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甘井子”名字由來

在大連的老地名中,“甘井子”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水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源。井則是提供水源的設施。在城市沒有提供用水系統以前,咱們大連地區先民們主要是靠井水生活。而由於地質結構不同,水的質量各異。直接反映在口感上,有甜有澀,做飯味道有所差別。特別是沿海地區,能打出一口甜水井是人們最渴望的。而在甘井子地區就有口甜水井,人們圍繞這口井生活繁衍。人們便把這個地方稱作“甘井子”。

大連的“甘井子”名字由來


為什麼這口井水甜,其它的井水澀?人們便進行種種解釋,於是就出現了許多傳說,豐富了這個地區的文化色彩。

傳說,早年間,這個地方叫黃山嘴子,是個小漁村。住著幾十戶人家,靠打魚捕蝦為生,不愁吃穿,就是飲水犯難。自古以來,不知打了多少井,就是沒有一眼甜水的。風水先生看風水觀地脈都不管用,打出的水又苦又澀,簡直沒法喝,洗衣服不掉灰,澆莊稼不長,日子過得不舒心。

大連的“甘井子”名字由來


村子裡有個叫大水的小夥子,從小就立下打井的誓願。白天出海打魚,晚上回村挖井,一挖就是十幾年,挖出的那些井沒有一眼是甜的。鎬頭都磨成了鐵疙瘩,還在挖井。他的精神感動了東海龍王的三公主。一天夜裡,三公主來到了黃山嘴子,在黃山寺裡喬扮成了一個美麗的漁家姑娘,來到井邊,見大水全身汗水和著泥水,累得躺在井臺上,身上受傷的地方淌著血水。三公主心一酸,熱淚落下來。她拔下頭髮上的一支仙花,淚水落在花瓣上,仙花帶著三公主的熱淚飄落到鹹水井裡,井水立刻翻起一陣浪花,放出耀眼的紅光。照醒熟睡中的大水,睜眼一看,一位漂亮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向他施了一禮說:大水哥,你打的這眼井是甜水井。大水一骨碌爬起來,趕忙打水一喝又清涼又甘甜,高興地又跳又喊:甜水!甜水!都來喝甜水呀!因勞累過度昏倒在井臺上。三公主用仙花在他身上一拂,醒過來了。鄉親們來了,你一碗他一瓢,那個樂呀、蹦呀,大家都說:謝謝大水兄弟!全給大水跪下了。大水急忙說道:要謝就謝這位姑娘吧!他轉身一看姑娘不見了。

三公主私自來到人間觸犯天規,東海龍王把她關了起來。三公主想念鄉親,更想大水,一天夜裡趁看守的蝦兵蟹將不注意私自逃了出來。第二次來到人間。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三公主再來黃山嘴子,山變青,草變綠,地裡的莊稼綠油油,十分高興。鄉親們高興極了,圍著她又唱又跳。在鄉親們撮合下,大水和三公主成親了,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東海龍王聽說後,氣得差點昏死過去,一聲令下魚鱉蝦蟹齊出動,把黃山嘴子圍得水洩不通,一陣雷雨狂風天昏地暗之後,大水變成了井架,三公主變成了轆轤。

鄉親們聞訊來到井邊,望著高高的井架和圓圓的轆轤,全都流淚了。大夥一邊流淚一邊唱道:

狠心的龍王好糊塗,

親生女兒變轆轤。

轆轤井架是咱骨和肉,

喝口甜水淚不住。

喲喲嗨,喲喲嗨,

轆轤井架是咱骨和肉,

喝口甜水淚不住。

從這以後,鄉親們每當打水的時候,井架和轆轤都要發出“吱吱扭扭”的聲音,好像是大水和三公主向龍王訴說不平,又好像是在為鄉親們祝福。這眼甜水井,打不盡、用不竭。人們就把黃山嘴子這個小漁村改名叫甘井子,一直沿用到今天。故事中的那眼井,到解放後還有梁、王、姜、劉四大姓氏,七十多戶,三百多口人食用它的水,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修下水道時把它填死,老百姓改用自來水。

大連的“甘井子”名字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