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最近好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作為一個還在學校裡的學生,對於職場的生活是既好奇,又渴望學習。所以一直在追職場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跟著8位在律師事務所實習的小白們一起進階。

看完第三期的《心動的offer》,學習到了很多職場經驗,果斷想要總結一下,給正要走向職場或者剛入職場的朋友們一些避坑指南。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第一期是個人賽,第二期是團體賽,第三期成了實操賽。8個實習生分為四組,每組由一位帶教老師指導,直接去見委託人,實際操作。組內兩人既是合作關係,又是競爭關係。

這種關係在職場中很常見,真正優秀的人,個人能力強是遠遠不夠,還需要知進退,能夠在團隊協作中脫穎而出。我想這也是這檔綜藝對我們學生的借鑑意義。

一、放低姿態,懂得及時請教前輩。

兩人pk,各有千秋,很難得的是成績出來後,每個處於劣勢的人,不管是否對自己的表現滿意,都能夠去找指導老師詢問不足,這一點我是大大的贊,正視自己,找到不足,才能夠進步。

但很多職場的新人就不具備這個素質,他們抗拒去找老師,一次工作的失誤,就會覺得自己太差勁了,進而覺得自己太笨,不適合做這一行,慢慢萌生退卻的想法。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作者就提到了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區別。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固定型思維的人做事情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證明自己,渴望用自己不怎麼需要付出努力獲得的成就,來告訴別人自己很厲害,很聰明,但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瞬間就會承受不了,很快自信心挫敗,覺得自己失敗,無能,全方面的否定自己。

好在這檔節目裡的學生初入職場,都有很積極的心態,在他們身上能夠看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態度:有任務,立馬去做,不會做,立馬去學習,有問題,立馬溝通請教,失敗了,也會積極去詢問老師,彌補不足。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期的時候,李晨因為前兩期的排名比較靠後,而且任務完成得不是很好,一度迷茫無措,一個人在辦公室哭了,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而是去找了帶教老師溝通,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感覺自己表現很差,想聽聽老師的意見。

李晨就像是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們,他不自信,不專業,但是他有熱情,有學習上進的想法,他想要把事情做好,這時候如果能積極主動一點,邁出請教的一步,相信未來會發展很好的。

不論怎樣的人,都應該學會放低姿態,前輩有很多方面值得學習,當你利用好身邊的資源,能夠虛心聽取意見的時候,就是進步最大的時候。

二、審慎發言,體現專業性。

經過前面的調整,李晨這一期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面對委託人的時候,主動發言,提問很有水準,而且耐心梳理了邏輯線,也想到了一些很細的點。

但是他在闡述觀點的時候,有兩處知識性的錯誤,但是他自己在發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

事後老師給他的意見就是審慎發言,體現專業性。尤其是說在律師這個行業,用專業的術語展示自己的專業性是很重要的,不能太過直白表達,也不能記錯內容,除非有百分之百的肯定,否則不要輕易呈現出來。

這是很好的一課,不論是在哪個行業,專業越來越重要。做一件事情,如果不是窮盡精力,能夠比很多人優秀,就是不夠的。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寫作,寫作兩年,當別人問我最擅長什麼領域時,我竟然語塞,一時想不到。因為我就是什麼都會一些,但又什麼都不精的人。

上週我請教了一位職場經驗很豐富的前輩,學生在校園裡應該培養怎樣的技能,才能夠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有競爭力?

他當時也同樣問了我:你最擅長什麼?

我嘟嘟囔囔半天,說了自己會寫作,會運營,會文案創作,會執行策劃……但都是會一點。

他就告訴我說:這肯定是不行的。你什麼都會一點,其實就是你什麼都不會。隨便一個專業會文案創作的新人,拿出來直接就秒殺你。

職場需要的是專才,你不用什麼都會,有一項能力能夠比很多人優秀,就穩了。沒有一個公司是有時間等你學習好了再上手的,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你就朝這個方向去做。

