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兩天,有一段文字被奉為網絡時代保命利器,被眾多網友當做免死金牌默默複製保存——


“只是個人意見”“只表達字面意思”“若您不贊同觀點不必特地回復”,句末加還上一個愛心,以表剖心自證的真誠。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無論是生活感悟還是討論大眾議題,都需要時刻揮舞“尚方寶劍”,斬斷薛定諤的無盡隱喻,以防招來各大門派清掃自家小廟。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不僅是滿滿的求生欲溢出屏幕,言語之間透露的小心謹慎更是讓人有些恍惚——


這屆網友或許上一秒還在用著“爺版”表情包囂張衝浪,下一秒卻只能披上括號組成的保護大衣,卑微地探索安全發言的方式。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在發表觀點這件事上,大家似乎都“慫”了起來。


01

“這群人啥都敢說”


一個月前,我們和大家一同思考過談話類節目的消亡與變遷:這種國產節目快要絕跡,是我們所有人的損失,圍繞某個議題,讓在場的人們自由地交流彼此觀點的節目越來越少。


節目也不再討論社會與人群,而是安全地討論個人感受與興趣。


而現在看來,似乎不僅是談話節目變少、公眾人物的討論變少,普通人也逐漸不敢承受討論一詞帶來的負重與壓力。


因為在網絡罵戰日均百場的當下,沒有人能想象出平和有效的討論究竟長什麼樣。


這時候,或許最適合翻出“以貧嘴為精華”的《編輯部的故事》,從年紀輕輕聰明絕頂的葛大爺與他的小夥伴們身上琢磨琢磨說話的藝術。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葛大爺的聰明“絕頂”,圖源《我愛我家》


1992年,導演趙寶剛,加上編劇王朔、馬未都、馮小剛,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室內情景劇《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後迅速成為街頭巷尾最為先鋒時髦的談資。


觀眾們對這部劇的初印象也空前統一:“能說,太能說了。”


從家長裡短到倫理關係,從人事關係到時代矛盾,這部劇的主角們把一切可聊的熱點議題討論了個遍。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部劇的主角團,是雜誌《人間指南》編輯部裡的幾位性格各異、鍾愛嘮叨嘮嗑的編輯,主線便是編輯們幫助讀者解答人生難題的故事。


簡單來說,主角團們的技能就是“不打針不吃藥,坐著就是跟你嘮;用談話的方式,這叫這叫話療”。


既然是“人間指南”,編輯們自然聊盡了人間事。


他們接到過一位人體模特的電話,為她討論如何面對朋友家人的非議,堅持熱愛的工作。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葛優飾演的李東寶算是編輯中最機智詼諧的一個,編輯部裡一般就由他來接讀者的熱線電話,擔當“知心大姐”的角色。


為了能時時刻刻地蹦出至理名言,李東寶總結出了手裡的格言小本,特殊時刻還會借給同事應急。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個32開小本要是能流傳至今,發行銷量想必能夠超越五三,造福大批高三學子,讓大家考試寫作文時不必再憂愁名人名言。

主要編劇王朔,最擅長寫京腔的貧嘴,給整部劇的語言風格定下了基調。


有的臺詞明明通俗到不加修飾,卻仍能刻薄到一針見血;有的臺詞則偏要咬文嚼字,用文學的語境來聊普通生活。

比如李東寶在撩同事戈玲時便尤其鍾愛堆砌成語,追求未果在他的嘴裡是“壯志未酬”。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而等到他正經地開導意欲輕生的讀者時,隨口一說的分析卻又直白到一針見血。

想要輕生的女子在愛上已婚老師後內心糾纏痛苦,一面敬重著老師與師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一面又執著於自己的愛而不得。


李東寶戳穿了這份“虛擬的第三者”的心態,讓輕生女子卸下心防。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編劇精彩的戲謔與反諷時刻穿插在《人間指南》編輯部遇上的各類事件中,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關乎倫理道德的討論,編劇也熱衷於主動挑出一些全新的概念讓劇中人物去探討。

