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昨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發表了電視講話。這次是自她登基以來,除了聖誕節之外的,第五次電視講話。

前四次講話分別發生於: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1997年戴安娜去世、2002年女王母親去世和2012年女王登基60週年。

可見英國的疫情已經極其嚴重!

在4分多鐘的講話裡,女王用她一貫平和冷靜的氣質,為民眾鼓勁。她說:“這次,我們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努力,利用科學的巨大進步和我們的同理心,來治癒疾病,我們終將成功,並且成功將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聽到這些,我突然想起《國王的演講》,同樣具有凝聚力,充滿人道主義精神。儘管女王的談吐溫柔和緩,卻含有以柔克剛的力量。伊麗莎白二世可稱是傳奇女性,她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可談的故事有太多。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01、可剛可柔,時甜時鹹


兒時的伊麗莎白二世,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有如此傳奇的一生。而他的父親,約克公爵,其實早已料到。女兒還是嬰孩時,公爵曾說:“伊麗莎白很有帝王相。”

當她還是小公主時,身著一襲白衣走在母親近旁,那雙靈動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們一家住在倫敦的皮卡迪利大街,生活奢華,恪守規則。

幼年的她,毫無野心,無心王位。她雖有錢,卻不任性,為人謙虛,待人謙和,自然也就人緣極好。

小伊麗莎白和父親非常親近,在約克公爵看來,女兒一直有一股男子氣和好奇心,對萬事萬物持有濃厚興趣,一心想加入女童子軍。從表面看,伊麗莎白公主活潑好動,英姿颯爽。但在內心裡,她卻小心謹慎,絕不莽撞。

在家庭教育的培養下,伊麗莎白言行得體,於社交場上游刃有餘,對國家大事心懷牽掛。

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動盪黑暗,即便身為王室,也需要走出王宮,來到民眾中間,與大家同甘苦。那時的伊麗莎白二世,穩重成熟,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相比,她愈發顯得沉著冷靜。

如果沒有愛德華八世“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伊麗莎白成為女王的概率幾乎為零。在電影《國王的演講》中,我們已然能感到這一突發狀況,瞬間令約克公爵束手無策。他無力改變,只能扛起重任。

年少時覺得愛德華八世無比浪漫,如今想來,反而敬佩約克公爵的臨危受命。在一些報道中,也有傳聞顯示,愛德華當年之所以選擇退位,除了愛情外,更深的原因是他與德國打得火熱,遭到無數反對和排擠,不得不退。

對錯與否,不再追究。總之約克公爵,也就是喬治六世,正式登基了。登基以後,他認真克服口吃,效果還算不錯。喬治六世在位期間,正值英德戰爭,他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應戰,很受民眾愛戴。

這些,伊麗莎白二世都看在眼裡。她也用恰當的方式,替父親分憂解難。而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她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自控力非常高。喬治六世對此更看好這個女兒,他說:“我們不需要男人做國王,她會做的很好。”

如果總結一下成為女王前的伊麗莎白二世,我覺得可以用“自控力”一詞概括,自控力讓她恪守分寸,言行得體,認真且周到,沉穩而富有責任感。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0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伴隨戰爭結束,生活還要繼續。伊麗莎白二世已告別少女時代,出落得愈發貌美,且並非是無腦的花瓶。

在一次家庭宴會上,一位王子將她深深吸引,她在心裡已經為對方留了位置,只等再次相見。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他們再次相遇。王子十分英俊,她一見鍾情。

日後兩人相愛,菲利普王子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控制慾很強。凡是伊麗莎白二世不夠妥帖的行為,他向來直言不諱。而這種直接,正是她的所需。因為她已經被太多的阿諛奉承裹挾,以致於善意的提醒變得愈發可貴。

菲利普王子的父親身在法國南部,母親在希臘居住,妹妹在德國,他本人則在英國。兩人準備結婚時,喬治六世並不同意,他覺得孩子們都還小,應該等等再說。但伊麗莎白二世心意已決,婚禮照常進行。

很快地,民眾紛紛得知公主要大婚的消息。至於這位王子是何來歷?人們惘然不知。兩人結婚時,英國並不景氣。這場婚禮彷彿讓沉寂許久的現狀,重新煥發起生機。當時禮單上大約記錄了1700件禮物,有幾百件是女士尼龍長筒襪。

或許在外界看來,菲利普服從於伊麗莎白二世,是“妻管嚴”,毫無主見。而實際上,他從未低人一等,言行一向隨本心。她曾開玩笑地說,最怕對方聽話的時候。

茫茫人海,她一生對他專情,他也始終在她左右。尤其是喬治六世突然去世,她的崩潰,她的登基,她所有的情緒和使命,菲利普都心知肚明。他知道,這個女人此後將成為女王,不再只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們的母親。

