒地,認真跨勘。七場於當年冬季就組織人力、機力投入了開荒,很快開出了夠三個連隊耕種的土地。

十月六日,王震將軍視察了勝利四場(現二團)和一團農場。他要求這兩個團場,大搞農田水利建設,開挖排水渠,立即進行設計,完成渠道清淤之後,組織力量上陣,開始施工。

十月九日,王震將軍到塔里木墾區視察工作。他希望農一師繼續開墾荒地,擴大面積,要發展蠶桑,還要增加機車,發揮機械化的威力。

十月十日到十六日,王震將軍視察了塔里木農墾大學、三管處處部、十七場、十八場、十九場、共青團農場和十四場。他要求各團場努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突擊開荒,同時,要儘量保護胡楊林。在塔木農墾大學視察時,他向全體師生講了話,傳達了中央關於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指示,肯定了塔農大的辦學方針是基本上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的,鼓勵師生繼續把這種學校辦下去,越辦越好。師生們澄清了一些糊塗認識,都感到塔農大是有發展前途的。十月十六日下午,王震將軍在農一師師部召開了師機關科級以上幹部會議。他像當年主持三五九旅幹部會議那樣主持了這次會議。他坐在會議桌的中間位置,兩邊坐的是林海清、杜宏鑑、李正肅、王先文等師首長,我們這些科室領導幹部坐在會議桌的周圍。到會的同志中,有些是第一次參加王震將軍召集的會議,心情都有些緊張。會議開始時,他讓每個同志先作自我介紹:姓名、部門、職務、何時參軍、原來哪個部隊的。當介紹到師司令部生產辦公室副主任劉端同志時,他問:“你原來是哪個部隊的?”劉答:“是三五九旅大光紡織廠的。”王震將軍風趣地說:“當年的紡織工人,現在也管起農牧業生產來了。”說得大家都笑起來了,頓時會場氣氛活躍起來,緊張的心情也就隨之消散了。接著他讓大家先簡要地彙報了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他講話。他首先讚揚了農一師在生產和各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嚴肅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要求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做好工作,在生產上一定要搞好農田水利建設,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鹽鹼化。

五進塔里木

一九八零年十月五日至十月六日,王震將軍到阿克蘇農墾局(現農一師)視察工作。

十月五日,他聽取了阿克蘇地區和農墾局領導同志的彙報,並派隨行人員檢查了沙井子墾區和玉爾滾民族連的工作,十月六日上午,他接見了當年艱苦奮鬥、開發塔里木的老幹部、老標兵。在這次視察時,王震將軍高度讚揚了農墾系統幹部和工人發揚延安精神,同各族人民一道,開發戈璧,興修水利,建設農牧場,創辦工廠,付出了辛勤勞動,作出了貢獻。他希望各農墾團場的同志們,保持和發揚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紮根邊疆,發展生產,在開發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事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王然將軍不顧個人年高多病,在二十年中五進塔里木視察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邊疆備族人民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體軍民戰士的關懷。他那種為邊疆各項生產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而不辭勞苦、辛勤工作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各族人民和廣大軍墾戰士,永遠奮發圖強,在“四化”建設的征途上高歌猛進。

(此文的資料來源,主要是根據農一師史志辦公室徵集的《王震同志在農一師活動情況》,以及一些老同志的回憶錄和我個人對王震將軍的國憶整理,可以說是集休寫作。在此謹向提供資料的部門和老同志致謝—一作者:蔡玉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