比如藉著一對非典型夫妻的吵架風波,引出對家庭暴君的思考,通過性格各異的編輯展現思維方式中的性別差異。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再比如藉著九十年代的人工智能潮,讓編輯們從機器出發,反推討論人的弱點。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雜誌編輯的職業身份賦予了劇中人充分的表達欲,為《人間指南》寫稿的工作內容給了他們談天說地、評談時事的理由,不同讀者的來信來電則給了編輯們接觸社會百態的機會,因此他們的思維尤為跳躍,討論的話題也尤為寬泛。

《編輯部的故事》有時會同時展現幾組人討論的不同話題,還原人們聊天時的真實情況:


女編輯戈玲在接讀者來電傾聽心聲,兩位老編輯在聊來信中的夫妻矛盾,兩位男編輯在聊回家路上遇上的巡警埋伏。

仔細一數,不過三分鐘時間,個人、家庭、社會全佔了個全。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02

放到今天會被罵的他們,才真實


當年,劇中人物話題討論的廣泛涉獵曾是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如果拿到現在,其實也不斷什麼新鮮事。


因為每一位愛好上網衝浪的小夥伴都會像《人間指南》的編輯們一樣,短時間內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社會新聞。


在一個人同時擁有七八個社交平臺賬號的網絡時代,表達欲更不再是編輯、作家等文化職業的專屬,每人都有參與社會討論的意願與機會。

對比起來,你會發現劇中編輯展開討論的環境就像是濃縮版的網絡評論界面:


性格各異、身份不同的討論者,瞬息萬變、囊括百態的議題,針鋒相對、無法統一的意見。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而且某種意義上說,劇中人物的發言比當下的網絡評論刺激的多,放到今天就是“沒得洗的引戰貼”。

以劇中關於性別討論最經典的一段為例,編輯部接到了一封讀者來信,寫信人自稱被妻子壓迫管教,身心自由受到極大摧殘。

編輯牛大姐前去核實信息,發現這位寫信人的確過得挺慘:


出門坐公交,妻子按里程數給上兩三毛錢,要是坐過了站只能卑微地求人蹭車;妻子生氣時把搓衣板往地下一扔——“跪下”。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牛大姐雖然心底覺得這位寫信人實在卑微,但向來以“辦公室婦聯主任”身份自居的她嘴上還是想為妻子辯護兩句。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等回到辦公室向同事們說了情況,男編輯餘德利反諷著說這可算是婦女解放了,瞬間引起了“婦聯主任”牛大姐的注意。


而向來“革命”“解放”“同志”“奮鬥”不離嘴的牛大姐就算回嘴反擊也是根正苗紅的風格。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在接下來的後續討論裡,導演與編劇鮮明地區分出了三類觀點。

第一類以餘德利、李東寶為代表,從男性的角度出發反對牛大姐關於妻管嚴的論述,那些帶著京腔的語氣詞“哎”“就是”聽著很欠。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第二類以戈玲為代表,從女性的角度強調女性翻身的重點是獨立自強。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第三類以牛大姐為代表,自我認同為正派妻子的她本質上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為妻子身份的一切正當性辯論維護。

於是你會發現,牛大姐有時像個激進的號召者,她認可“妻管嚴”的方式,並對生為女性的戈玲在討論中沒幫她說話這事非常不滿。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但有時,她又像個不太尊重女性、過分解讀倫理綱常的人,因為她堅定地認為“蒼蠅不叮無縫蛋”,所有成為第三者的女孩都是道德敗壞,就算是被男方誆騙,女孩自身也一定出了問題。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如果拿當下網絡討論的評判標準來看,牛大姐的兩次發言是妥妥的陰陽人,既想用婦女解放討好女權,又想為出軌男辯護討好男權。

可只要觀察過身邊那些牛大姐型社區熱心大媽的朋友就知道,普通的熱情大媽們本質善良,沒什麼壞心思,和陰陽人、陰謀論之類的判斷一點關係都沒有。

以牛大姐做例子,我們便能很清楚地看到這套評判標準的畸形之處——


當人們過分急迫地為討論者分陣營、貼標籤,並假設所有言論都帶有隱秘目的時,往往會忽略人性本身的複雜。

牛大姐本質上是個既操勞家庭、又掛念工作的女性,她希望丈夫能順從,也厭煩可能破壞家庭關係的第三者,這兩點表現出來,就是上面的兩次危險發言。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牛大姐最初聽說輕生女孩喜歡上老師時的反應,其實這個例子中男老師甚至不知曉女孩的心意