什麼都懂一點點,就等於什麼都不會。不要用自己的業餘,去挑戰別人的專業。

三、職場的表達和反饋,不能太學生氣

郭旭在和委託人談話時出現了很不職場的表現:叫錯委託人的姓,回答問題很口頭化,微表情管理很差,太調皮。

雖然剛開場的時候主動提問,提問也很有邏輯性,但是在後面當委託人很情緒化的時候,她也跟著附和,表現太過調皮。

當問及收費的時候,她說了一句:徐律師可能收費很貴,但是我們倆可以免費給你寫。當時對面的徐律師臉色就變了,而且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微表情很差,不專業體現得非常明顯。

她出來就知道自己表現不好,事後也去詢問了老師,老師直接點出她太過學生氣的問題,生活氣息是新人很珍貴的地方,但在工作狀態下要全部拿掉。

職場是工作的場所,和生活是可以分離的,工作中不能過於生活化,這是大忌。

知乎上有一個高讚的問題: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好奇點進去一看,發現每一條都直擊內心,很多都是學生入職場的問題。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對此我自己總結了深刻的三點收穫:

1.事情不是等你準備好了,才可以開始

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一種比較“怯”,持續性地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在遇到新的挑戰時,或者說新的機會時,常常第一反應是“我不行,我做不來,等下次吧,我再看看”,於是機會過去了,自己卻遲遲沒有準備開始。

但實際上,在新的領域,很多人都沒有經驗。如果一邊積極爭取機會,一邊持續準備,將這個過程變成並行的、動態的,效率會更高。因為不斷爭取機會的過程,就會推動著自己更快的跑起來。

因為有了責任,才會有目標,才會進一步的行動。

2.想要的東西不能被動等著,而要自己主動去爭取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習慣了老師的諄諄教導,習慣了在老師的安排下去完成任務,而忘了在外沒有老師的督促,自己應該主動去準備些什麼,要提前準備好plan A B C……等待著被安排任務,只能算是合格,而提前預想好任務,並充分準備好,才能出類拔萃。

想要什麼樣的效果,都要自己去主動,在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3.要和優秀的人同行

在校園中我們的思維方式很簡單,學習成績好的人不喜歡,家裡條件優越的人不喜歡,有一技之長光彩奪目的人不喜歡,自己不如別人就拒絕了和這樣的人接觸。

但在社會中,應該嘗試去接觸到方方面面的人,學習他們的長處,模仿他們的習慣,改變自己的思維。學校裡有學校裡的遊戲規則,社會中也有社會的規則。

不在乎起跑線,彼此欣賞談得來,就可以一起交流合作。多和優秀的人接觸,會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且拉近了距離,會潛移默化改變更多,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在還夠不到優秀的人的時候,要多察覺自己,想想可以從哪方面提升自己,然後問自己一句:優秀的人憑什麼和我做朋友,相信這樣對自己的激勵更有作用。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四、職場上學會傾聽,比裝懂更重要

大家很期待的“神仙打架”組合,最看好的何運晨和李浩源,最終同理心很強,知識儲備豐富的李同學被表揚,而一直很活躍,很專業的小何卻沒有被肯定。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老師進行反饋的時候,認真的小何一直在做筆記,老師給了他一個建議“聽就可以了,讓對方感到你在聽,最重要。”

然後他繼續說:“很多的案子,我們第一次聽到,你聽都沒聽過。但你如果假裝聽得懂,一直在接話,這是職場上一件很失禮的事。”

何老師在觀察的時候也是說:我們很多時候都著急表達, 著急評價,甚至著急去給建議,其實我們連聽都沒聽懂,等人說完再反應也不晚。

很多人著急說話,著急發聲,生怕自己不參與就被忘了,急著展現出自己,其實傾聽是比說更重要的事情。

聽懂領導的話,工作的時候效率會提高,減少出現返工的次數。聽懂同事的話,能夠明白他的訴求,更好展開工作,高效配合。聽懂職場的要求,分清場合,做一個拎得清的人。

《令人心動的offer》:年輕職場人經常跳的坑,這部綜藝都教你了

這期的強強PK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比如做事要理清頭緒,確認細節,校對資料,反覆演練,不盲目努力,高效溝通,相互配合,良性競爭。

職場不是學校,上司不是老師,能夠有時間一直等你,安慰你,懂得一些方法論,能夠在過渡期很快適應。

新人不要怕錯,主動表達自己,錯一次,明白一次,第二次就能夠避免跳坑了。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越總結越熟練,慢慢就成了過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