他理解她,並給予她莫大的支持。或許正是因此兩人性格上的互補,才使得彼此的心一如往昔,於這世間,再無替代。作為妻子和母親,伊麗莎白二世溫柔如水,家庭是她堅強的後盾。如果她不必登基,生活會如何?然而現實裡沒有如果,1952年,她正式成為英國女王。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03、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頭戴桂冠,壓力可想而知。她兢兢業業,勤勉認真。加冕禮後,首先困擾她的事件,是其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戀情。

對英國王室來說,公主嫁給二婚男,駭人聽聞。從感性出發,伊麗莎白二世不願拆散一樁好姻緣,而從理性來看,她必須維護王室對外的顏面。最終是瑪格麗特的妥協,將此事漸漸平息。

女王由此為人詬病,被認作是冷血無情。而這也是王冠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世上少有平衡一說,有得便有失。

她一股腦扎進工作,在各國間奔走,渴望得到英聯邦的集體認同。她不關注自己,譬如那些和她有關的書籍和電影,她從不看,而是更願意看到來自民眾的真實反饋。女王試圖讓自己成為全英國走路速度最慢的人,這樣就沒有民眾走在最後。

每當人們看見她,女王總是一副笑臉,表情平靜而祥和。她的笑容極富感染力,宛若陽光般明媚。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曾宣誓:“我這一生無論長短,都會獻身於為你們服務,獻身於至高無上的王室家族。”這句話,她一生都在踐行。

與女王搭檔過的首相很多,最早是丘吉爾。她很聰明,既不會同他們過於親密,也不會刻意疏遠。真實是她的底色,當她笑起來時,是發自內心的笑,所以才顯得親和而溫暖。但她不常會露出笑容,多數時很嚴肅,不懂幽默,反倒是菲利普讓她變得幽默起來。

平日裡女王喜歡逛超市,有一次她聽到路人說,你長得太像女王了。伊麗莎白二世一本正經的回道:“謝謝你,這真讓人開心!”也許說完這話,她會露出像鄰家老太太一樣的親切笑容。更多時候,我看見那些她被民眾圍住的照片,彼此毫無距離,她沒有高高在上的威嚴,這才是魚和水的關係。

對民對官,她分得清楚。雖然有別,卻不出格。

民眾在女王心裡是首位,人們聽到她的講話,能增添幾分安心。人們對她有信任,也有不滿,但總歸是認可更多。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04、一邊國事,一邊家事


伊麗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一共有四個孩子。長子查爾斯,次子安德魯,小兒子愛德華和女兒安妮。這幾個兒子,讓女王操碎了心。

打從心底裡,女王對小兒子和次子更為偏愛。然而愛德華在皇家海軍陸戰隊表現的並不好,經營的公司反響也平平;次子安德魯在1992年,和妻子斐濟的婚姻宣告終結;而最為轟轟烈烈的離婚,還要屬長子查爾斯和戴安娜王妃。

戴安娜美若仙子,又沒有家庭背景,她的出現讓媒體不再對查爾斯的單身感到懷疑。此前查爾斯一直未婚,不禁引來諸多猜測。就在眾人以為王子終於收心時,實際上他和另一個女人,也就是卡米拉之間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儘管伊麗莎白二世試圖拉近與戴安娜的距離,但後者似乎並無此意,她有些懼怕。直到婚姻出現裂痕,她才想到親自去找女王,尋求辦法。女王勸過兒子,可惜無效,查爾斯已打定主意,女王也就沒再多言。

如果當初她能強行加以阻止,或許就能避免日後的悲劇。可伊麗莎白二世不想幹涉兒子,決計由查爾斯自行處理。

離婚後,戴安娜又交往過幾個男朋友。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戴安娜死於一場車禍。媒體對此大做文章,責問其它地方都有降半旗,為何白金漢宮沒有?儘管溫莎城堡已經降下半旗,可媒體卻視而不見。

戴安娜王妃在民眾心裡的威望極高,人們因此怨懟女王,為什麼沒有及時參加悼念。而此時的伊麗莎白二世,正在照顧兩個痛失母親的孩子——威廉和哈里。女王的沉默,反而招致更劇烈的憤怒。

她能夠感到這些不滿,於是決定親自出面化解敵意。當人們看見她時,彷彿怨氣在瞬間便已煙消雲散。女王隨後進行了一次演講,她說:“作為你們的女王,同時也作為一位祖母,首先我要向戴安娜表達我的敬意。”祖母一詞,令眾人突然意識到,這位老人的一生,其實很不容易。

如今操心完兒子,她又開始操心孫子。但這些相比於民眾的生命安危,都是次要的。她要在每個艱難時刻,做那個走在最後的人。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憑什麼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永遠不要抱怨和解釋。她極少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的情緒,一切都藏在心底。當她遇到困難時,她會說:“再堅持一下。”當她面對難堪時,她會坦誠表達。

目前,英國正面臨疫情的緊要關頭,希望英國民眾和女王一起,再堅持一下,早日度過難關!正如女王在演講中所說:“我們會成功,這種成功屬於每一個人,我們會重新和朋友在一起,我們會重新和家人在一起,我們會再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