而作為一個成熟的記者,牛大姐也能明理地明白那位卑微丈夫的難處,願意為錯付感情的少女忙碌。

可如果簡單地依照網絡討論裡的準則,憑藉一句話來對當事人進行無盡的揣測與猜忌。就算是牛大姐這般性格鮮明簡單的熱情大媽,也會被割裂曲解出多個人格。

這段兩位男編輯對男性出軌的揣測,如今是不是也足夠分分鐘被判決不尊重女性的罪名。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但是在前文介紹的人體模特例子裡,恰好就是這兩位男編輯對模特女孩進行開導,在聽說她職業的第一時間,就肯定女孩是個出類拔萃的人。

在輕生女子的事件裡,也是這兩位男編輯第一時間查電話位置趕去營救女孩,後來還因為找錯人被當成流氓,被請進警察局問話。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在網絡交流中認可這套“憑一句話猜測目的、人格”並急迫劃分陣營的邏輯,或許是源於匿名的陌生環境下,大家下意識地懷著警惕心理,想要先知道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再展開進一步的交流。

可當大家貼完標籤、判斷完好壞後開始交流,已然無形中戴上了有色眼鏡。

03

有一種無能狂怒

叫“你竟然和我不一樣”


在文章開頭,我們說或許應該向《編輯部的故事》學學“說話的藝術”,思考思考“平和有效的討論長什麼樣”。

答案是:敢於相互剖析,但又不至於相互攻擊的樣子

而《人間指南》編輯部討論時的最大優點就是如此,既能針鋒相對但不因此爭吵糾纏,因為所有人都不會為了不同意見的存在而憤怒。

上面那場性別討論的結果,是在戈玲與李東寶又相互交鋒了一輪後,被突然出現的主編打斷:“怎麼了?亂哄哄的?”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段討論最後給出結論了嗎? 沒有。


因為討論本身不是為了西風壓倒東風,或是東風壓倒西風而存在,而是為了不同人群的參與發言而存在。

《編輯部的故事》中,老編輯們在聽到未婚的戈玲說出“誰還沒談過八次十次戀愛呢?不是結了婚才有給愛情建議的資格”時,擺出長者的態度,說“婚姻不能當兒戲”。


戈玲雖然用婚姻自由精彩地反駁了老編輯們的觀點,但也很有分寸地結束了這場討論。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她沒有強求老一輩的編輯們接受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這些現在看來理所應當的道理,也沒有憤怒地要求老編輯們必須與她達成共識,或者像簽字畫押一般承認自己是對的。


更沒有痛心疾首地指責老編輯們的婚姻生活不夠自由,沒有得出沒有戀愛自由婚姻一定不幸福的結論,沒有要求老編輯們審視自己的婚姻以便及早脫離苦海。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這個討論的分寸單拎出來談,很多人會覺得好笑而不可思議:“當然不會這麼做啦。”


但如果將語境迴歸到網絡討論的平臺上,這些看似可笑的叨擾與干涉卻都可能變成現實——為觀點不同而憤怒、更為對方不肯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憤怒。


當情緒的惡龍向外攀爬,便成了祖安話滿天飛的戰場,強者用鍵盤保全虛擬雙親,弱者打括號亮起“你對你對你對”的白旗。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其實,在所有的網絡討論中,參與都是最大的意義。


在匿名的網絡討論中,大家逐漸從猜忌和警惕中發展出了一套“防敵軍滲入”模式,捕捉陌生網友的隻言片語用來評判一個人道德是否敗壞、目的是否單純,區分敵我。


為了避免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網友們爭相加上括號保命也就成了必然。


可實際上很多時候,觀點只是觀點,不帶有任何可疑的目的;討論只是討論,不需要在言語廝殺中得出最後的勝方、最後的“真理”。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可這種全民謹慎的狀態也不免讓人擔憂,擔憂公眾討論邊界的坍縮,擔憂願意討論社會議題的人越來越少,擔憂人們敢於討論的話題越來越小。


《編輯部的故事》裡的這段評價曾卸下那位輕生女子的心防,或許也能幫助現在的我們卸下網絡討論中僵持的風雪——


這國產神劇放2020年,熱搜裡得吵無數回


做個寬容的人,不要簡單地理解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