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

  在本文的開始,我想談談中國起源、發育和壯大的時空節奏變遷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中國看作是一個舞臺,中國歷史就是這個舞臺上呈現出來的一出又一出精彩絕倫的、長達數千年的戲劇。

  但是數千年以來不斷髮生變化的,不光是舞臺上演出的那些大局面和大走勢,而且連作為舞臺的中國本身也在不斷髮生重大變化。既然如此,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就應當先弄清楚“何為中國”的問題。所以作為這門課的一個引子,我先要在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中國的時空範圍是如何變化的。

  中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今天這樣大的。如果能把時間倒推三千多年,去問一問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在他們心目中,“中國”到底有多大,答案一定會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最初的“中國”,畫到今天中國的地圖上,只是一個點而已。所以中國是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變大的。儘管我們今天追溯祖國曆史的時候,必須以當代中國的疆域作為它的空間範圍,但是今天的這條邊界線其實並不是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

  傳統時代稱為“中國”的一系列王朝政權,絕大多數都不如今天中國那樣幅員廣闊。那麼中國到底是如何越變越大的?籠統地講,中國的發育和壯大,是在一種迭經轉換的時空節奏中實現的。它可以被概括在自南向北、由北到南,再從東往西這樣三個語詞之中。三個語詞,分別標誌了三個前後相繼的歷史階段。

  其中自南向北的階段長達四五萬年,然後是由北到南的階段,有三千年,最後是從東往西的階段,有一千年。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變化節奏——越是靠近現代就變得越快。

  現在就從最早也最為漫長的那個時段講起。所謂自南向北,是指絕大部分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分成不多的幾批人群,先後從東南亞進入今天中國境內,並且在尋找生存空間的艱苦探索中,朝著各個可能的方向挺進,逐漸自南向北擴散到中國全境的那個過程。它發生在從公元前四五萬年直到公元前兩千年這樣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時期之中。

  我這麼說,可能會讓不少人不以為然,或者讓他們大吃一驚。他們會問,根據我們以前讀過的教科書,中國境內不是有生活在170萬年前的元謀人、70萬年前的藍田人、50萬年前的北京人等古人類嗎?你怎麼能說我們的祖先人群進入中國最多隻有四五萬年的時間呢?這不是要把中華民族的歷史一下子砍掉一百五六十萬年嗎?

  當然,如果說中國的歷史要從中國這片大地上出現人類講起,那麼中國史確實應當從元謀人、藍田人開篇。但是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的祖先,與全球現代人共同的祖先人群之間,早在大約180萬年前,就在物種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了。所以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並不是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如果我們想追溯的是一部現代中國人的歷史,那麼它就真的只能有四五萬年可說。當然四五萬年也已經足夠漫長了!

  這也就是說,四五萬年之前,中國大地上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前的全部史前文化以及部分晚期石器文化的創造者們,其實是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他們比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更早生活在這裡。所以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重大變局,實際上正應該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如何取代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那段神秘的故事。

  四五萬年前進入中國的我們的祖先,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屬於大約7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智人的後裔人群。不僅是今天的中國人,全球現代人類都源於這一支現代智人,它們是羅德西亞人的後裔。不過走出非洲的還不止這一支人類。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

  我們剛剛提到,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的祖先直立人,在大約200萬年前就已經走出過非洲,不過他們的後代在最近30萬年前都已滅絕了。產生出羅德西亞人的祖先海德堡人,形成於100多萬年以前,他們後裔中的一支,在80萬年前也曾經走出非洲,然後在約50萬年前分離並且逐漸演化為智人的另外兩個亞種,又稱為早期智人,那就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兩者都曾與現代人共存於世直到三四萬年前,並且相互間有過生殖的交流。所以我們現代人體內除了羅德西亞人的基因以外,還有少部分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


  現在有“智人三分”的說法,就是指現代人的直系祖先羅德西亞人,以及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三者而言。甚至在羅德西亞人的後裔中,也有比今天人類的直系祖先更早走出非洲的。他們至少在西距地中海三公里的以色列境內的斯庫爾洞穴留下了他們的遺蹟,時間大概是10萬年以前。他們後來似乎也滅絕了。

  現在讓我們回到今日人類的直系祖先走出非洲的故事。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


  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他們並不是唯一走出非洲的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曾先於我們的祖先,在80萬年前就走出了非洲。比他們更早走出來的,有早已為我們所熟知的直立人,時間約在190萬年之前。現代人的直系祖先,則是在距今20萬年前,在非洲大陸演化為現代智人的。而他們走出非洲,則是在大約7萬年前。

  6萬年前,他們已經沿印度洋海岸線和東南亞到達澳大利亞,現在一般稱他們為早亞洲人,因為他們比進入亞洲的後一批現代人要早上2萬年。早亞洲人裡滯留在東南亞的部分,後來又從東南亞進入東亞。

  約4萬年前,在晚亞洲人出發東行之時,現代人祖先人群從中東到達歐洲。另外,從中東向北行進的人群中,有一支折朝東北方向遷徙,在1萬年前到達北美洲和南美洲。今天的人如果要這樣走,就必須渡過白令海峽。可在那時候,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陸地,還沒有被海水淹沒。最初歷盡千辛萬苦而得以踏上美洲土地的現代人的先祖很可能不超過200個人。

  就是這樣,再加上留在非洲的與我們共祖的人群,也就是今天的布須曼人和俾格米人的祖先,除南極之外的全球各大洲就都被現代人佔滿了。

  最早進入今天中國境內的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就屬於從早亞洲人中分離出來的人群。在四五萬年前,他們輾轉踏進中國的土地,在後來說蒙古語和屬於通古斯語系各種語言的人群中,留下了來自他們的較多血脈。所謂通古斯語系是指流行在今天東北和俄羅斯的鄂溫克語、鄂倫春語、烏德蓋語、滿語、赫哲語,乃至已經消亡的女真語等各種語言。

  此後下一次從西亞進入東亞的人群遷移,發生在4萬年前,所以稱他們為晚亞洲人。他們是橫穿印巴次大陸[1]的北部,在3萬多年前到達東南亞的。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盛冰期,也就是2.5萬~1.5萬年前之間的一個最寒冷的時期,從南方進入今中國境內,又隨著盛冰期的結束和冰川的消退而自南向北遷徙,逐漸分佈到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可以說,晚亞洲人充當了塑造上古中國人口分佈的基本面貌的主角。此外,在亞洲北部,自南向北擴散的東亞人群,與從中東向西伯利亞擴散的西方人群相融合。而在中亞,新疆成為東西方人口遷徙運動的交會地區。一方面有東亞人群的西去,另一方面又有西部歐亞人群的東來。這些也對中國人口的分佈格局造成了重大影響。

  到現在為止,想來我已經說清楚了,中國現代人的直系祖先們是在何時以及如何從外部世界走進今天中國的疆域之內的。我猜想,一定會有為數不少的朋友心裡有點納悶:你說的這些關於早期人類起源和他們在全球漫遊的信息,又是從哪裡獲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